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红旗颂》

2015-06-03谢美娟

艺术评鉴 2015年10期
关键词:美学价值序曲现实意义

谢美娟

摘要:每逢国庆节、党的生日,序曲《红旗颂》都是媒体播放频率最大,听众听的次数最多的交响序曲,笔者认为,把此序曲堪称中国第一交响序曲也绝不为过。它本身具有的艺术和美学价值,它的现实意义及对未来民族精神的传承,所有这些对后人的影响也是难以估量的。

关键词:吕其明 序曲 《红旗颂》 美学价值 现实意义

《红旗颂》是一首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之时,大家都喜欢的耳熟能详赞美红旗的颂歌,它非常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时的情景。它表现了解放后的中国人民激动无比、喜悦的爱国情怀,人民欢庆胜利,无比自豪。吕其明在1965年春的时候创作了《红旗颂》这首经典乐曲,同年5月在“上海之春”音乐节开幕时作为开幕曲进行首演并获得成功。经过四十年的提炼后经作者再次修订并最后定稿。作者吕其是安徽人,生于1930年,是新中国培养的首批电影音乐家之一。他从事电影作曲以来,创作了二百余部(集)电影、电视剧的音乐作品,如电影《铁道游击队》、《白求恩大夫》等。同时创作了《铁道游击队》等交响诗、《丰碑》等管弦乐组曲、《红旗颂》等管弦乐序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和《孙中山》等交响叙事曲等三百余首不同体裁的声乐作品。

一、乐曲分析

引子中的素材融入了国歌、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旋律。主要描写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嘹亮的小号奏出以国歌为素材的号角音调,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这是多么的激动人心,此时的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仰望着五星红旗,心潮澎湃。曲调坚定有力,国歌的奏响,圆号的连接庄严而神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人民从此当家做主了。主题一:曲调用颂歌般地旋律,描写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的景象,抒发了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情:当我们面对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旗帜,我们充满憧憬、激动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无限幸福地对着红旗充满着无限的爱恋。我们既对牺牲的人民英雄有无限怀念与追思,也对革命取得胜利的是那么的欣慰。音乐重复一遍,可以听到隆隆的礼炮声。当年曾经有人给吕其明编了歌词,大意是: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天安门城楼前,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思绪万千,多少坎坷啊多少苦难,终于迎来这一天。主题二:音乐在急转的双簧管下柔和而哀怨地开始,这让人陷入深深的回忆中,中提琴的重复,使人想起人民生活的艰辛,革命开始的岁月是多么的艰难,共三遍。低音响起,这就好像是在黑暗年代里的白色恐怖,哀婉而缠绵,像一个感人的告别场面。最后小号响起,乐曲在不断重复中提升力度,象征在白色恐怖中,人民的苦难在一天天地加重,社会一天天地变得越来越黑暗。最后小号响起,生活在痛苦边缘的人民实在是忍无可忍,奏响了革命的号角,催促着革命者上路。主题一以交响曲风格再现,描写了一个轰轰烈烈、前赴后继的战争场面,最后是红旗插上山顶胜利和欢迎场面,两遍。主题一再现。东方红旋律的奏出,使整个音乐推向了高潮。新中国成立了,全国各族人民将团结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周围,用我们的激情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新中国,全国人民对美好的明天充满了期待。尾声:引子再现,在这里引入了国际歌的旋律,使全曲达到了最高潮,光明新中国将会在明天出现,共产主义在中国通过人民的共同努力也一定会实现的。综上所述,全曲共有两个主题, 第一主题是在引子部分和所有的连接部以及尾声中出现的的《国歌》动机式主题,一个是在呈示部中出现的乐段是主题。作者非常巧妙的把动机式主题放在引子,连接部和尾声中,时隐时现,表现了革命战争年代浴血奋战的情景;第二个主题在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出现,描写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景象。这两个主题贯穿于全曲的始终。全曲具有英雄主义特性,音响效果大气磅礴,但也不乏民族气息,是一首优秀的管弦乐作品。

二、《红旗颂》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红旗颂》是 “革命历史题材”交响乐的典型,在五六十年代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他在创作重大历史题材时,吸收了别人的优秀创作技法,比如西欧的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一交响曲》的某些创作技法,利用“外来形式达到自己的需要,同时渗透作曲家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赤子之心,使交响乐创作具有民族化与通俗化,被评为“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

(一)现实的意义

在举世瞩目的这一刻,音乐记录了这一伟大的历史壮举,也为奉献了青春和生命的英雄们谱写了一页页辉煌的时代乐章。今天,我们不会忘记,当音乐在我们耳边想起时,我们聆听呈示部中的辉煌、抒情的红旗颂歌主题,熟悉主题音乐并学习哼唱,让我们回想起激动人心的庄严时刻,感受主题音乐它是那么的绚丽而富有激情。在聆听温暖的连接部时,我们可以想象到经历过斗争的人们在仰望红旗时他们那从心里发出的真正的深情,和着动人的旋律,对红旗的那份深厚的情与爱无不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在欣赏富有动力的展开部时,那铿锵的进行曲,会使我们有激昂的斗志,增强我们豪迈的气概,坚定我们的的意志,不管在任何一个时代,这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欣赏气势磅礴的再现部及气壮山河的尾声时,再次奏响的红旗主题,《东方红》音调的出现,我们的内心有一种想尽情歌颂的情绪。在尾声中,嘹亮的号角声里《国际歌》正在催着我们奋进,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在这首革命红旗的颂歌中,作者以革命生涯中的切身体验,将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史通过音符演绎得如此震撼人心,而作为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深刻思想内涵的优秀中国管弦乐作品,也成为当今中国在各种重要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曲目。《红旗颂》从奏响的那一刻起,我们一代又一代都被它那优美、动听的旋律激发和感化着,我们知道我们的幸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们年轻而富有生命力的激情被它激发,被它点燃,共鸣的和声回荡在心中。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红旗将为我们指引出光明的未来,我们要努力学习,勤奋向前,用我们的生命奏出最华丽的乐章。

