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义桐梓县乡村度假旅游发展研究

2015-06-07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桐梓桐梓县旅游

付 强

(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一、研究背景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一大分支,最早起源于1885年的法国,之后乡村旅游在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逐步发展起来,现已具有相当的规模。我国乡村旅游出现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但发展速度很快。乡村旅游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后,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建设对象上耦合、时间节点上接近,受到了农村、农民的重视。

本文所论述的乡村度假旅游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方向,是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延续,是乡村旅游的功能升级,它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兴事物,发展速度特别快。在欧美发达国家,乡村度假旅游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发展态势良好,如澳大利亚葡萄酒业度假旅游、波兰乡村生态度假旅游等,都是乡村度假旅游发展的典范。我国乡村度假旅游出现得更晚,2001年前后,上海等大城市出现了中老年退休人员到乡村进行短期度假的行为,被认为是我国乡村度假旅游的开端,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的国家乡村旅游区建设工程,将江西婺源定为首个国家乡村度假旅游实验区。

西部农村资源丰富,但是经济落后,发展乡村度假旅游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强心剂,遵义市桐梓县气候宜人、交通便利,近几年来,吸引了无数重庆避暑的游客。为实现桐梓乡村度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分析桐梓发展乡村度假旅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二、乡村度假旅游的概念及开发前提条件

乡村度假旅游是乡村旅游的功能升级、业态延伸,与传统的乡村旅游相比,乡村度假旅游吸引的是日均消费不高、但能够在目的地滞留休闲时间较长的乡村度假者。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乡村度假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三农问题得以解决的新型手段。

(一)乡村度假旅游的概念

乡村度假旅游是新兴事物,我国也尚未形成开发成熟的乡村旅游度假区,目前学术界尚未对乡村旅游度假做出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乡村度假旅游应该是乡村旅游与度假旅游的结合,乡村度假旅游应该是以田园风光、生态资源等乡村资源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疗养、休闲的一种旅游活动。

(二)乡村度假旅游开发的前提条件

乡村度假旅游能够发展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一是有优美的田园风光、生态资源,灿烂的民俗风情等乡村资源;二是有满足游客食住行游购娱需求的接待设施;三是能够吸引游客在目的地逗留“一段时间”,这里的“一段时间”可以是三五天,也可以是二三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四是有可以依托的中心城市。

三、桐梓县乡村度假旅游概况

(一)桐梓县概况

桐梓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属遵义市辖县,国土总面积3202平方公里。桐梓交通区位较好,川黔铁路、210国道和渝湛高速公路纵贯县境,距离历史文化名城遵义59公里,距离省会贵阳226公里,距离重庆188公里,桐梓县城至贵阳、重庆行车时间2小时左右,在建的黔渝高速铁路通车后,重庆至桐梓县、贵阳至桐梓县的时间将缩短为40分钟。

桐梓县辖7乡(其中1个民族乡)16镇,总人口65万。桐梓年均气温14.6℃,最冷月-5℃,最热月平均气温24.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所以桐梓被誉为“绿色空调”、“天然氧吧”,宜人的气候资源、便捷的交通条件使其成为“火炉”重庆的后花园,每年5月至10月,大量的重庆游客涌入桐梓避暑,使其旅游业发展起来。

(二)桐梓县乡村度假旅游资源

从《桐梓旅游发展规划》可知,桐梓县共有旅游单体298个,资源类型覆盖完整,数量较大,为桐梓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结合桐梓地图和旅游资源分布,桐梓旅游资源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旅游资源的分布上看,县城旅游资源呈带状分布在渝黔铁路和崇遵高速公路两侧,其中以娄山关镇、九坝镇、官仓镇、楚米镇、新站镇分布较为集中,而这些地区毗邻铁路,可进入性强。

2.旅游资源组团呈现,并可与毗邻城市协同发展。从地理位置上分析,桐梓北部以生态旅游资源为主,如水银河、柏枝坝等景区,而北部地区毗邻重庆,为重庆游客亲近自然、避暑消闲提供了良好的产品;桐梓中部至南部以人文景观为主,如娄山关、官仓镇,主要集中了娄山关长征战斗遗址、夜郎城遗址等,中南部与遵义市邻近,遵义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以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烈士陵园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开展得如火如荼,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和四渡赤水红色旅游资源可以从南到北将遵义、桐梓、赤水三个县市相连,形成良好的红色旅游线路。

