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声乐课堂教学舞台化改革初探

2015-06-03陈国东

艺术评鉴 2015年10期
关键词:声乐改革

摘要:传统声乐课堂教学大都以教授学生声乐以发声演唱为主,教学设备及手段较单一,大都以抽象的感觉教学为主。声乐课堂教学舞台化将改变这一现状,他将声乐表演与声乐技术训练融为一体进行训练,变感觉教学与具像教学为一体,教学手段多样化,这将大大提高声乐学习效率,缩短学生成才时间。

关键词:舞台化 声乐 改革

一、“舞台化”的概念

“舞台化”是属于声乐表演艺术理论范畴的概念,舞台化即是舞台表演化的意思,表演艺术的特征告诉我们,当众创造或生活是其主要标志,声乐表演是在当众情形下把音乐化的声乐艺术再现给听众或观众。这种当众再现是以声乐表演者把适度的身体语言和优美的声音相结合在舞台上以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声乐表演舞台化包含有很多形式,常见的有独唱、重唱、小组唱、表演唱、男女对唱、合唱等,而声乐舞台化核心的特征则是表演性,无论以上我们所提到的哪种演唱形式在舞台上都要有一定的表演性,没有表演性则没有舞台化的实质性内涵。

“舞台上的声乐表演形式与表演状态程度,决定舞台化的完美程度。”声乐课堂泛指声乐老师在琴房或教室这样比较小的固定场所给学生上课,高校的声乐课堂形式大都是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小课或一对多人的小组课。“一般的声乐课堂的声乐训练,声乐教师大部分注重学生的声音技巧和发声的的训练,如:气息的控制、共鸣的开发、不同母音的运用等等”。即使在唱歌时,也是注重这些技术性的问题的解决,而不会注重其声乐表演的形式,一般把声乐技巧训练与声乐表演训练分开来上课,几乎所有音乐院校,都是作为两门不同课程分别设置,笔者提出的声乐课堂舞台化则是把这两门课重叠到一起,交叉使用和作用,也就是说在声乐课堂上从声音基础训练开始就要把声乐表演的基础理论和技术融入进去,使得学生在声乐课堂上就能学习到声乐表演,使得声乐表演的技巧和声乐演唱技术互为融合贯通彼此作用。这就是声乐课堂舞台化的基本概念。声乐课堂舞台化理论的提出是笔者十余年的舞台声乐表演实践与声乐教学实践中逐渐总结出的一种新型的声乐上课形式,笔者在长期声乐教学与声乐表演实践过程中,发现这两者其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不应该把它们割裂开而分别去训练,这样既费时又费力,训练的结果往往是学生顾此失彼,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同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譬如手势的动作在这首歌里可以运用自如,但一碰到不同风格的歌曲则就不知所措了。把这两门课融合到了一起,使学生在学习声乐技术的同时,把声乐表演的基本方法悄悄融入进去,在基本技巧训练中融入表演技巧,在表演的状态下去训练声乐技术,这样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声乐表演的方法会悄悄地融入到学生演唱中。声乐课堂舞台化的实施关键在于声乐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是大部分声乐老师都不太会注重声乐表演素养的培养,而更多关心的是学生能否掌握声乐发声技术,能否把声乐技术成功运用与声乐歌唱实践,训练的重点也大都停留在技术的层面上。而对于学生的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态,感情的表达等表演状态大都比较忽视,一切为技术服务。对于是否称职的声乐老师的标准制定也是看他能否有一套科学的声乐发声方法和教学方法,对他是否具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则没太多要求,所以在高校就会出现很多声乐老师不会上台表演或不敢表演的现象。高校的课程设置表明,声乐表演是区别于声乐演唱的俩门不同课程,要在不同的课堂及时间段分别来学习,一般声乐课从大一直上到大学四年级,而声乐表演课一般在大学三年级才开设,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对于学生来说大四才开设声乐表演课其实已经太晚了。只有很短的时间学习学生无法将声乐表演融入到声乐技术中,声乐课堂舞台化的理念则能轻松解决这一问题。

