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手风琴演奏的音色

2015-06-03周伶

艺术评鉴 2015年10期
关键词:手风琴演奏者音乐作品

周伶

摘要:手风琴来源于“欧洲”,不同于其他键盘乐器,是属于活簧类乐器,是运用中国笙簧发音原理形成的。手风琴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到了今天手风琴在我国人民群众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对于手风琴的演奏者来说,对作品完美地展现是很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手风琴特殊的发声原理——通过手指触键来打开音孔,再推拉风箱使簧片震动,完成发声的过程,所以在演奏中风箱的运用和触键的控制尤为重要。可以说手风琴风箱的运用,直接影响到手风琴的音色、力度、流畅性以及音乐作品风格的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把握与控制手风琴的音色成为了重中之重。

关键词:手风琴 演奏

一、什么是音色

音色顾名思义就是——音乐的色彩。音色的演绎不仅是一种技巧,也是对作曲家的作品风格、思想感情的展现。作品的多样化造就了音乐色彩的多样化,我们要把握每首音乐作品的风格,才能演奏出作品所要阐述的情感,并融入自己的演奏风格,表现出手风琴的音色美。

不同的音色表现出的情感也不同,优美抒情的旋律,演奏时音色要柔美、细腻;欢快、热烈的旋律,演奏时要短促、活泼;气势磅礴的旋律,演奏时要饱满、明亮。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手风琴原创作品《天女散花》中,用连续并紧张的轮指模拟了中国民族乐器“琵琶”的音色;以模仿竹笛声,来向人们展示一幅祥和、安静的图画,体现了江南丝竹的柔美。这些都表现出,在一首作品中,音色的感染力与艺术性。不同作品,运用的音色必然不同。所以音乐的处理是否恰当,必然会影响艺术表现的成功与否。

二、如何发挥音色的美

不管学习什么乐器,都是通过乐器本身,来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因为音乐可以用来宣泄和寄托人类的各种情感。在演奏手风琴时,如果只注重双手的技巧,而不去注重音色的艺术表现,那么就使作品失去了其本身的渲染力,使音乐呆板没有活力,不能感染听众。只有将双手技巧与音色的艺术表现有机结合,手风琴才会发出令人陶醉的声音。

在教学中我们会看到这种情况:相同的作品,不同的人来演奏,谱面各类标识都准确无误,技巧娴熟,可是音乐表现力不同。有些学生只会炫技,缺乏音乐表现,使作品空洞、呆板;而有些学生不以炫技为目的,而是把丰富的音色完全融入作品的艺术表现中,他们的演奏以其丰富的情感而动人心弦,使作品充满了生命力。

三、学会用听觉去感受音乐

在教学中,向学生强调听力的重要性。音乐本来就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的实践活动都是以听觉为基础的,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用“耳”聆听,用听觉去感受音乐,不仅对欣赏音乐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学习音乐以及演奏时表现技能必要前提,教学效果才能更好地展现;听力直接影响到对作品演奏的音乐表现力,可以直接表现出演奏者音乐素养的高低。由于听力的重要性,下面谈谈教在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一)引导学生重视“视唱练耳”这门课,“视唱练耳”是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让学生系统的学习音乐,掌握音乐中的重要因素,练就灵敏的耳朵,提高耳朵对音乐的感知力,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以及艺术情趣,对演奏者在以后的音乐学习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老师用丰富的音乐理论(理性认识)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可以把音乐理论(理性认识)通过自身理解,上升为感性认识(生动的音乐形象),并融入演奏中,可以提高学生读谱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对学生进行音乐想象力的培养。也就是对乐谱进行深层次的理解,除了掌握乐谱的音乐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对乐曲的深层次理解,包括乐感的引发,风格的把握,艺术修养的提高,都可以让学生通过“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来掌握。由此看来,听觉的训练与音乐的表现都离不开这门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理论课程。

(三)训练学生的内心节奏感。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同长短和强弱的特点,演奏时要对“节奏”有精准的把握,才能演奏出作品的节奏韵律和韵味。在教学中,以训练节奏感为目的,要求演奏时不能用肢体来打节拍,用内心来准确地把握各种节拍;由于节奏感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兴趣不高,需要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就要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如:汽车鸣笛声、鸟叫声、钟表秒针的滴答声等等,让学生仔细聆听,寻找这些生活中的节拍,并能找到规律,模仿这些节奏,不仅从中体验到了快乐,也对节奏有了更细致、深刻的理解。在演奏时具备了精准的节奏感,就能对音色有更好的把握。当我们的手指下键的那一刻,将音符演奏出来之后,就要用我们的“耳”来听辨,判断出发出的音响和节奏是否和自己设想的一致,用“心”去表现音乐的美感,去感受音乐。

四、音色与表现力的统一

首先在演奏手风琴时,为了保证演奏音色的质量,应做到身体的每个部位都要处于放松状态——包括肩部、手臂、手腕、手指。因为用放松的状态去演奏时,才能使音色轻松、有弹性。可以说音色是演奏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音色谈何音乐表现呢?手风琴的演奏与听觉要统一,才能使演奏出的音色与作品内涵一致。例如:当演奏柔美的音色时,身体放松,将内心情感抒发到手指,并用指尖力量尽量贴近琴键,演奏出的音色效果连贯而又圆润。因此我们可以证明,肢体、心灵与琴身是相互依存的。有很多学生在演奏篇幅较长,难度较大的大型作品时,总是力不从心,在演奏中由于身体的每个部位都高度紧张,不松弛,所以根本无暇顾及演奏时的音色和音乐表现力,表现不出作品的内涵。这种现象多数由于,演奏者过度紧张,心理素质不好,对作品的把握缺乏信心造成的。所以,在演奏中,只有具备放松自然的状态,才能获得各种自己想要表达的音色;与音乐作品相符的音色才能更好的发挥艺术表现力,演奏出的音乐才能打动听众。

最后,音色与艺术表现的统一,还离不开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由于每首作品表达和传递的情感不一样,那么我们就要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例如:作者的风格和派系、创作的背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曲式曲调的分析等、不同的时代音乐特征不同。只有对作品仔细的剖析,在演奏时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乐曲的音色与音乐艺术表现。

由此可见,音色与艺术表现不统一,就达不到我们学习音乐的目的,而艺术表现如果没有音色美的渲染,同样也只是空谈。有些教师和学生对声音音色的训练不重视,而把教学和练习的注意力放在狭义的演奏技巧训练上,而忽视了手风琴丰富多彩的音色变化,缺乏钻研与思考的精神,致使音乐作品失去应有的活力,手风琴的音色也失去了美感。还有一些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声音音色过于重视,而忽视了对驾驭音乐作品总体艺术性能力的培养。

成功的演奏者注重的是音色的美,音乐的感染力,而听众关注的是在音乐中的审美感受。

猜你喜欢

手风琴演奏者音乐作品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手风琴音乐在室内乐实践中的研究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浅析钢琴演奏过程中如何放松
键盘乐器的起源与发展(之十五)手风琴(下)
键盘乐器的起源与发展(之十四)手风琴(中)
器乐演奏者艺术修养的重要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