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艺术指导视觉中的舒曼及其《妇女的爱情与生活》

2015-06-03祝炼坪

艺术评鉴 2015年10期
关键词:舒曼艺术歌曲

摘要:国内音乐院校中,艺术指导(钢琴)是一门新兴的专业,教学和课程设置尚处于探索阶段。虽如此,但工作仍然在是与不是之间“蓬勃”展开。本文试图通过艺术指导的工作常规,来解析舒曼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在钢琴“艺术指导”的纵与横方面所应该达到或完成的目标,以期为这一尚处于幼稚阶段的专业(方向)以个人有限的研究视角,为其注入一点点新的动力。

关键词:艺术指导 艺术歌曲 舒曼 声乐套曲

国内音乐院校中,艺术指导(钢琴)是一门新兴的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教学课程设置和内容尚处于初创阶段,虽如此,但令人饶有兴致地发现相关工作仍然在是与不是之间“蓬勃”展开。教什么,怎么教?哪一些内容更符合专业的发展要求?相关问题一一都显现出来了。在摸索的过程中笔者深刻地感受到德奥艺术歌曲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演技水平,以及由钢琴伴奏逐渐进入艺术指导角色的不可或缺。

关于德奥艺术歌曲我们无论从体裁、题材、意蕴等方面去品鉴、去分析,即会领悟到这一艺术品种的形式和内容都有别于其他时期的作品;其承上启下的艺术风格、无可替代的历史定位等,确定了他独特的、一如微雕式的审美价值;其含蓄的艺术表征和内在深刻的寓意、诗意般直指心灵的特点,和演奏(唱)时所产生的特殊的“场效应”是他类作品不能比拟的。由于其不可或缺,笔者以为钢琴系艺术指导专业教研室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应将此一内容列为一个重要的单元。学生如能通过对艺术歌曲的学习和研究,或可逐渐放下习惯的炫技式的浮躁之心。要学会倾听,并于倾听的过程中用心去领略旋律与伴奏织体亦步亦趋的那份唇齿相依的谐和。通过倾听,并以宁静的状态感受旋律与歌词鱼水般的意蕴,或许你会发现在几近天人合一的氛围中体察到人声与琴声的那份沉醉和美妙,逐步培养起符合于艺术指导与合作者角色的那份心态和兴趣。

德奥艺术歌曲(Lide)是西欧浪漫乐派这一特定时代的产物,溯源或可清晰地看到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甚至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的身影。艺术歌曲体裁鼎盛于公元19世纪,其杰出的代表人物有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1828)、舒曼( Robert Schumann,1810-56)、门德尔松(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1847)和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等。艺术歌曲的一般范式为:极具象征性的叙事诗和抒情诗的语言,紧贴歌词配以典雅、流畅的旋律与人声偕同演奏,以完整表达乐思的钢琴织体。浪漫乐派时期的钢琴伴奏声部是艺术歌曲音乐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声互为呼应、互为表里、彼此承接、相互烘托,而不是陪衬。牛津简明音乐词典对艺术歌曲的定义是:“艺术歌曲是专为歌唱家或至少是受过相当训练的歌手们所作,通常由钢琴或器乐组伴奏,该曲调和歌词不得随便改动。艺术歌曲很少与音乐以外的活动联系在一起, 其歌词精练、深刻,旋律风格繁多而复杂,需要反复多听才能理解”①。

一、舒曼与艺术歌曲

对于德国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杰出的作曲家罗伯特·舒曼而言,184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无论是在爱情或是创作方面。作为结婚的礼物,舒曼向心上人献上了自己用爱的旋律写就的歌曲集,其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便是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Frauenliebe und Leben Op.42)。时年舒曼30岁,克拉拉(Clara Schumann;1819年9月13日-1896年5月20日 )21岁。

