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环境,提效率

2015-06-08濮小松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统计图效率测量

濮小松

有效教学,其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教学的效益如何,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有无效益,高效还是低效。而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则是提高教学效益的主要途径。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只有构建并进一步优化课堂学习环境,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挖掘自主学习的潜能。学生获得了“有效学习”,课堂效率才能提升。

一、优化认知环境,发挥学习的主体性

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会陷入师生间反复一问一答、一题接一题的“授受”活动中。这样的教学,学生的认知环境虽是严谨的,但却是封闭的、压抑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我们在教学中应给学生营造和优化一个开放探究、自由选择、主动参与的认知环境。同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影响和教学效果只能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来实现,没有学生的主动学习,就没有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在良好的认知环境下,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学会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教学《简单的小数加法》时我引入超市开张售货员培训活动。先让学生利用相关整数金额的物品,来计算复习整数加减法的知识。随后整理出学生课前收集、准备的几种常见小物品价格:一把尺 0.34元、一块橡皮0.5元、一副三角板1.8元,等等。让学生任意选购两种物品,列出不同的小数加法算式,然后每组的学生选取几题用竖式计算,同组间交流计算时的想法以及对算理的认识。学生计算时,我及时巡视,了解完成情况。其间一学生提问:“老师,和的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吗?”当时我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对全体学生说:“你们自己讨论讨论,肯定能发现到底能不能省略?”学生们兴致很高,通过尝试计算和集体讨论、交流等活动,较好地得出了计算方法,并解决了小数末尾的0能否省略的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鼓励学生自主观察、尝试、讨论、交流、质疑、解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表述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较好地优化了认知环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提升了学习效率。同时,教学中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了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指导了学生的活动,调控了课堂教学进程。

二、优化合作环境,强化学习的互助性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习中的合作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合作的过程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且还通过情意因素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及非认知品质(如人际交往等)的提高,同时也满足每个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需求。因此,我们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效应,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功能的教学情境,进一步优化合作环境,强化学生学习的互助性,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角的度量》教学中,在学生初步了解角的度量方法后,我安排了两道操作题进行度量尝试,同时验证常见物品上角的大小:让学生测量自己两副三角板各个内角的度数;测量中队旗右边三个角的度数。测量前我提醒学生,为了提高效率可以想办法小组合作完成。通过引导,学生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测量两副三角板各个内角的度数时,组长把总共六个角正好分给组中(包括自己在内)的六个同学进行测量,并相互提醒测量时的注意点;测量中队旗右边三个角的度数时,小组的学生把桌面整理清楚后,一起把中队旗平铺好,让三个同学分别去测量相关角的度数,其余同学压住队旗,尽量不让旗的形状变化,同时时刻提醒测量时的注意点。就这样学生们很快完成了测量任务,测量结果正确率也较高。整个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全面互助,气氛融洽,学习效率高,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平时,某些环境下小组内的角色可以互换,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尝试不同的任务,都能在自己充当的角色之中得到锻炼。这样既能强化儿童的角色意识,又能使个人的努力得以充分展现,更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三、优化应用环境,调控学习的动态性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挖掘和选择合适的数学问题和应用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教学中,课堂与生活毕竟存在一定的距离,课堂教学不可能成为现实生活完全的生动再现,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则成为调整教学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教学往往会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加以调整。因此,教师只有深研课标,吃透教材,进一步营造和优化应用环境,对学生的问题或突发情况才能有备而来,才能适时调控学习的动态性,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折线统计图》第一课时巩固应用环节,我联系生活设计了统计跳绳前后心跳情况的实践活动。一位学生上台现场示范,测出其跳绳前、跳绳刚停止、跳绳后1、2、3、4分钟这几个时间的心跳次数,然后让学生完成统计图。上台展示时,有位学生竟然制成了条形统计图,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阐述想法时,他讲得头头是道,并且说:“利用这条形统计图,根据条形的高低,很清楚地看出了跳绳同学这几分钟的心跳变化情况……”这一说,一些学生似乎也认同了他的观点。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边画边说:“这位同学讲得有一定道理,现在我们来标出图中每个直条最高点,并且连接……诶,形成了折线统计图。”制作完后,我继续说道:“现在再来看看,你们觉得哪种统计图更能表示出心跳变化情况呢?为什么?”在观察、交流中,学生很快就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优点。为了及时跟进和巩固,我又临时使用后一课《选择统计图》的内容,进行了一定量的提前教学,让学生在各种统计情境中,通过观察、对比真正体会到两种统计图的异同点,了解到制图时要根据实际统计内容进行统计图种类的选择。

这节课完全脱离了我的预案设计,但教学中由于我根据实际适当地进行了调控,给了学生一个开放的应用环境,教学效果不错。

开放性的教学,会有更多的生成性,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更高。教师不能把教学内容一股脑地倒给学生,而要适当创设情境,优化应用环境,并善于捕捉反馈信息,适时动态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教学预案。

四、优化情感环境,营造学习的民主性

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情感活动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大量事实表明,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智力因素的作用,而情感因素在诸多非智力因素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可以说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的润滑剂、催化剂。而在日常课堂上,许多教师往往会唯我独尊,完全以权威者的身份自居。如果我们不改变这种状况,学生的主体作用怎能充分发挥呢?因此,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优化情感环境,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进而营造学习的民主性,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课堂上,我在讲台上的时间很少,多数都在学生中间参与活动,了解、指导学生的研究过程,蹲着看学生,时刻成为学生的一个学习伙伴。学习中,针对学生出现的相关错误,我不粗暴地批评和指责,而是与其他学生一起帮助分析原因,并适时挖掘其中的闪光点。课间,我经常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和他们聊个话题,玩个小游戏,开个小玩笑。一直以来,新接的学生只要和我接触一段时间后,就会把我当成他们的好朋友,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各类问题时,都要拿来和我交流、探讨。

建立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情感环境。在和谐的情感交流后,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自我指向学习,这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习效率。当然,教师在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同时,要时刻帮助学生,特别是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就需要让学生“苦学”变为“乐学”,教师更应遵循“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灵活地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进一步创设最优化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效益。平时,教师还要以灵动的教育机智捕捉课堂生成的契机,为课堂生成制造空间,随时处理课堂生成的信息,给学生搭建一个又一个更利于发展和展示个性的舞台,强化有效教学。?

猜你喜欢

统计图效率测量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测量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
学会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