二、声乐课堂教学舞台化的实施前提条件

(一)声乐教师须具备较成熟的舞台表演实践经验

毫无疑问声乐教师大都会歌唱,但是在舞台上能够较好地演唱表演则需要一定的舞台实践经验的积累。这种实践经验非常重要,需要有足够的量积累。而现实状况是,现在的高校的很多声乐教师,往往研究生一毕业就进入高校当老师,在校期间又很少有舞台表演实践,台下唱几首歌还可以,但是一站到较大的舞台上则就显得异常紧张,发挥失常,甚至唱不出来,其实这也是高校声乐老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高校老师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学,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在舞台上表演,所以也就造成大部分高校声乐老师缺乏舞台表演经验,所以音乐高校在选择声乐教师的时候,一定不能只考察他的歌唱水平,而是要全面考察他的舞台表演实践能力,在他的艺术简历里要着重关注他参加比赛、演出以及各种音乐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只有具备了丰富的舞台表演实践的老师,才能在课堂上把舞台表演的素养全面融入到声乐教学中,例如我国最高的音乐学府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近年来大量引进像迪里拜尔、丁毅、张建中等在国际歌剧舞台上有着辉煌成就的著名歌唱家到学校任教,看重的不光光是他们的非凡的歌唱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他们在国际歌剧舞台上扮演的不同的艺术形象及丰富的表演经验也是重要的考量之一。这些丰富的表演经验在这些大师的声乐课堂上毫无疑问会自然渗透到他们的教学中,比如一个歌剧片段的演唱,有表演经验的声乐老师都会分析歌剧的结构和意境,会在课堂上亲自示范演唱,作为学生就会模仿老师的表演今后学生无论台上台下演唱这个歌剧片段就会具有老师的表演状态和感觉。这就是声乐课堂舞台化的具体表现,我们不能要求每位老师都是声乐大师,但是作为高校声乐教师一定不能只会教唱歌而不会表演,常言道有什么样的师傅就有什么样的徒弟,所以在高校要培养双师型人才的声乐老师至关重要,不仅会教还要会表演。具备成熟的舞台表演实践经验的双师型老师是实施声乐课堂舞台化的首要条件。

(二)声乐课堂舞台化教学须有多种手段配合

声乐课堂舞台化教学除了老师须具备一定的舞台表演实践经验以外,多种教学手段的并用也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声乐课堂,在一间琴房里,除了一架钢琴以外,几乎没有其他设备,教师弹琴学生练声歌唱,课完学生走人。声乐课堂舞台化则对教师琴房的配置增加了新的要求,教师琴房这些设备显然不够。首先在教师琴房要增设电脑、电视、DVD和录音设备,放置这些设备的目的是能够现场播放音响资料,视频资料,声乐老师上课时,随时可以运用这些设备辅助教学。例如我们可以运用录音设备,反复录下学生练唱的声音后,分析它的优缺点,然后再去改正它。当我们录下声音在回放时,学生会有更直观的感受,更能接受理解老师的观点和方法,也就是从以前的抽象声音概念变成了直观听觉的对错,判断对错就会变得一目了然。当学生演唱一首歌曲时,老师可以利用视频资料播放不同歌唱家演唱的版本,学生可以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表演风格区模仿演唱,又例如利用摄像设备可以全程把学生上课的过程录影下来,课下学生可以从头再回放上课情景,有什么问题也能一目了然,有利于课下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这些现代化设备在声乐课堂的使用,又可大大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把声乐从抽象的概念化教学转变为具体的舞台化的立体教学,把声乐感觉教学变为直观具体教学,从而使声乐课堂教学手段变得丰富多彩,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手段,大大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

