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箫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2015-06-03夏燕方浩

艺术评鉴 2015年10期
关键词:箫声身心音色

夏燕 方浩

摘要:目前,大学生群体中有许多人存在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果当事人处理不当,常常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大学生民乐队的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发现民乐器箫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在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箫 大学生 身心健康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现状

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大约有百分之二十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抑郁、焦虑、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从近几年大学生中犯罪的案例中不难发现,许多都是为琐碎小事在与人发生矛盾后,因愤懑难解而一时冲动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由于当代大学生面临学历、就业、恋爱等方方面面压力的困扰以及社会上灯红酒绿各种不良环境的影响,加上年轻人正处在血气方刚的年龄,遇事容易心情浮躁而失去理智。虽然国家和政府部门对此现象相当重视,各高校都有心理咨询师并开设了心理健康课,但因上述诸因素的存在,各类自杀、犯罪等事件还是时有发生。

二、箫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关系

(一)独特的箫声具有静平和之美

箫相传为舜帝所造,竖吹。今所指的“箫”,是单管箫,在唐代以前称为“笛”。唐代以前的“箫”,为多管箫,即“排箫”。为了方便人们区分笛箫,有“横吹笛子竖吹箫”之说。汉唐以来的石刻,壁画以及墓俑保存了许多吹奏排箫的形象,可见箫在唐宋时期的宫廷音乐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箫之所以能从远古流传到现在仍经久不衰与箫的音色有着很大的关系。箫的音色以醇厚,幽深见长。深沉婉转的箫声能营造安宁柔和的气氛,听之使人心境平和,怡然自得。这种独特的音色,无论是对于演奏者本人或是听者都能起到提高自身修养的作用。

笔者在指导学生开展民乐活动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排练民乐合奏时,箫组的学生比其他乐器组的学生显得更为专注安静。第一届是这样以为是碰巧,可后面连着几届依旧如此,这不由得不引起笔者的注意和思考。有位学箫的学生告诉笔者,在学箫的过程中,他感觉自身的心境与行为在箫声中悄然发生不少变化。练习箫曲,感受着箫声带来的宁静,悠远,身心都感受到了彻底的放松。紧张的学习压力变轻松了,因各种烦心的事而产生的浮躁不安也随着醇厚的箫声慢慢沉静下来。即使在备战考研的关键时期,他发现每天傍晚的时间吹一会儿箫,放松一下紧绷了一天的神经,晚上复习更加有效果。

箫声悠扬安宁,意蕴高雅,只有保持良好的心境的人才能将箫吹好。笔者认为这是长期学箫的学生较之学其它乐器的学生更容易安静专心的主要原因。人们常说,箫是一种来自大自然的乐器,是受到大自然的灵性所滋润的。箫声有一种远在深山,静若幽谷的空灵之美。在听箫曲、演奏箫的过程中,仔细体味箫声带给人的那份宁静,对“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二)箫的演奏方式蕴含的哲学原理

相对于其他的乐器,箫有自身演奏的难处,即对演奏者气的把握要求很高。它不像那些簧片发生的乐器,一吹就响。箫的演奏要求把气用对,吹奏时既不能太用力,也不能不用力。这要求学箫的人在演奏中注意力始终要集中在对气的把控上,只有运用适度的气息来吹,箫才能出声。事实上,这一过程也培养了一个人适度的习惯,这种适度习惯的培养对人认识和处理事物的立场和方式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当某些容易令人产生误会和冲突的情景出现时,往往以冷静的态度,适度的方式去处理会避免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这个道理同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的理论是一致的。适度的处事原则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原理,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常言道,物极必反,做任何事情都要讲求一个“度”。学习适度的处事原则会让人们拥有更多的理性和智慧,更有利于保护自己和他人。习箫者必须以适度的气息来吹奏才吹得响,无疑也学习和培养了一种理性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此外,因为在演奏中注意力始终要集中在对气的运用采取适度的方式,因此习箫对培养一个人做事专注的习惯也很有好处,而专注的习惯是一种很难得的品质。

(三)箫曲特有的慢速对身心的影响

当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激烈的竞争环境对人们尤其是青年人身心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有资料表明现在年轻人患中老年疾病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许多大学生为了学好本专业的各门知识以及考研、留学、各种证件的考试经常是不停的加班加点,这些因素经常导致大学生的身心处在紧张和焦虑之中。然而,箫曲本身就不适宜演奏快速的乐曲,它主要的特性就是幽而慢,快速的曲子也不适合用箫来演奏,因此多听箫曲对青年人身心的健康是有好处的。慢速的乐曲能调和身心的疲惫和紧张,缓解压力,保护心脑血管的健康。可能有人会说只有年纪大的人才应该多听慢速的乐曲,年轻人应多听热情奔放的乐曲。但笔者认为,由于现在年轻人所听的音乐中,快速激昂的乐曲占大多数,听点深沉慢速的乐曲加以补充更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习箫,多听箫曲还能培养一个人沉着冷静的习惯,远离冲动和焦虑。另外幽慢的箫曲还有助于帮助青年人改掉做事毛躁,不细致的毛病。细节决定成败,慢速的箫曲对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习惯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全方位人才的需求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笔者认为,箫以它独特的音色、悠缓的速度和演奏特点注定了它在针对大学生现在普遍存在的易冲动、易情绪化这一现象的克制上,有着显著的效果。因此,笔者建议在高校的欣赏课中,教师应积极向学生介绍某些优美动听的箫曲,并请会吹箫的学生交流吹箫的体会,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讨论,细致地体会箫的艺术魅力及对人生的启迪。这一举措既有利于继承祖国的传统文化,又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参考文献:

[1]刘抒歌.中国民族音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科技博览,2013,(16).

[2]薛如庄.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2,(04).

猜你喜欢

箫声身心音色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吹箫引凤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给身心降个温
饮相思
庄子说:自然的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