(一)名作及其时代掠影

1840年是舒曼的歌曲创作年,在不可遏制的爱的激情的驱使下,共完成了138首歌曲,按照今天的作曲家们的创作周期来衡量,这一速度似乎接近疯狂了,而《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便是这一速度下所产生的艺术精品。通过对作品的研究不难发现,该作中钢琴与人声的一体性表现在乐思的统一、旋律与和声语言的统一、情景刻画的统一和音色的统一等方面,虽然钢琴与人声如同不一样材质的纤维,但经过作曲家独具匠心地“混纺”,而成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然不可分割之作。

声乐套曲相对于某一首独立的歌曲而言,属大型艺术歌曲作品类,套曲的体裁形式最早见于贝多芬的《致远方的爱人》(An die ferne Geliebte Op.98)。由于时代的原因,贝多芬的这部由六首歌曲组成的套曲只有一个标题,分标题均用速度术语标记,而舒曼的《妇女的爱情与生活》除了总标题以外,八首歌曲又都有一个小标题,既每首歌既可视作独立的作品来演唱,又可将八首歌看成前后环环相扣的故事片段,这一点较之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工》(Die Schone Mullerin Op 25 No 3 D795)的情节更具逻辑性。舒曼创作《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年代是浪漫乐派的成熟时期,听众的审美习惯和作品本身对人声和钢琴音色质地的要求,已经达至相当的高度。与其说经舒曼卓越的作曲技术和丰富的音乐语汇,将艺术歌曲推至空前水平,还不如说舒曼艺术歌曲之艺术规格的升华是历经莫扎特的启蒙(如:紫罗兰Das veilchen K 476)、贝多芬的奠基(如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舒伯特的领航,以及同时代的门德尔松、肖邦(Fryderyk Chopin,1810-1849)、柏辽兹(HectorLouisBerlioz,1803-1869)、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等音乐巨匠的共同培育而产生的必然结果。时代赋予艺术歌曲含蓄而不失情感张力、精致而不失旋律生动、纯净和而不失神情浪漫的诸多特点,加之诗意的语音,形成了人声与琴声相近、相协的审美品质和人性的光环,这些元素自然也是成就舒曼艺术歌曲钢琴与人声能够绝妙地搭配的重要原因。

(二)命运的密码

“艺术歌曲集中体现了舒曼的浪漫情怀和风格,深厚的文学修养使他精心选择诗作并深刻理解其内容,用凝练而准确的手法将不同的歌曲塑造出来”②。这位被史学界称之为“音乐诗人”的浪漫乐派作曲家,从1839-1854年,其海量的、涉猎广泛音乐体裁的作品,或许是逆势造就了舒曼吧。艺术歌曲并不是其音乐创作的主要体裁,然而却几乎伴随着他的整个创作周期、注满着其思想精髓,是日记?或是小憩时于袖中捏捏出的玲珑小品?

《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这部音乐史上著名的声乐套曲,用八个不同的章节对一个女人,从少女恋爱、结婚怀孕、成为母亲、最终丈夫逝世后痛楚和孤独地哭诉的情状进行了精致而细腻地描述。何以舒曼在与克拉拉新婚的那年里写出如此结局的歌曲?偶然或是冥冥中的必然?不得而知。然而,令人同情和唏嘘不已的是这部作品似乎成了一个魔咒,不幸言中或锁定了克拉拉命运的轨迹③。全曲由8个独立的歌曲组成,每首歌为一个章节,相对于同年所作的,由16首歌曲组成的套曲《 诗人之恋 》(Dichterliebe Op.48),虽在篇幅上短小了很多,但是其艺术品质并不逊于该作。一部为女声而作,一部为男声而作,这一阴一阳的两部作品,恰好是这一对夫妇的人生写照。

作为声乐套曲的《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其前7首的人声与钢琴不同于主旋律与背景的关系,应该是小溪与河床、泥土与植物、阳光与花朵、躯干与血肉、呼吸与空气彼此不可分割。而第8首终曲,除表现在钢琴尾奏的大段“独白”和其间隐约再现第一首歌曲的音乐主题的特征外,其它与前7首的创作思维并无二致。

