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西方音乐剧要素浅议中国音乐剧民族化发展

2015-06-03孙熙然

艺术评鉴 2015年10期
关键词:音乐剧发展

孙熙然

摘要:音乐剧在西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了音乐领域中一门令人瞩目的艺术类别。随着越来越多音乐剧的出现,在中国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大众基础。音乐剧的热潮也带动了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虽然也涌现出了一些精品原创音乐剧,但真正能够赢得观众的却少之又少,且在发展的过程中显现出不少问题。因此,本文中笔者希望能够对中国音乐剧进行一些反思,望能够以更为开阔的眼界、开放的思路让大家来传播音乐剧。

关键词:音乐剧 中国原创音乐剧 发展

音乐剧,又称为歌舞剧,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轻歌剧、喜剧、黑人剧,直到二十世纪才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其不仅集歌、舞、剧为一体,更采用了与科技相关的舞美技术,以视觉效果与听觉效果相结合的独立音乐戏剧形式。百多年的时间中,音乐剧在西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广泛地传播、推广到其它各个国家,成为了音乐领域中一门成绩显著、令人瞩目的艺术类别。

音乐剧进入中国大约是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歌、舞、剧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使得音乐剧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得到了中国观众的喜爱。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文化等一体化交融,东西方文化得以相互交流,越来越多的音乐剧逐渐进入中国的音乐文化市场,《美女与野兽》《猫》《悲惨世界》《歌剧魅影》等等著名经典音乐剧的上演,更是在中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音乐剧热潮。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了对音乐剧探索的步伐。

虽然中国音乐剧也涌现出了像《搭错车》《芳草心》《中国蝴蝶》《雪狼湖》《金沙》等著名音乐剧,但不得不说中国音乐剧的发展仍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无论是剧本、音乐,亦或是演唱、表演等等方面与成熟的西方音乐剧相比较,还存在的较大的差距,同时中国音乐剧市场与音乐剧欣赏群体都有待进一步地培养与发展。不仅如此,音乐剧的创作、演唱、制作等等专业人才也是极为稀缺的。因此,虽然中国音乐剧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不得不说我们距离发展的春天还为时尚早,在音乐剧本土化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看到其所出现的问题,而反过来说这些问题的出现至少为我们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以前进的方式与方向。笔者在此不想大谈中国音乐剧如何繁荣,而是希望能够通过对音乐剧的一些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让大家更为清晰地看到音乐剧的文化定位,以及认识到我们与世界主流音乐剧的关联与差距,进而对中国音乐剧的发展进行一些反思,能够以更为开阔的眼界、开放的思路让大家来认识音乐剧、了解音乐剧、传播音乐剧,为推动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一、中国音乐剧的风格

如之前所说,中国音乐剧仍处于不断摸索的发展阶段,并未形成固定的音乐模式与音乐风格,其风格呈现出多元化的形式,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风格,乡土化风格、都市浪漫化风格和综合化风格。乡土化风格就是在借鉴西方音乐剧综合思维的基础上,结合舞美与其它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再加之我们中国原本的民族传统艺术形式进行时尚化的创新而形成的风格。都市浪漫化风格的代表作品《搭错车》《芳草心》等,就是在现代主义观念之下以浪漫都市生活为体裁的音乐剧风格,其音乐风格追求流行化。综合化风格就是兼具乡土化风格与都市浪漫化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灵活创新,如《玉鸟兵站》《中国蝴蝶》等。这都是中国音乐剧在不断探索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中国音乐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缺陷,一味的借鉴与模仿并不能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剧,我们也需要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二、中西方音乐剧的差异

其实,从中国音乐剧的风格就能够看出,中西方音乐剧在题材和内容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西方音乐剧在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非常丰富与多元化,甚至是不拘一格,极具艺术个性,这就好像是《猫》这部经典的音乐剧作品,其以各种不同性格特征的猫为主线条展开。通过众多不同个性、经历、身份、形象的猫,形成被拟人化了猫的大千世界。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中国音乐剧本土化发展的目标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但是在内容的选择上,完全没有发挥出我们中国灿烂五千年文化的积淀,各种神话、传说、故事等等,我们的音乐剧忽视了这样的优势,而总是希望借鉴西方音乐剧中的艺术思维、艺术手段、艺术形式去创造不具备中国特色的音乐剧。

