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音乐作品表演的基本步骤和一般环节

2015-06-03次央

艺术评鉴 2015年10期
关键词:歌曲表演音乐作品

次央

摘要:音乐作品的创作和表演是一种互为作用的特殊关系。没有了音乐作品,也就无法谈起音乐作品的表演;而没有了演唱、演奏等表演环节,被创作了的音乐作品也就无法成为供听众欣赏的音响实体,尤其对于不具备乐谱识辨能力的普通听众而言更显缺乏意义。因此,被誉为“二度创作”的音乐作品的表演环节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本文就作为音乐作品重要表演形式的演唱和演奏相关问题提出了基于个人实践经验的探讨性见解。

关键词:音乐作品 歌曲 乐曲 表演 探讨

就一般而言,人们把音乐作品的表演誉为“二度创作”,并将其实质归类到演绎的范畴。当然,亦有“执行”之说,认为严格遵照乐谱将乐谱转化成声音就是执行,即“要严格地按照作曲家的明确意愿执行,除了谱面上的具体指示之外决不可自由发挥”。①不过,“演绎者同时也是执行者,反之则不然”。②因此,本文探讨的问题便是基于“演绎”的音乐表演。

一、新创作品首演过程中的若干环节与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音乐作品中,歌曲作为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兼容性艺术作品,无论是词作者还是曲作者,在构思和创作的整个过程中,都会考虑两者的内在联系并努力做到两者的互促与互补和兼顾与兼容。亦即,词作者在写词的过程中,往往会考虑歌词的音乐性——旋律因素和歌词中蕴含的音乐的结构因素;而曲作者在为歌词谱曲的过程中,也往往会考虑歌词的诗歌性——节律因素和歌词的内容及蕴含的音乐意境,并从歌词的格律和平仄入手,对其加以评估并作必要的调整。

音乐是一种语言,但音乐的这种语言不能等同于有着具体而精确语义的常规语言。因此作为纯音乐形式的器乐曲的演奏还存在着不同于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歌曲演唱的特殊性。如果说歌曲演唱在音质、音色及整体性把握的基础上更注重咬字、声调、归韵,以及呼吸等因素的话,那么器乐曲则更注重不同演奏技法在作品的不同结构段落中的运用,以及由此构成的层次和对比并最终刻画出音乐作品完整、生动的艺术形象。当然,其中也包括音质、音色及整体性把握以及速度、力度、情绪等的判断和变化对于作品完形的作用和影响。

因此,作为演唱、演奏者,在演唱、演奏一首新作品的过程中,首先对其作品的文本进行分析并从包括音乐和文学的关系在内的音乐诸要素的不同角度对其加以全面的评估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甚至成为决定演出成败的重要因素。

(一)乐谱分析与视唱

一个演唱者或演奏者,在拿到一首新作品的乐谱之后,首先必须对其乐谱加以“预估”性分析,包括歌曲的歌词内容是否符合演唱者自身的人文理念,歌曲的风格是否适应演唱者自身的声音特点,作品的音乐意境是否符合表演者自身的审美情趣等。此外,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还应就作品的总体结构是否遵循了音乐创作的普遍规律等进行评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乐谱的视唱,将进一步评估包括歌曲的音域是否在演唱者可演唱的音域范围之内,亦即高音和低音是否在演唱者的能力范围之内,主要音区是否在演唱者的最佳音区范围之内;以器乐曲为例,音型和织体等是否体现该乐器的性能特性或在演奏者的能力和优势范围之内,主要段落是否在该乐器最具特色的最佳音区范围之内等等加以进一步的评估,从而做出能否表演或如何表演这首作品的初步判断。

(二)歌词分析与朗读

就以歌曲而言,无论是新歌首唱还是老歌再唱,除了需要音高和节奏等音乐层面上的诸因素准确把握外,歌词的格律、句法、语韵、声调等文学层面上的诸因素的把握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以不同的情态、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速将歌词进行反复朗读并获取更多有助于感知歌词内涵和韵律以及创作过程、创作目标等的不同信息,对于把握整个歌词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能成为决定一首歌曲演唱成败的关键因素。

(三)词曲结合中的格律因素与音词对应中的平仄问题

人们在日常的音乐生活中往往会听到一些诸如某某人唱歌“吐字不清晰”或“咬字不清楚”,某某人唱歌“高音唱不上去”或“唱高音时紧张”等等的评价性议论。这样的议论从某种角度看或许是正确的,因为这种议论是来自于听众或观众对演唱结果的直接反映;同样,很多演唱者也认为自己在演唱中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这种情势、这种议论或看法以及对其认同也是盲目和片面的、不客观的。因为,在目前许多歌曲的创作中,往往存在着倒词(在音词对应中歌词的平仄和旋律的音高不一致)、破格(在词曲结合中歌词的格律和音乐的句法不一致)等无法做到准确演唱的写作弊端。如,“当 太阳的……”的歌词在配乐中变成了“当太 阳的……”等。这种配乐或许在声调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当词的语言节律被破坏之后,在歌声中实际听到的结果还可能有更大变化,甚至变得难以听到歌词的词义。同样,当歌词中出现诸如“伟大……”之类的由低到高的声调走向的词的时候,假如配以从高到低走向的旋律音调(如La Mi——音名为a1e1等),那么在歌声中实际听到的结果也就只能是“危达……”,等等。

再者,假如歌曲中出现的某一个或几个高音是在没有任何渐进性铺垫的情况下跳跃式的直接进入的话,其演唱的难度或给演唱者带来的压力是不可小觑的。在这种情况下,出现“高音唱不上去”或“唱高音紧张”的现象当然是在所难免的了。因为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曲作者,而不在于演唱者。因此在新歌首唱的过程中,对词曲结合中的格律与音字对应中的平仄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而且通过这样的分析和评估,将把作品中存在的倒词、破格等问题向曲作者提出修改建议,或从演唱者自身的认知和经验的角度加以相应的调整等都是一个优秀演唱者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