二、《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词曲简析与演奏提示

与人声合作过程中的钢琴演奏家不是歌唱者召之即来的视奏者,他(她)是成熟歌唱家进行艺术再创作过程中的合作者,是青年歌者艺术处理的重要参与者和导师,因此对于即将诠释的作品全方位的信息必然会了如指掌,其完成途径是学习、分析、审视和再分析。他们往往会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去透视、去揭示所面对的作品,使得谱面音符逐渐变得鲜活起来、情感内涵由平面变成立体、由静态变为动态。

《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歌词作者沙米索(Adelbert von Chamisso,1781-1838)为德国诗人,生于法国香槟地区的邦库尔宫一法国贵族家庭,1790年父亲带着全家迁居德国,1803年结识了浪漫派作家奥·威·施莱格尔等,《妇女的爱情与生活》(1830)是其最成功的作品④。如下试从艺术指导的角度来解析作品中明示与暗示的相关信息,并以此作为实验性的案例来对作品进行仔细地观察(以套曲中的第1、第5和第8首为例)。

(一)第一首《自从相遇》(Seit ich ihn gesehen),速度:Larghetto(小广板)意思为稍缓慢地。描写的是:女孩“自从遇见他,无论我向哪里张望,看到的只有他”的情景,以及相思、寂寞与惆怅油然而至(谱例略)心情。全曲共36小节,以分节歌形式写成(A+A'),除了A'段中的第19小节与A段相对应的第3小节,以及A'段中的第29小节与A段相对应的13小节不同外,其它几乎完全一致,甚至包括伴奏织体、和声等;15-17小节为过渡性的间奏,31-36小节为尾奏。歌曲的钢琴声部为柱式和弦,乐曲进行缓慢,整首歌曲的钢琴音量应稍弱于人声。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1.艺术指导于演奏前的读谱是必须的,通过读谱去了解作品的思想精髓;2.就《自从相遇》而言,除了作品中的术语、强弱记号外,特别要注意的是和弦进行中的休止符和换气位置的确定;3.在实际演奏中第3小节和第19小节须有节制地强奏;4.第11-14小节和27-32小节的人声及钢琴,其高音与低音声部是反向进行的,在演奏时各声部的时值要准确、线条要清晰。

(二) 第五首《姐妹们,快帮助我》(Helft mir, ihr Schwestern,Freundlich mich schmück),速度:Ziemlich schnell(相当快地)。说的是:“帮助我,姐妹们,亲切地为我梳妆,把盛开的桃金娘花朵快快缠绕在我的额头...” 表现了主人公出嫁时内心抑制不住的兴奋、急切与慌乱(谱例略)。全曲共52小节,具有回旋曲式特征(A+B+Aˊ+C+A+D)。歌曲由1-18小节(A+B)构成第一部分,19-35小节(Aˊ+C)和间奏构成第二部分,由37-46小节(A+D)和尾奏47-52小节构成第三部分。从第一小节开始, X X X X X X X·X 这一极具动感的琶音形态、以不可遏制的能量将作品一气推至40小节,致使这一“永动式”的节奏于41小节处才轻轻地踩下刹车,又如百米赛跑冲线后,于惯性中减速的情形一般,使人感到似在意料之外,又似在意料之中。《姐妹们,快帮助我》虽然描写的是出嫁前的喜悦,但音乐中已经很鲜明地透射出了闺房内外激动与忙乱的气氛和场景。

这首歌应该也必须是套曲的高潮部分,处于整部作品的黄金分割点上。对于钢琴演奏者而言,此曲的钢琴演奏技术部分并无多大的困难,难点在于与歌手合作时能否始终把控住他们的韵律节奏。对于性格温性的演唱者钢琴应该“推”一把,促使其达到歌曲情绪规定的速度,对于哪些激动型的人要适当地“拖”一把,即在乐句的强拍上用稍带强调性的力度去提示,按耐住歌手的速度不使其失控。此外还应该记住:内心节奏和音色,以及pp应该与歌手保持一致,全曲的钢琴音量不能超过歌手。

