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动—名”离合词“A+过+B”与泰语相应形式的对比研究*

2015-06-07泰国刘培杰

关键词:动宾泰语助词

(泰国)刘培杰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北京100875)

汉语“动—名”离合词“A+过+B”与泰语相应形式的对比研究*

(泰国)刘培杰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北京100875)

文章从汉泰对比的角度对汉语“动—名”离合词“A+过+B”的形式和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从形式上来看,汉语动态助词“过”与泰语助动词“”对应时,“”位于泰语词或短语之前,而与形容词“”对应时,“”则位于泰语词或短语之后;从意义上来看,汉语动态助词“过1”和泰语形容词“”的意义基本相同,即表“完毕”义;汉语动态助词“过2”和泰语助动词“”的意义基本相同,即表“经验”义。

汉语;泰语;形式;意义;对比

一、问题的提出

一项对泰国学生汉语离合词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泰国学生正确使用离合词的情况中,“合用”形式的正确率为39.8%,“分离”形式的正确率为22.01%(尹士伟,2010)①尹士伟.泰国学生汉语离合词偏误分析与教学对策[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这说明离合词“分离”形式往往比“合用”形式更难掌握。

在离合词“分离”形式中,当动态助词“过”作为插入成分较早出现在留学生汉语教材中时,是对泰国学生离合词教学的难点之一。调查显示,无论是泰国初中级汉语学习者还是高级汉语学习者对离合词插入成分“过”掌握的情况并不乐观,偏误率分别为52.6%和34.1%(尹士伟,2010)②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这表明,即使是高级水平学习者,使用离合词插入“过”的偏误仍然很高。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的几个病句。例如:

1)*他结婚过。(应该为:他结过婚。)

2)*我跟他见面过一次。(应改为:我跟他见过一次面。)

3)*他过生气我。(应改为:他生过我的气。)

4)*他小时候很贫困,没过念书。(应改为:他小时候很贫困,没念过书。)

因为在泰语里没有离合词,例1)中学生就把“结婚”当作普通动词来用,以为是及物动词。同样例2),学生把“见面”误用为普通动词,而且当有插入成分数量词“一次”时,学生没有采用分离形式,因为在泰语里,数量词位于动词之后。例3)和例4),学生之所以把“过”放在“生气”和“念书”前面,是因为在泰语里,表示动作行为曾经发生的“过”位于动词之前,这说明学生直接把泰语语法套用在汉语里。

泰国学生对汉语离合词插入成分“过”尚未很好地掌握,也表明他们因母语(泰语)负迁移的影响而出现以上的偏误,因此,本文将对汉语动态助词“过”在泰语中的对应形式和意义进行总结,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进而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规律,从而更为有效地针对泰国学生进行汉语离合词插入成分“过”

二、语料来源说明

(一)我们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筛选出离合词共为369个,然后按照现代汉语词汇的相关研究对双音词的结构进行分类,得出324个动宾式离合词。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动宾式离合词的语素结构加以区分。区分结果显示,“动—名”语素组合的离合词(以下简称“动—名”离合词)在动宾式总数中占有绝对优势,共有293个,占总数90.43%,因此,我们以“动—名”离合词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二)为了能够反映语言的客观现实,我们又根据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平衡语料库(以下简称“语委语料库”)对《大纲》中的293个“动—名”离合词抽样86个逐个地进行检索统计,目的是为了发现是否有插入动态助词“过”和“过+其它插入成分”的形式。统计结果显示,在语委语料库出现离合词中可插入动态助词“过”和“过+其它插入成分”有24个,占总数27.9%。这个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不是所有的离合词都可以插入动态助词“过”。这些统计数据在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方面能提供一些参考。

(三)24个可插入动态助词“过”和“过+其它插入成分”形式的“动—名”离合词分别为:吵架、吵嘴、打架、打仗、打针、发财、发火、发誓、罚款、犯法、干活、告状、结婚、开会、离婚、理发、聊天、念书、请假、上课、生病、生气、谈话、消毒、做梦。

(四)我们通过语委语料库又对《大纲》中的24个“动—名”离合词可插入“过+其它插入成分”逐个地进行检索,根据检索结果对它们加以分类,然后将分类结果与泰语相应的表达形式进行对比分析。

(五)所有的汉语例句均来自于“语委语料库”。汉语用例的泰语翻译和泰语用例都经过两名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的泰国硕士生和博士生的验证,他们分别来自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而泰语用例的汉语翻译则经过两名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的中国博士生的验证,他们的专业都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三、“动—名”离合词“A+过+B”形式上的对比分析

由于泰语没有离合词,汉语离合词译成泰语后分别为单纯词、复合词和短语。因此,汉语动宾式离合词“A+过+B”的形式,译成泰语则为“过+V”①V指单纯词或复合词,大部分为动词性的。或“过+VP”②VP指短语,大部分为动宾短语。形式。例如