3.人文旅游资源丰富,长征文化、军政文化、夜郎文化、宗教文化各有千秋,与自然旅游资源优势互补。

(三)桐梓县乡村度假旅游发展现状

2006 年重庆持续高温,适逢崇遵高速开通,许多重庆市民纷纷涌向桐梓乡村避暑度假,桐梓乡村旅游逐步发展起来,随着对乡村旅游投入的增加,桐梓乡村旅游逐渐升级发展,各项数据直线攀升。

表1 桐梓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桐梓县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良好,乡村旅馆数量、床位、接待人次、旅游收入逐年上升,尤其是在2011―2012年间发展势头迅猛,床位增加115%,旅游收入增加89.6%。

桐梓县充分利用其气候、交通、区位、生态优势等旅游资源,立足遵义、背靠贵阳、主动对接重庆,集中打造避暑、休闲、生态、人文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把桐梓打造成黔北对接重庆的“桥头堡”和黔渝经济“传接带”。

四、桐梓县乡村度假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道路建设和旅游配套条件欠缺

旅游讲究“进得去,出得来”,但桐梓县内有些景区,道路基础设施还不到位,极不利于旅游的发展。桐梓县的一些村镇生活条件和城市还有差距,没有超市、没有农贸水果市场,游客如果需要购买生活用品必须乘车前往县城或者附近较发达的镇,游客感到极不方便。在食宿标准上,一些乡村度假点配套设施不完善,不能达到游客的要求。主要还是因为缺乏政府引导、关注度小,依靠农民单打独斗,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旅游需求。

(二)缺乏总体发展规划

乡村度假旅游面对的游客群体是那些逗留时间较长,需要在当地越夏的游客,因此,体现出村镇的特色,能够让游客长时间在村镇逗留是关键,这就需要旅游规划体现村镇特色,应该在民俗文化开发、民间艺术体现、特色旅游项目,如夏令营、蔬果采摘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开发。然而,目前在桐梓,难以发现这种有特色的村镇。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农民没有意识到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且行动滞后,规划能力不强,个体规划特色不明显。

(三)季节性强

由于桐梓县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冬冷夏凉的气候特点使其乡村度假旅游季节性极强,从而有明显的淡旺季,旺季是每年5月至10月,主要针对重庆越夏游客,其余时间接待游客量较小。这就造成大量的乡村旅馆在淡季期间闲置,旅游相关产业得不到连续性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在淡季期间缺少拉动旅游发展的项目,应从政府层面采取有效举措,拉动淡季旅游市场,例如在淡季期间举办节庆旅游,或丰富周末休闲游的项目,吸引遵义、习水游客短期周末游。

(四)文化挖掘不够,旅游产品缺乏底蕴

桐梓乡村度假旅游缺少特色产品,大多还停留在休闲、观光、垂钓、棋牌娱乐几方面,旅游产品雷同多,整体接待水平偏低,缺少吸引力,而对游客尤其是那些要在桐梓长住几个月的游客来说,他们需要更加丰富的活动来充实生活,因此,只注重游客的物质需求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满足乡村度假者的精神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旅游开发思路狭窄,缺乏旅游资源整体开发规划。

(五)景区缺乏知名度

桐梓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种类繁多,但是,由于景区景点的开发及宣传力度不够,到各景点的游客都非常少。2007年,凉风垭森林公园接待游客8935人次、小西湖1800人次,这与桐梓高速发展的乡村度假旅游是极不匹配的,说明桐梓县景区缺乏知名度。主要原因在于景区宣传力度不够,应由政府主导加大宣传力度,展现桐梓旅游的形象,可以通过电视台、电台、高速公路广告牌这些载体,把桐梓乡村度假旅游的资源、线路、各景区简介宣传出去,同时,在县城酒店、宾馆、旅社、书店、书摊配备旅游指南,方便乡村度假者查阅,扩大景区影响力。

