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技巧训练在舞蹈学习及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2015-06-03李玉琴

艺术评鉴 2015年10期

李玉琴

摘要:通过对舞蹈学科中身体技巧基本原则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可提高舞蹈表演的舞台效果。长期以来,舞蹈教学和舞蹈表演的技巧集中到对艺术形态的掌握和通过特定的肢体语言和舞蹈风格扩展舞蹈独特的创造力和表达力。尽管传统的舞蹈学习注重舞蹈艺术技巧培养,但是舞蹈学习过程中舞者均受困于潜在的伤害和身体上运动功能的差异。对新一代的年轻舞者,充分理解舞蹈科学的精髓的能够为上述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就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及手段,着重解决舞者训练和舞蹈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关键词:身体技巧 舞蹈技巧 舞蹈科学

一、舞蹈技巧训练的发展及应用

Dunn在1990年首次提出了舞蹈科学的概念。她认为舞蹈学科是一个跨越运动科学和运动医学的新型交叉学科领域。部分内容起源于人体运动学,运动生理学,营养学和心理学。有关运动科学有大量的相关研究,但是关于舞蹈学科和舞蹈技巧的研究最近才有相关文献报道。

舞蹈教学工作中关于是否将此类内容糅合到教学中及如何有效发挥此类知识的作用目前仍存争议。目前舞蹈科学中运用到舞蹈教学中的内容有:合适的热身程序,从身体治疗学中得到的信息和方法,身体力量和柔韧性的合适锻炼方法。笔者认为舞蹈学习中应该尽可能多结合上述内容,其目的不是让舞者学会复杂的身体运动技巧,而是通过介绍上述知识让舞者深深地理解和掌握舞蹈中身体技巧的魅力,进而才能真正表现出端庄、婉约、稳健和优雅的舞蹈魅力。

对于将舞蹈科学中身体技巧训练的精髓直接吸收到舞蹈教学中有一定的方法。首先,对舞蹈科学信息的介绍要尽可能详尽,课堂上对舞蹈科学的讨论要多于舞蹈的具体的演示。让学生持续练习舞蹈动作而不去解释动作后面基础的理论是不合适的。为了理解力量和柔韧性对提升身体机能的重要性,每个舞者了解舞蹈科学的一些基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其次,舞蹈做为培养舞者艺术素质的课程,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目标是通过舞蹈培养艺术表达力。身体协调性和动作连贯性固然赏心悦目,但却不能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第三,正如Watkins和Clarkson所说,如果真正实施技巧练习,课堂教学时间在扣除热身运动后所剩无几。身体技巧训练固然十分重要,但是舞蹈毕竟不同于健美操、体操和杂技等有氧运动,舞姿、舞感与舞韵才是舞蹈真正的意味,想要跳出潇洒飘逸的舞姿与充溢力与美的舞蹈肢体动作,形体挪动与气息循环二者完美结合,才能用形体的挪动来带动足部的挪动。通过配合音乐,舞姿才会富有节拍感和美感。

二、身体技巧训练与舞蹈技巧训练之间的联系

舞蹈技巧课作为培养和训练优秀舞蹈演员的必修课,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舞者在舞台表演时需要借鉴一些动作特技,如背旋、头部或单手支撑身体。上述动作可达到提高舞蹈技能、丰富舞蹈语汇和增强舞蹈表现力和张弛力的目的,让舞蹈表演在创新意识和震撼力上有一个质的提高。要达到这个目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娴熟的身体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现代舞蹈对舞者除了舞姿要求外,技巧的多变和创新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一般艺术院校及师范类院校培养舞者身体素质方面不是很得力,缺少专项素质训练内容。通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学生也能登台演出,并且在演出时,主从有别,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个体身体素质的差异。然而,舞蹈的学习真正的目的是使舞者有更高的创新,达到自身艺术素养的提升。所以在抓专业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抓好素质能力的训练。

身体技巧训练内容主要是:柔韧、速度、力量、弹跳、爆发力、灵敏、耐力等诸因素,它是人体最基本的能力,也称之为基本素质。另外还有舞蹈专项素质训练,主要指掌握舞蹈专业技巧和身体各肌群的能力,它的训练方法主要是通过本专业带有技术性的单一动作或组合动作,经过设定时间和次数的反复练习,来提高身体技巧。如:主动或被动的静力拉伸方法,通过缓慢的将肌肉、肌腱、韧带拉伸到一定酸、胀、痛的感觉位置并略有超过,然后停留一定时间的练习方法。

像基训课的平转、点翻也可限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多少次来提高它的平衡能力和转速能力,如此种种手段都属于专项素质训练。

我国体育项目之所以能在短期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主要是从少年时期就着手抓素质能力的训练,因为身体素质是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体育与舞蹈均为全身协调运动。例如舞者要发展跳、转、翻一类的高难度技巧,弹跳、爆发力完等肌肉群的能力练习必不可少。但舞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舞蹈是通过动作给人以美感。所以舞蹈动作及与配乐的完美配合是身体技巧达到一定程度后需要重点培养,这部分也是舞蹈的精髓和难点。所以说素质训练和专业技术训练是分不开的,素质能力提高的过程就是掌握动作能力提高的过程,专业训练最终决定了舞者艺术造诣的高低。

三、结语

为丰富舞蹈的语汇提高舞蹈的张弛力,良好的身体综合素质和高难度的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尽管素质训练只是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的一种手段,但又是专业训练必不可少的基础,要提高舞者舞蹈专业技术水平,就必须坚持长期的身体技巧训练,使之贯穿于舞蹈专业训练的全过程。通过结合舞蹈艺术表现力,能够使舞者永葆艺术青春。

参考文献:

[1]Dunn, J.Dance science.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 1990,(09).

[2]Fitt, S. S.Dance kinesiology. New York: Schirmer Books,1988.

[3]Kerr, G. & Minden, H. Psychological factors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athletic injuries.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1988,(10).

[4]Romance,T.J. Observing for confidence.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 1985,(04).

[5]Gray,J.A. Dance instruction: Science applied to the art of movement. 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