APP下载

临床超低位的直肠癌保肛手术中腹腔镜下ISR应用效果研究*

2015-06-10杨明利夏利刚朱畅陈杰胡海军潘凯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21期
关键词:保肛括约肌开腹

杨明利 夏利刚 朱畅 陈杰 胡海军 潘凯

超低位直肠癌指的是肿瘤下缘距离肛缘(瘤肛距<5 cm)的直肠癌,以往多采取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治疗,从而引起未扩散转移的早期患者丧失肛门功能,对患者产生极大的痛苦[1]。随着近几年保肛手术应用逐渐广泛,针对超低位直肠癌(瘤肛距<5 cm)保肛手术(SSO)患者进行了研究,可分为开腹手术与腹腔镜两种。本院为进一步探讨SSO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SR)的临床效果实施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超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80例,入选患者均确诊符合超低位直肠癌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4~78岁,平均(46.7±5.6)岁,肿瘤直径(2.25±1.02)cm,瘤肛距(2.23±0.88)cm;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5~77岁,平均(46.5±5.8)岁,肿瘤直径(2.37±1.52)cm,瘤肛距(2.34±0.97)cm。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接、瘤肛距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开腹下ISR处理,而研究组实施腹腔镜下ISR处理,具体为:(1)腹腔镜:全麻,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 mm Hg,于患者经腹开操作孔4个,分别位于脐下、麦氏点、距麦氏点头侧10 cm及反麦氏点,于腹腔镜下实施操作,确保操作准确、细致,并严格按照TME原则完整的切除肿瘤及其系膜。(2)开腹:同样实施全麻,之后按照常规开腹手术处理即可[2]。于会阴部:此处操作是为了更好地保留括约肌功能,往上行括约肌分离时,助手应协助,使得抓钳位于提肛肌与直肠肌交界处,确保在功能正常情况下更好地切除直肠病变部位[3],之后将乙状结肠脱出,并将其与肛管缝合,完成手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 字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更短,同时术中出血量更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x-±s)

2.2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住院时间为(9.25±2.11)d,对照组为(14.24±3.06)d,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更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超低位直肠癌属于临床比较棘手的疾病,以往多以开腹手术处理,而且无法达到很好的保肛效果,加上创伤大、恢复慢等,使得患者难以接受[4]。此外,常规开腹手术处理时切口大,对医师有很高的要求,也不便于保留括约肌功能,同时出血量大,并发症发生率高。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在本病中有了比较良好的突破。

本院针对收治的8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对照,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实施保肛手术,其中对照组实施开腹处理,而研究组实施腹腔镜下ISR处理。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减少,同时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则为22.5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实施腹腔镜下ISR处理,ISR可最大化保留括约肌及其功能,因此成为当前超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缘<4 cm)最为有效的手术方式。从本次研究中可见,采取ISR处理,可明显减少手术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手术安全性。而传统开腹手术需切口暴露面积大,使得感染风险增加,而且手术时间长,使得并发症发生率升高[5]。腹腔镜下实施ISR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这种手术方式安全有效,并可实现实时监控,使得术中操作更为准确与可靠,并且切除更为完整,使得残留肿瘤也能及时清除,提高手术成功率[6]。不过,采取腹腔镜下ISR时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技巧,入路从中央进行,从肠系膜下血管根部将其结扎并离断,避免损伤肠系膜,注意保护下腹下神经丛及盆神经丛,更重要的是保留括约肌的功能,因此这种手术方式对手术医师有很高的要求,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

综上所述,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ISR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所需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裘永波,应晓江.腹腔镜下ISR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16(27):107-110.

[2] 周彤,张广军,刘作良,等.腹腔镜与开腹经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6):565-569.

[3] 魏东,蔡建,赵艇,等.腹腔镜在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1):3-4,7.

[4] 樊竞生.腹腔镜辅助括约肌间切除(ISR)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2(7):1635-1636.

[5] 刘荆,胡凯,周文,等.腹腔镜辅助括约肌间切除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J].微创医学,2014,9(2):141-143,149.

[6] 蔡高阳,庄潮平,陈维荣,等.腹腔镜辅助括约肌间切除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疗效研究[J].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2,4(1):16-20.

猜你喜欢

保肛括约肌开腹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功能及改善方法的研究进展
直肠癌手术,保肛和造瘘应该如何选择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排便的奥秘
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保肛的危险因素分析
经会阴超声评价女性肛门括约肌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