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声乐教学中地方民歌的应用与实践

2015-06-03朱红

艺术评鉴 2015年10期
关键词:民歌声乐民族

朱红

摘要:地方民歌是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地区的老百姓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是间艺术的一种。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地方民歌,打破高校“千人一声”的声乐演唱现象,本文将把地方民歌教学融入到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体系中进行了论述,旨在使高校声乐教学“完整化”“多样化”,以促进地方民歌得到科学合理的继承与保护。

关键词:地方民歌 声乐教学 地方高校 应用

地方民歌是指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地区的老百姓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它是一种民间艺术,具有自然、淳朴、歌唱大自然、发自肺腑的情感的特点,目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这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歌,随着现代社会文化的快速变化,现代化信息的大量进入及城市化、现代化的普及,民歌的人文环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丢失,地方民歌的流传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困境。

一、地方民歌与高校声乐教学

蔡元培先生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看今日之校园。”高校是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教书育人为国家输送人才的使命,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集散地。高校作为当代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应该成为民族音乐文化最重要的传承领域之一。全国各地高校声乐课堂应该成为地方民歌文化传承渠道,全国地方院校应该是民族地区音乐文化继承、发展的主力军。地方高校声乐人才的培养对地方民歌文化的传承作用重大;地方高校作为地方艺术人才培养的摇篮,有责任为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地方民歌教育体系的音乐文化继承与延续探索出一条切合实际的新道路。

地方民歌在地方声乐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能增强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民族文化复兴与弘扬与继承的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民族音乐资源会越来越深入到高等教育院校的文化课堂,并且会更为丰富,使用新的教学方式并得到大学生的喜爱与认可。地方民歌有着内容丰富和题材的广泛性和对演唱技巧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民族声乐发展的丰富源泉,增强学生自豪感,刺激学生学习地区民间文化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民族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演唱技能。

二、地方民歌高校教学的现状

近些年,普通的高校艺术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从2003年至今,已经有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多所高校陆续被批准试招收高校艺术教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所以就加快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步伐;很多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积累较为丰富和教学实践扎实,声乐教学理论研究已经有很大程度的基础,艺术实践活动也逐渐丰富充实,但是在地方民歌的教学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漏洞,根据王仪涵2014年在《广西地方民歌在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实践路径研究》中的实地考察,我们可以知道地方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主要受到以下限制:

(一)地方民歌课程设置单一。王仪涵调查的五所学校只有仅仅两所学校按照家教育部下发高师本科《教学计划》,完成了教学计划,其它学校都有课时不达标、课程名称不统一、课程开课学期不符合规定等一系列问题,地方民歌所设置的课程在教学方案中仅处于选修、辅助,并未列入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大多数院校声乐课程设置缺乏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课程结构单一。

(二)学生对地方民歌学习积极性不高。音乐专业学生对地方民歌文化的喜爱程度一般,原因是由于学生自身对地方民歌的鉴赏能力较差,对地方民歌的学习兴趣不高;另一方面,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校音乐教育对学生对地方民歌学习兴趣的引导失去了主动权,教学模式陈旧,地方民歌教育研究与实践脱节等。

三、地方民歌进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的策略

高校合力加大地方民歌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力度,地方民歌的继承和延续下去不仅是某单一高校的责任,全国各个高校都应该努力积极的参与,合力将地方民歌的继承落到实处,并使其持续地发展下去:所以地方民歌的继承应由各个高校合力来创造建立,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歌,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的民歌也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样五彩缤纷的地方民歌是我们高校难得的宝库。

各个高校以地域为单位,分别研究自己所在地的地方民歌,搜集、整理资料,建立一个交流平台,一起讨论地方民歌的特点、教育方式、主要思想感情等。就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吸收各个高校的优秀研究成果和完美声乐教学方式,实践到自己的教学课程中。在各个省的高校研究本省地方民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搭建全国性的地方民歌交流平台,使其拥有更长久的生存空间。要增强教师的地方民歌教育教学意识,老师在增强教育的同时要改进民歌教学的方式方法对民歌演唱的技巧、特色、用语特色、强调等分别加以完整化、提取、创意,一定能够将中国民歌传承和保护的文化功能发扬光大。

地方民歌是中国民族声乐的“根”与“源”,面对飞速发展的歌唱演绎事业,高校声乐教学要独立创新,要有选择的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传统艺术在新的环境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对地方民歌的学习与传承,要从文化价值上予以理解,要从教学方式方法上积极探讨改进,要从继承民族文化遗产的高度,从发展民族艺术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地方民歌的继承和发展,从而促进高校的声乐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蒋菁,管建华,钱茸.中国音乐文化大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1.

[2]梁珊.美感能力的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音乐大观,2012,(11).

[3]周涵.论新化山歌的传承与艺术特点[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01).

[4]马驰.论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猜你喜欢

民歌声乐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藤县水上民歌
声乐诊疗室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