(三)第八首《你使我悲伤》(Nun hast du mir den ersten Schmerz getan),速度:Adagio(缓慢地)。表现了:妻子失去丈夫后:“所尝到的痛苦,被刺伤的心。一个睡去的铁石心肠的男人, 睡去的死神……”的悲惨情状(谱例略)。全曲43小节,共分两个部分,1-22小节人声与钢琴同时在悲泣,23-43小节却仅剩下钢琴独自在哀鸣。假设舒曼在创作第五首歌时是一气呵成的话,那么不敢说其在写第八首时是最艰难的,但至少是最劳心和伤神的。沉重而缓慢的钢琴和弦迈着艰难的步子陪伴着一个女人断断续续的低吟,把空气搞得很凝重,与其说是声音在哭泣不如说是心在哭泣。在歌曲如此悲痛和哽咽的述说中,人声再也进行不下去了,将最后一个音符落在22小节的导音上面使人窒息地结束了全曲的演唱。琴声在继续、音乐在继续,第一章美好的主旋律又轻轻地再现,此时却添了几分哽咽,新旧素材交织在痛苦的深渊里……长长的尾奏自然组成一个独立的乐段直至曲终,与人声同步时的sf的力度再也没有出现过,而是渐渐为pp所取代,最终消失于无声。音乐仍在进行,在听众的心里延续。

艺术歌曲的钢琴部分主动地参与音乐形象的刻画和内心情感的表述,是浪漫乐派之前的歌曲创作中不常出现的,而舒曼正是此道的行家里手。“在《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钢琴伴奏中,舒曼的创新精神得到了体现。钢琴细腻的笔触、诗的意境、诗的情感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从而大大扩展了艺术歌曲的表现手法,在德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⑤”。第八首歌的23-43小节是钢琴的无词歌,缓慢而深沉的音乐旋律和织体渐渐转入pp的力度等等,无疑对整部作品的艺术表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对演奏者的控制技术、内心宣而不泄的情感拿捏和应具备的稳定的心理状态,都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考验。换言之:演奏者此时应该用双手和心灵、用几乎屏住呼吸的状态走完全曲的最后一段。

文章至此意图已明:其一是通过笔者对舒曼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研究的一个侧面,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作业参照,使之了解艺术指导日常所涉及的工作并非只是像工蜂一样只知道干活,或只知道为演唱者伴奏;其二是鼓励学生(尤其是新生),能够多花一点时间去研究和弹奏德奥艺术歌曲作品、领会其中的精妙从而举一反三,为今后从事这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三是抛砖引玉,期望通过本文唤起大家共同在理论上为这一尚处于幼稚阶段的专业注入一点点新的动力。

注释:

①[英]迈克尔·肯尼迪,乔伊斯·布尔恩:《牛津简明音乐词典》,唐其竞等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②好搜百科 http://baike.so.com/doc/5057639-5284870.html.

③烟台大众网http://yantai.dzwww.com/ytyy/yygs/201109/t20110908_6634502.htm

④德国作家。原名路易·查理·阿德莱德.沙米索,生于法国香槟地区的邦库尔宫一法国贵族家庭1790年父亲带着全家迁居德国,逃避法国大革命。1796年沙米索成为普鲁士王后的侍从,同时在法兰西中学任教,接触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1803年结识了浪漫派作家奥.威.施莱格尔等,并与法恩哈根·封·恩泽一起出版《绿色缪斯年鉴》(1804-1806)。

⑤http://bbs.tianya.cn/post-138-524272-1.shtml

作者简介:

祝炼坪,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舒曼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音乐与爱情——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马拉松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ixed infection of hepatic cystic and alveolar echinococcosis:Four case reports
舒曼奢华系列AL1新品推介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谈福雷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技巧——以《梦后》为例
法国艺术歌曲演唱的语言特征
2014德国法兰克福展看舒曼钢琴华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