除此之外,既然我们总是强调中国音乐剧本土化发展,为什么我们不能够更多的在音乐剧中体现我们的民族性,反观西方音乐剧的发展,其成功之处在于创新,同样在于其纳入了自己的文化属性,《演艺船》《波吉与贝丝》等都展现的是地道美国人的生活,既然我们有着都市浪漫化的音乐剧风格,为何不展现我们中国自己的生活与情感。我们发展音乐剧的目的就是希望实现其本土化、民族化。我们在借鉴的同时不能只追求西方音乐剧外在的形式,而是要学会其创新的思路、手法,以及如何将自身的文化与音乐剧相融合。我们完全可以在创作中把音乐剧这种外来形式与我国的传统戏剧、民间音乐等结合起来,选择适合中国现代生活的题材,广泛借鉴我国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使我们的音乐剧在内容题材、音乐旋律、舞蹈表演等方面更贴近中国观众,从而走出一条振兴中国音乐剧的新路子。

最后,前文中我们曾提到音乐是音乐剧最本质的灵魂,其不仅能够抒发音乐剧中人物的情感、刻画人物性格,更能够叙述音乐剧的情节与表现戏剧冲突。中国音乐剧在音乐方面仍与西方音乐剧存在着差距。此外,我们不得不说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仍是不尽如人意的,无论是在题材、内容、音乐,甚至是制作、创作、幕后人员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距,如制作方面的不精良,音乐剧制作人才单一、专业演员以及资金投人等方面的缺乏,还有中国大众媒体电视对舞台剧的冲击,戏剧舞台的衰落萧条,缺乏剧院消费观众等等。

虽然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愈加快速,但同时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就是在不断地摸索与发展中打破现有的格局,规范音乐剧策划、创作、培训、演出等方面的市场。同时,建立较为系统、规范、专业的音乐剧教学机制,根据不同学习者的特点和素质进行专业的创作、演唱教学培训。毕竟当下音乐剧创、编、制作等幕后专业人员稀缺。目前,国内音乐剧制作人往往是半路出家,较难兼备艺术性与商业性,更不用说能贯通从剧本策划、投资、演员班底、剧本制作与市场营销为体一的优秀人才。关于创新与借鉴,笔者认为,我们所需要的是西方音乐的思维、手段等优势,而不是一味的生搬硬套,照搬西方音乐剧,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民生国情、文化属性、欣赏水平,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中国音乐剧本土化的原因,只有符合我们自己的审美习惯、审美趣味,表达出我们自己的文化、生活、情感,我们的音乐剧作品才能够真正的深入人心。即使是我们常说要中国音乐剧走向国际化,其目的也并非是套用西方的形式、思想、艺术语言。因此,在笔者看来,我们借鉴西方音乐剧,需要的是他们的创新的方式、创新的手段、美学体系、市场化方式,同时结合我们自身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丰富元素,进而创作出属于我们自己、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剧。

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可以说是一种客观的需要,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同样是需要多元化的,以更加开阔、开放、兼容的态度去发展。不同的国家、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风俗、情趣,因此音乐剧的形式也应当是各具异彩。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站在国际化的视角与思维下发展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意义的中国音乐剧,是我们不可改变的发展方向。若想要实现中国音乐剧民族化、国际化,则需要在吸收外来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创作我们自己的音乐剧,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挖掘自身的潜质,这样才能够展示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长盛不衰的音乐剧。

参考文献:

[1]慕雨.西方音乐剧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訾娟,张旭.中国音乐剧作品选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3]居其宏,智艳.中国歌剧音乐剧通史:中国歌剧音乐剧场面精粹[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

[4]居其宏.朝阳艺术与朝阳产业:音乐剧在中国的命运[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音乐剧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