五、桐梓县乡村度假旅游发展对策

(一)准确定位

(二)政策优惠

对于乡村度假旅游这一新兴行业,桐梓县政府应该大力支持,以旅游发展为抓手,促进桐梓经济的发展。为了鼓励农民参与到乡村度假旅游中来,可以实行税费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经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旅馆、开设有一定档次的旅游餐馆,或者经营旅游商品店等等,对于这些与乡村旅游有关的经营户,在卫生管理费、工商管理费等方面予以减免,或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收费,鼓励农民创业,鼓励农民参与乡村度假旅游。

(三)资金保障

加大财政投入是桐梓乡村度假旅游发展的基础保障,它是改善乡村、风景名胜区面貌的前提,也是农民投身乡村度假旅游的基础。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鼓励省内外企业、个人投资建设,共同发展;同时加大财政投入,提供小额信贷,多层次、多形式推动乡村旅游朝精品化、特色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四)营造文化氛围

应该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塑造文化品牌,满足乡村度假者的精神需求、文化品位。桐梓县有很多的资源可以利用,可以吸引旅游者参与,如农事活动——组织旅游者采摘杨梅、葡萄等,再如娄山关镇的藤编手艺,这也可以作为“体验旅游”的一大项目,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将藤制品出售给旅游者,同时教旅游者手工编制藤椅、提篮、收纳柜等,既可丰富旅游活动,还能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传承传统文化。

(五)打造精品

1.精品村寨

桐梓是一个红色文化、军政文化、夜郎文化交融的县城,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与乡村度假旅游协调发展,打造出部分村寨,有特色、有主题、有文化内涵。

1)娄山关镇红色文化村

娄山关是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在娄山关镇选取一个村作为红色文化与乡村度假旅游发展的试点村镇,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人员服务都与红色文化相协调,打造红色文化村。在硬件建设上,红色文化村应以雕塑、大型浮雕等营造红色氛围,在软件建设上,旅游业从业人员统一着红军服,戴红军帽,娱乐活动也应充分体现红色文化的特色,例如全村广播播放革命歌曲,晚上播放革命题材的露天电影,开展唱红色歌曲、朗诵革命诗歌等比赛,吸引那些经历过革命或者对红色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中老年人。另外,还可以建设野外实战馆,开展射击对战等野外项目,吸引那些对于红色文化和体验项目感兴趣的年轻人。

秦川是充气娃娃,艾莉看到他的合格证、信誉卡、保修卡、发票、使用说明……他的伤疤不是留在脚跟上而是藏在脚趾间,八道排列整齐的伤疤,如同一架小小的木梯。

2)狮溪镇方竹笋文化村

桐梓盛产方竹笋,被誉为“中国方竹笋之乡”,方竹笋是一种纯天然保健食品,口感脆嫩鲜美,含有铁、锰、锌、铜和钾等多种营养素,是促进消化和防治肠胃及心血管疾病的佳品。桐梓县狮溪镇是中国方竹笋产业大镇,也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狮溪可以用方竹笋这张名片打开乡村旅游度假的市场。狮溪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利用方竹笋节节高升的外观为看点,在入镇大门、镇广场、路灯建设上都打上方竹笋的烙印。方竹笋还能制作各种美味菜肴。除此之外,利用方竹笋制作方竹笋干也可以成为游客参与的旅游项目,每年9月采笋,然后将笋煮熟,再将笋炕干,最后成品打包,整个过程虽不复杂,但是仍有一定的技巧,完全可以策划由游客参与完成,村民组织游客在家中制作,制作好后帮助游客打包购回,不仅带动了方竹笋的销售,还可以增加游客对于农村农事的体验。另外,狮溪镇还可以利用方竹笋制作旅游产品,让桐梓方竹笋成为旅游的品牌大使,例如制作笔筒、灯罩等,制作工艺简单,产品体积较小,方便游客携带。

2.精品旅游节

桐梓县旅游产品季节性强,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桐梓旅游的淡季,从时间上看,淡季的时间较长,这就造成大量旅游资源的闲置,因此,策划大型旅游节庆、打造桐梓旅游品牌成为拉动淡季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