(四)确定表演方案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逐一理顺后,最后还要确定进一步的演唱或演奏方案。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或步骤就是整个演唱或演奏风格的定位问题。也就是说首先必须考虑如何处理歌曲或乐曲的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因素与个人演唱或演奏风格相结合的问题,进而进一步地将歌曲或乐曲演唱或演奏中的气韵句法、情绪对比、强弱对比等所有作品处理相关问题加以细化并通过反复练习,最终实现新作品表演的圆满成功。

此外,在保留个人独立见解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包括作者在内的相关人士的意见并虚心采纳合理建议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决定一首(部)作品表演成败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二、经典作品再演过程中的若干环节与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为人类音乐成就重要组成部分的经典作品可谓不胜枚举,其中既有传统的民间音乐,也有由作曲家创作的作品。这类作品不仅因承载着人类音乐创作和表演艺术发展相关的历史、审美、技艺等丰富信息而备受瞩目,同时也作为人类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和喜爱并成为许多表演艺术家所青睐的首选曲目。其中大多数民歌和民间乐曲的演唱和演奏,因其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特别是歌词的语言和音调的区域性风格等因素而受到一定的局限,因此通常由熟悉这类民间音乐或与这类民间音乐有着一定人文背景关联的表演者所选择表演。相反,一些优秀的创作作品则往往成为大多数受到过专业教育的表演者们所选择的曲目。这既是应为这类作品本身的经典性而成为范本,同时也因表演者自我检验的需要而通过这类作品的表演等途径来实现展示自己的目的。但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这些已经成为经典的音乐作品在重新演绎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并进而超越首演者的影响力是很不容易的。这既与音乐听觉印象中的时间先后——审美记忆有关,也是与首演者与再演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审美追求有关。当然,这些经典作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重新演绎并赋予新的生命也是必要的、合乎艺术规律的。但是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对经典作品再次演绎的目的和价值要有明确的认识,尤其切忌对首演的简单模仿。因为,具有个性的演绎是不仅是听众的期盼,也是每一位表演者的追求。

(一)对首演声像资料的分析与评价

老歌再唱或经典乐曲再演的目的不是为了模仿和再现首唱者或首演者的声音、声响和处理,而是通过再唱给老歌和经典乐曲赋予新的生命,并将再演者的演绎成为新的经典。要想老歌再唱或经典乐曲再演获得成功,首先要对首演资料加以分析和评估,这是必要的,也是“老歌再唱”或“老曲再奏”成功的基本前提。也就是说,首先必须全面了解和把握首演中的技术运用和艺术处理。一旦掌握了首演的基本提点,也就有了再演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即老歌或老曲以新的面貌、新的气质和新的精神。

(二)对原作乐谱资料的分析与评估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往往把作为原唱或原奏的首演当作某种标准来衡量后起之秀的表演水平,而作为首演依据的原作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有些年轻的表演者在练习经典老歌或经典曲目的时候,往往把首演的音像资料作为模仿的对象并努力成为首演者的影子,这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因为“老歌再唱”或“老曲再奏”的目的之一就是将自身对这部作品的理解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的审美情趣融入到这部经典作品的表演当中,并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达到“老歌再唱”或“老曲再奏”的真正目的,即经典作品的新的演绎。因此,要想使这种新的演绎获得成功,一定要对原作乐谱加以必要的分析和研究。

(三)首演中可借鉴的因素与再演中需要突破的问题

通过对首演音像资料的分析,归纳出首演中的成功因素,即可借鉴因素;同时通过对首演资料的评估,还要判断出需要突破的问题,即“老歌再唱”或“老曲再奏”中可能融入的新的表现因素和处理方式。其中可借鉴的因素对经典作品的新的演绎具有传承的意义,而需要突破的问题则是“老歌再唱”或“老曲再奏”的发展动力。这就是说,具备了传承和发展的对经典作品的新的演绎,才是“老歌再唱”或“老曲再奏”的意义所在,也是“老歌再唱”或“老曲再奏”成败的关键因素。

(四)确定表演方案

和新作品首演的步骤一样,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逐一理顺后,最后还要确定进一步的表演方案。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如何做到再演不同于首演,使再演具有一定的新颖度,使“老歌再唱”或“老曲再奏”真正成为经典作品的新的演绎。也就是说,通过具有突破性的“老歌再唱”或“老曲再奏”,使表演者的演唱或演奏水平、艺术素养,乃至社会影响力等得到全面的提升的同时,也通过经典作品的新的演绎,使经典作品以新的面貌呈现于新的时代并成为新的形式下的新的经典。

其实,不管是新创作品首演还是经典作品的再演,要想演绎好一首歌曲、一部乐曲并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除了需要演绎者扎实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和深厚的演唱、演奏功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和音乐表现力。当然,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也是成功演绎一首(部)作品的必要条件。此外,在演绎一首(部)作品的过程中,制定周密的排练计划和符合艺术规律的操作流程也是作品演绎获得圆满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

总之,基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生活和人文理念是音乐表演必须注重的时代因素:既要体现艺术表演的最新成就,也要体现艺术审美的当代追求。

注释:

①[俄]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音乐诗学六讲》,姜蕾译,杨燕迪校,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第101页。

②同上。

猜你喜欢

歌曲表演音乐作品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甘肃文县白马藏族文化的艺术特色
初中英语课前热身活动
论通俗歌曲演唱中的情感体现
浅析歌曲在法语教学中的应用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探析
歌剧《原野》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及表演技巧研究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