5)我已经跟蒋芹发过誓,我要遵守诺言。(吴源植《金色的群山》)

我 过 发誓 跟 蒋芹 了

6)你结过婚了没有? (于伶《满城风雨》)

你 过 结婚 了 吗

7)我们在一起作过战,打过仗。(汤洛《森林曲》)

过 进行 战争

例5)的“发誓”、例6)的“结婚”和例7)的“打仗”,译成泰语后分别为单纯词“”、复合词“”和动宾短语“”。而在“A+过+B”形式中,例5)的“发过誓”、例6)的“结过婚”和例7)的“生过病”,译成泰语后分别为“”、“”和“”。也就是说,动态助词“过”在泰语译文中,位于词和短语之前,即“+V/VP”。动态助词“过”后面可附加其它插入成分,如“时量词”和“动量词”等表数量的补充说明成分,泰语中它们位于词或短语之后。例如:

8)他的外甥媳妇没有户口、仅念过三年书,却进厂当了出纳员,贪污八百多元。(中国青年报社)

过 学习 书 三 年 仅

9)“见过,听人家讲过,可是没同她谈过一次话儿。”(段落《恋》)

可是 不 过 谈 和 他 只 次

例8)的“念书”和例9)的“谈话”,译成泰语后分别为动宾短语“”和单纯词“”。在“A+过 +数量词+B”形式中,例8)的“念过三年书(“年”是时量词)”和例9)的“谈过一次话(“次”是动量词)”,译成泰语后分别为“”和“”。也就是说,数量性补充说明成分在泰语译文中,位于词和短语之后,即“+V/VP+数量词”。

除此之外,动态助词“过”后面的插入成分也可以是修饰成分,如果修饰成分表示领属关系时,泰语中要将修饰成分放在词或短语之后。例如:

13)不,她从来没生过我的气,今晚她是跟我打赌,叫我看看她的胆量的。(邓永隆《啊抽》)

从来 她 不 过 生气 我

语中,置于动态助词“过”之后,即“生过我的气”。而在泰语中,修饰成分则位于泰语词或短语之后,即

如果动态助词“过”后面的插入成分是修饰成分但表示“非领属关系”时,同样,在泰语中也要将修饰成分放在词或短语之后。例如:

14)他就自述说:第一,我从小学到中学根本没有上过法制课,没想到我的一言一行还要受到法律的约束;(谷辅林《美育学》)

从 小学 到 中学 我 不 过 学习 课 法制 根本

15)雷锋同志,过去你生过什么病,体质怎么这么不好?(贾六 等《雷锋》)

过去 你 过 是 病 什么

16)刘飞燕从没见眼镜发过这么大的火,吓坏了,抱头蜷缩在地上,不哭不闹,不喊不骂,任他打。(栈桥《招魂》)

不 看见 眼镜 过 生气 很这么

例14)的“上课”、例15)的“生病”和例16)的“发火”,译成泰语后分别为单纯词“”动宾短语“”和单纯词“”。例14)的专有名词“法制”、例15)的疑问代词“什么”和例16)的形容词“大”都是修饰成分但表示“非领属关系”,在汉语中,置于动态助词“过”之后,即“上过法制课”、“生过什么病”和“发过这么大的火”。在泰语中,修饰成分要位于词或短语之后,即“。

有时动态助词“过”后面附加短语,例如:

17)然而他说:“我做过你现在在做的梦,可是……”(张关林《无风的风筝》)

我 过 梦[关系从句标记] 你 在 梦现在

我们在语委语料库中还发现一种形式的组合,即动态助词“过”后面附加数量词和“非领属关系”的修饰成分,但只发现一例。

18)我人事的经验与知识也是同样的有限,我不曾做过工,我不曾尝味过生活的艰难,我不曾打过仗,不曾坐过监,不曾进过什么秘密党,不曾杀过人,不曾做过买卖,发过一个大的财。(徐志摩《“迎上前去”》上海文艺出版社)

过 得 钱 大 次 一

例18)的“发过一个大的财”,我们认为这句话很别扭。为了弄清这句话是否成立,我们访问了20个汉语母语者①年龄20~35岁;学术背景:博士学位2名、硕士学位5名、学士学位13名;北方人15名、南方人5名。,让他们看前边的语境。结果显示:有17名汉语母语者认为这句话很别扭,不接受这种说法,他们的理由是“认为一般‘一个’不修饰‘财’”;有2名母语者勉强接受此说法,并认为如果把“的”去掉就能接受;仅有1名母语者接受此说法,理由是“这样说的话,书面语色彩强些,但一般口语不这么说②这一名是北方人。”。不接收此说法的汉语母语者认为,一般只说“发大财”、“发过财”或“发过大财”。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在语料库搜索“一个”是否可以修饰“财”或“大财”,发现在语料库中也没有这种用法,因此,我们认为此例句并不是典型的例句,不具有代表性,所以这种情况不纳入我们的研究范围。