1)“七十二道拐”摩托车争先赛

桐梓县“七十二道拐”是有名的“魔鬼路段”,整个路段长约7公里,蜿蜒曲折、地形陡峭,是很多摩托车爱好者的天堂,崇遵高速公路凉风垭隧道建成后,此路段已很少有车通过。鉴于此路段的地形情况,可以策划摩托车争先赛,打造体育赛事品牌,拉动淡季旅游市场。

2)根雕艺术节

根雕作品是以树根为创作对象,通过艺术加工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的作品。桐梓县根雕艺术群众基础良好,尤其以楚米镇根雕最为著名。以根雕为主题开展艺术节,可以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根雕发烧友,也为桐梓当地的根雕艺术家搭建销售平台,游客可以观赏工艺品,领略乡村技师的工艺制作过程,还可以参与其中自娱自乐,根雕艺术节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拉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3)乡村旅游节

桐梓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是贵州旅游的又一增长点,也可以作为全国乡村旅游、乡村度假旅游研究的范本,桐梓可以以乡村旅游为主题举办乡村旅游节,展现村寨面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特色旅游商品、品尝特色小吃,将桐梓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为贵州旅游的名片。

3.精品旅游线路

根据桐梓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桐梓可以自内而外打造两条精品旅游线路,以带动旅游整体发展。

首先,从外围来看,以遵义会议会址为核心,以桐梓娄山关战斗遗址、习水四渡赤水主战场、习水青杠坡战斗遗址、赤水四渡赤水遗址为辅助的遵义红色旅游线路,是桐梓可以规划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也是桐梓与兄弟市县联合打造的外围旅游线路。

其次,从桐梓县城内部来看,从南到北各有特色,南面是以娄山关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区,与乡村度假旅游相结合,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乡村旅游度假区;中部是以夜郎文化为代表的夜郎文化区;北部是以水银河、柏箐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乡村休闲度假区。三个区域各具特色,在桐梓县城内部可以形成精品旅游线路,政府在村镇建设及对外宣传上,可以有意识地将三个区域的特征区别开来,让游客了解各地特色,或者直接将三个区域的特色村镇、特色旅游活动打包销售,带动全县乡村度假旅游的发展,盘活全县经济。

六、结论

发展乡村度假旅游是缓解“三农”问题、提升“三业”发展的有力手段,对带动服务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稳定起着积极的作用。桐梓乡村度假旅游作为乡村旅游的升级产品,吸引的是来桐梓避暑越夏的乡村度假者,本文通过对桐梓县乡村度假旅游的研究,总结出桐梓县具有发展乡村度假旅游的良好基础,但是,在旅游业发展过程当中,硬件基础设施欠缺,整体发展缺乏规划,游客游览内容单一,缺乏对历史、文化底蕴的挖掘等原因,成为桐梓乡村度假旅游发展的瓶颈。为了促进乡村度假旅游的发展,桐梓县应首先准确定位旅游产品,再从体制、政策、资金上予以完善,最后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打造精品旅游品牌,实现桐梓乡村度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徐清.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开发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4):77-79.

[2]翟媛,陈鹏.乡村度假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1,(12):163-164.

[3]周丽霞,朱创业,郑雨.我国乡村旅游度假区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J].旅游开发研究.2009,(1):80-81.

[4]唐代剑.中国乡村度假简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7):71-73.

[5]姜财辉,陈永昶.我国乡村度假旅游开发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88-90.

[6]王铄.度假旅游发展模式初探——以湖北省黄陂区清凉寨乡村旅游区为例[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7,(4):32-36.

[7]黄远林.我国乡村度假的发展趋势与开发模式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6,(28):309-310.

[8]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2):38-43.

[9]李小静.贵州省桐梓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10]马勇,赵蕾,宋鸿,等.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J].经济地理,2007,(2):336-339.

[11]王瑞军,娄方进.乡村旅游的桐梓样本[J].当代贵州,2013,(10):34-35.

猜你喜欢

桐梓桐梓县旅游
浅谈桐梓超长公路隧道综合管控方案
桐梓县关工委开展“尽责优教”大讲堂培训
桐梓县关工委召开主任办公会议
我和爸爸
桐梓:表里河山
洱海上空的星星
旅游
桐梓县离退老干部为县教育事业点赞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