(三)声乐课堂舞台化教学须有多种艺术实践配合

丰富多彩的各类艺术实践晚会,如周末音乐会、联欢会、班级的艺术实践晚会、各类声乐比赛、小型的声乐欣赏会等等,能够大大锻炼提高学生的舞台实践表演能力,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能够很快运用到晚会的舞台实践中,同时在舞台实践中获得的经验能够迅速反馈到声乐课堂上,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互补状态,这种状态正是声乐课堂舞台化的一个理想状态,长期以往的学生就能够把舞台感带入声乐课堂,当学生在上课时能够找到在舞台表演的感觉和状态,同时在舞台上表演时又感觉好像在课堂上一样不会紧张。所以积极参加多种艺术实践活动能够使声乐课堂舞台化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声乐学生能够把平时声乐课堂当成舞台,消除学生恐惧上舞台的心理,又能把舞台表演当成一堂普通的声乐表演课。俩者互为融合,贯通,长期以往,学生就能够模糊课堂与舞台表演的隔阂,而把俩者融为一体。在这一点上声乐老师的导向意见非常重要,有很多声乐老师在学生还未掌握好声音方法前反对学生上台表演演唱,他们趋向认为只有方法解决了才能表演好,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声乐学生一定要经常到舞台上锻炼,才能真正体验舞台感、表演感、歌唱感。有了这些实践经验感觉再把它带到声乐课堂上就能使声乐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四)声乐课堂舞台化教学需要有组织渐进式推进

声乐课堂舞台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声乐课堂形式,对声乐教师和教学环境都做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首先要取得领导和教研室全体老师的理解和支持,要有步骤的不断地对声乐老师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舞台表演能力,对已经有表演经验的双师型老师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可以组织没经验老师经常观摩他们的上课,也可组织老师观摩名师的上课,要渐进方式慢慢推进。

三、声乐课堂教学舞台化改革例证

笔者在长达十余年的声乐教学中每年都拿出俩组学生做实验,在笔者教授的声乐学生中把他们分为两组,一组以传统教学方式,以教授学生声乐技巧为主,主要练习发声,分析声乐作品及如何唱好声乐作品。而另外一组则以舞台化教学为主,从大一开始就在声乐课堂上把舞台表演与声乐技巧结合起来进行训练,四年大学毕业时俩组学生的表现则产生巨大落差。以传统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上台演唱普遍紧张,不会表演,或者说表演不能融入他的演唱中,而以舞台化教学一组的学生,上台演唱普遍不会紧张,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都能表达自如,游刃有余。看上去个个都像老演员。再看他们的艺术简历,从大二开始,以舞台化教学一组的学生,大都参加过很多演出及比赛获得过很多荣誉及获奖证书。而以传统教学为主的一组学生则明显较弱,他们大多缺乏自信,主动性差。

四、声乐课堂教学舞台化改革的推广价值

高校声乐教学课堂舞台化改革的意义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打破传统声乐课堂只有一台钢琴老师弹学生唱的单一模式,使得声乐课堂教学手段丰富多彩,营造出一种轻松有趣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能够消除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紧张情绪和害怕困难的心理,能够与声乐老师建立和谐的信赖关系。

(二)极大调动声乐老师课堂教学的投入度,示范参与度,教师的大量示范表演能够快速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能够转变声乐课堂上大量抽象的感觉变为具体的动作和状态,减少学生的理解难度。

(三)能够大大缩短声乐学习者成才时间,声乐技术与表演实践融入一体训练,当声乐技术成熟时,舞台表演也跟着完善了,不需要另外单独学习舞台表演而耗费大量时间,所以高校声乐教学课堂舞台化改革能够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一毕业即能够登台自如演唱,而传统方法训练的学生则需要至少三到五年舞台表演实践经验积累才能够登台自如的演唱,节省下大量宝贵时间为学生成材提供了有力的空间支持。

(四)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对未来个体行为的期待概念。这样声乐课堂有利于老师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学生很容易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则学生学习声乐自信心也越来越强极大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欲与表演欲。这种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学生对未来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自信。

五、结语

高校声乐教学课堂舞台化改革,是笔者经过近十余年的舞台表演经验和教学实践而积累所提出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实用的实践教学新路径,在传统声乐课堂教学基础上融入舞台化表演要素,把声乐技术训练融入到声乐表演的状态之中,把声乐表演与声乐技术的训练一体化,同时相互融合,解决了传统声乐教学声乐技术与声乐表演分裂开来的现状,大大缩短学生成才的时间,提高了声乐教学的效率。

基金项目:

本文为闽江学院课题,项目编号:mjw2011

22061。

参考文献:

[1]杨群.浅谈歌唱中共鸣的运用与唱法的关系[J].大舞台,2010,(04).

[2]张重辉.声乐基础通用教程[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3]王鸿俊.声乐学概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陈国东,福建闽江学院音乐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声乐改革
改革之路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怎样在声乐演唱中做到“以情带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