例如:

19)沈明刚理过发,换了一套装束上。(李宝奎《工会小组长》)

沈明 刚 剪 发 完

20)多少天来,王大娘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激动过;社里刚开过老婆会,她就用两手拨开人群,最先跑出会议室,迎着中午那火热的太阳,连汗也顾不得擦,就一股劲儿向家跑。(娄云海《为了早出钢》)

社 刚 开会 老婆 完

例19)的“剪发”和例20)的“开会”,译成泰语后分别为动宾短语“”和单纯词“”。而在“A+过+B”形式中,例19)的“理过发”和例20)的“开过老婆会”,译成泰语后分别为“”和“”。也就是说,动态助词“过”在泰语译文中,也可以与泰语“”对应,其位于词或短语之后组成“”。

汉语动态助词“过”和“过+其它插入成分”在泰语中的对应形式可以总结为表1。

表1 汉语“动—名”离合词“A+过+B”形式及其他插入成分在泰语中的对应形式表

基于表1形式方面的对比分析,,2013:268.,2013:1256.我们发现,“动—名”离合词“A+过+B”形式和其他的插入成分在泰语译文中显得更加复杂,也就是说,“动—名”离合词中的插入成分“过”在泰语译文中都不能插入泰语的词或短语之间,,2013:268.,2013:1256.在泰语中,它或置于泰语词和短语之前,如助动词“”,或置于泰语词和短语之后,如形容词“”。而“数量性补充说明成分”、“修饰成分”和“短语”等其它插入成分则只能置于泰语的词和短语之后。

四、“动—名”离合词“A+过+B”意义上的对比分析

汉语学术界一般认为动态助词“过”有两个意义:表示动作完毕或完结;表示过去曾经有这样的事情或表示曾经发生某种动作或存在某状态,但现在动作已不进行或状态已不存在(吕叔湘主编,1980/ 2003,房玉清,1992)①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003.。我们把表示“完毕”义的“过”称作“过1”,把表示“经验”义的“过”称作“过2”。

我们在第三节进行了形式的对比发现,汉语动态助词“过”,在泰语译文中可以与“”对应。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它们的语法意义。“”在《现代泰语大词典》的解释为“用在动词之前,表示某种动作或行为曾经发生”②参见《现代泰语大词典。因此,汉语动态助词“过2”和泰语的“”的意义基本一致,即表“经验”义。“”是“形容词,表示完毕、结束”③参见《现代泰语大词典。可见,“过1”的意义和泰语形容词“”的意义基本一致。

(一)所译插入成分在前

所译插入成分在前指汉语动态助词“过”和“过+其它插入成分”译成泰语后,它们要置于泰语的词或短语之前。泰语助动词”位于动词之前,与“过2”的意义基本相同。例如:

21)过去我们发过誓:要解放全中国的同胞,使他们过幸福生活。(吴源植《金色的群山》)

22)常常在关键时刻,人们爱把多多与犯过法的父亲连在一起。(孟晓云《一个敢同命运抗争的女人》)

23)小学思在大帅府里从未干过活。(北京晚报社)

例21)的“发过誓”、例22)的“犯过法”和例23)的“干过活”译为泰语后分别为通过以上的例句分析,我们发现,动态助词“过2”所表示的是某一动作行为曾经发生。这与泰语的完全对应,将表“经验”义的“过2”译成泰语时,都可以用来表示。

虽然我和他很亲密,但是我们也吵过架。

他被警察罚过款。

有人到我们单位告过状,说你们晚上一直都施工。

27)我的文化底子太薄,我小的时候只念过三个月的书,读的免费班。(侯宝林《侯宝林自传》)

28)她做到了做女儿的最大心意,但是,她仍然没有影响生产,没有请过一天假。(徐占《新闻写作基础与创新》新华出版社)

例27)的“念过三个月的书”和例28)的“请过一天假”,译成泰语后分别为“”和“(“一天”有时在口语中说‘’)”。通过以上的例句的分析,我们发现,尽管动态助词“过2”后面附加动量词“三个月”和“一天”,“过2”仍然能与泰语的“”对应,将表“经验”义的“过2”译成泰语时,都可以用“”来表示。

马尼告诉过我说,马那先生结过两次婚。

我跟他见过三次面,但不是很熟。

31)“不,她从来没生过我的气,今晚她是跟我打赌,叫我看看她的胆量的。”(邓永隆《啊抽》)