(二)美学价值

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用自己滚烫的鲜血把五星红旗染红,他们的革命情怀和精神激励和震撼了我们一代又一代,我们的每一个细胞和每一个神经都被触动,会血液澎湃。如果我们也是处在那个年代,也会像革命先烈一样,前赴后继,为同一个梦想奉献自己的一生。吕其明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他的心情,他想把对共和国的成立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用音乐表现出对祖国、对党的感情。他热爱着勇敢伟大,勤劳善良的人民,热爱着伟大的党,热爱着祖国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在序曲《红旗颂》里,他那优美的旋律写得那么的深情、温婉和荡气回肠的,他用音乐把对祖国和人民神圣诚挚的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人们透过音乐去想象,去憧憬和向往。听了优美抒展,使人生机昂然,饱满激昂的旋律,你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胜利的那种喜悦之情,对红旗是无比的赞美。吕启明自己在音乐美学的追求通过序曲《红旗颂》得到了具体的体现,丰富的思想内容是作品不可缺的,浓烈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才能更好的表达作者要达到的动人,感人,给人无限想象空间的效果,这都是中国人民对祖国无限的爱和无比的忠诚的表达。它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崇高,人的心灵被音乐震撼着,人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

(三)时代的需要

对于和平年代中处于歌舞升平中的我们,通过凸显时代特性的音乐平台,追忆过去,感悟红色年代的荡漾激情,激发大家的正气、勇气和斗志,在当今时代更显得尤为重要。当今时代需要这样的音乐。在网络和娱乐飞速发展的今天,像这样的交响乐不多了,能听到这种音乐的地方更少了。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听到的大部分是流行音乐,并不是说流行音乐不好,流行音乐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如今的学生一般都是喜欢像李宇春、S·H·E、周杰伦等的音乐,他们对交响乐、民族音乐接触得比较少,有些更是不屑一顾,他们没有这样的耐心去欣赏,或者说,他们的音乐素养还没有那么高。我们需要加强年轻人和学生的音乐素养,使他们能接触各种音乐,提升素质,以音乐来成就人的道德品格,《红旗颂》这样有鲜明音乐性格的音乐,能给我们以心灵的感悟。

三、《红旗颂》在音乐教育中的美育作用

在音乐教育中,在课堂上我们一般都是引导学生去倾听去感受音乐,向学生讲述音乐的背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大多数可能在上课时是能够去倾听的,也大概知道这首音乐的一些故事,但是这些都是一些显浅的认识,并没有进入到他们的血液里,我们这一代都是在和平中生活,生活节奏也快,学习是快餐式的学习,哪能像作曲家那样深刻的去体会到革命的艰辛,体会到胜利的欢乐和自豪。我们只有把自己想象成置身在那个年代中,去体验,去经历,也许才能像作曲家吕其明说的,真正去热爱着勇敢伟大,勤劳善良的人民,用我们的青春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奉献给党。他那优美的旋律写得那么深情、温婉和荡气回肠,他用音乐把对祖国和人民神圣诚挚的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学生透过音乐去想象,去憧憬和向往。正是《红旗颂》这样的思想内涵,这样浓烈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才能更好地表达作者要达到的目的,才能给我们的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它鲜明的时代特征,特有的风格,艺术构思和艺术技巧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几十年过去了,它还是那么受欢迎,而且成了经典曲目。

现在我们的国家有一个迫切的根本任务那就是科教兴国、办好教育。而我们要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就是美育,美育的教育地位得以确立,就更能突显出音乐的美育教育了。为了更好地提高美育教育应该让我们的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这样才能比较深刻的理解民族的深层意识和哲学思想,而不是单单学一首曲子,听一首音乐,这是我们在实施音乐美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课。在“革命历史题材”交响乐作品中,《红旗颂》是杰出代表,它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是那么的强烈,它表达的思想内容和中国的历史现实是密不可分的。让它的脚步声、呼吸声与脉膊的跳动声与我们的学生相伴,让我们的学生深刻地去感受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或进程,这样我们的学生就像感受到那些真心英雄冲锋的脚步声就在身边走过,才能领略到这场关系民族血脉、尊严之战的大气磅礴,自己也是其中一员,浸泡在民族血液里的那种凛然正气,荡漾在整部作品中,荡漾在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学生在聆听中总能感受到这些美好的音乐使他们心灵受到震撼,情绪激昂,热血沸腾,在思想上真真实实地受到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教育。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连绵的革命年代,这些音乐作品所达到的效果使学生对民族的危难有了更深刻、更具体的感受,即使是千万句理论说教都不可比拟的。

中国现在更需要一种真正的民族精神。《红旗颂》无疑能让我们年轻一代树立民族自豪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力量和勇气,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用民族音乐在潜移默化之中,陶冶学生的性情,逐步培养和提高我们的民族心理素质,继承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遗产。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或是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这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多少革命先烈前赴后继为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而奉献,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参考文献:

[1]吕其明.吕其明创作歌曲选[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朱之谦.中外音乐名作赏析[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3]居其宏.20世纪中国音乐[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2.

[4]张炜.《红旗颂》音乐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李斌杰,王惠兰.交响序曲《红旗颂》赏析[J].艺术教育,2007,(05).

[6]修海林,李吉提.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美学价值序曲现实意义
尧桂莲:春的序曲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性感序曲
春之序曲:创新聚力谱新章
春节序曲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关于《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其美学价值分析
现代城市雕塑的美学意义探微
中国画的高贵传统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