我读过老舍的书。

两年前他回过我的信,后来我再没有和他联系。

34)当法庭审问这个少年犯时,他就自述说:第一,我从小学到中学根本没有上过法制课,没想到我的一言一行还要受到法律的约束;(谷辅林《美育学》)

35)雷锋同志,过去你生过什么病,体质怎么这么不好?(贾六,等《雷锋》)

36)刘飞燕从没见眼镜发过这么大的火,吓坏了,抱头蜷缩在地上,不哭不闹,不喊不骂,任他打。(栈桥《招魂》)

例34)的“上过法制课”、例35)的“生过什么病”和例36)的“发过这么大的火”,译成泰语后分别为“”、“”和“”。通过以上的例句分析,我们发现动态助词“过2”后附加非领属关系的专有名词“法制”、疑问代词“什么()”和形容词“大()”仍然表示的是某一动作行为曾经发生。这与泰语的“”完全对应,将表“经验”义的“过2”译成泰语时,都可以用“”来表示。现在我们再从泰语的角度来看。例如:

我没有上过德语课。

以前他生过皮肤病。

我从来没见过他生过这么大的气。

(二)所译插入成分在后

所译插入成分在后是指汉语动态助词“过”和“过+其它插入成分”译成泰语后,它们要置于泰语的词或短语之后。“”一般位于词或短语之后,与“过1”的意义基本相同。在第三节例19)和例

20)我们举过这样的例子。例如:

40)沈明刚理过发,换了一套装束上。(李宝奎《工会小组长》)(原例19)

41)多少天来,王大娘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激动过;社里刚开过老婆会,她就用两手拔开人群,最先跑出会议室,迎着中午那火热的太阳,连汗也顾不得擦,就一股劲儿向家跑。(娄云海《为了早出钢》)(原例20)

例40)的“理过发”和例41)的“开过老婆会”,译成泰语后分别为“”和“”。通过以上的例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动态助词“过1”表“完毕”义与泰语形容词“”完全对应,将表“完毕”义的“过1”译成泰语时,都可以用“”?来表示。

现在我们从泰语译成汉语的情况进行分析。例如:

我刚刚跟他聊过天,你什么时候来的?

刚打过针的话,不能马上洗澡。

五、结 语

本文主要从形式和意义的角度对汉语“动—名”离合词“A+过+B”形式及其插入成分进行了汉泰对比分析。发现两种语言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不同点多于相同点,尤其在形式上汉语和泰语存在较大的差别。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如下4个结论:

(一)动态助词“过”、“数量性补充说明成分”、“修饰成分”和“短语”都不能插入泰语单纯词、复合词或短语之间。

(二)从形式来看,动宾式离合词“A+过+B”有两种的对应形式。第一是所译插入成分在前,即泰语助动词“”;第二是所译插入成分在后,即泰语形容词“”。

(三)“数量性补充说明成分”、“修饰成分”和“短语”等其它插入成分在泰语译文中均置于泰语的词或短语之后。

总而言之,汉语“动—名”离合词“A+过+B”形式及其插入成分的难点主要是在形式上,因为其位置与泰语的表达形式完全不同,比较复杂,这也是泰国学生离合词偏误的主要原因。当然,本文的结论主要是基于语料库的分析而得出的,语料量也不大(仅研究了86个“动—名离合词”,其中可插入“过”的有24个),而且,我们发现实际上有些离合词的扩展形式在口语中也能说,但在语料库中没有出现,因此,汉语“动—名”离合词“A+过+B”形式及其插入成分还有待于更全面的统计与考察。

[责任编辑:赵昆艳]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verb-noun separable words in“A+guo+B”structure with the corresponding Thai structure

LlU Pei-Jie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Culture,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This paper focuses on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 forms and meanings of the verb-noun separable words in“A+guo+B”structures between Chinese and Thai.In terms of form,Chinese aspect particle“guo”is equivalent to the Thai auxiliary verb“”which is located before other Thai words or phrases.When equivalent to the adjective“”,“”is located after other Thai words or phrases.In terms of meaning,the meanings of the Chinese aspect particle“guo1” and Thai adjective“”are basically the same,which mean“completion”;while the meanings of the Chinese aspect particle“guo2”and Thai auxiliary verb“”are also basically the same, which mean“experience”.

Chinese language;Thai language;form;meaning;contrastive analysis

H195

: A

: 1672-1306(2015)02-0017-09

刘培杰(Komkrit Tharawiwat),男,泰国人,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

猜你喜欢

动宾泰语助词
基于HSK 作文语料库的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动宾式离合词插入数量短语研究
高校朝鲜语专业学生助词使用偏误调查分析
说一说汉语的“亲戚”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高校泰语演讲赛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
从物性结构和语义特征看“动宾式动词+宾语”的语义基础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
浅析藏汉双语结构助词“的”的共性与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