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方法的探析

2015-06-03周静李家华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

周静 李家华

摘 要:该文根据能力冰山模型把学生的职业素养分为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并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向集约型、内涵型经济增长的发展背景以及企业对劳动力综合素质要求逐步提高的情况下,发现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迎合了市场的要求。进一步通过对世界500强企业用人标准的研究,揭示了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冰山模型 隐性职业素养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c)-0130-02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世界经济正经历着大调整大变革,原有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孕育着新的突破。这就倒逼着我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解决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从以前的粗放型、外延型经济增长转向为集约型、内涵型经济增长。这一转变对劳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者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还要劳动者具备敬业精神、合作态度、责任意识、执行力等隐性职业素养。

2 隐性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从事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197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博士在《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中将人的胜任力模型看作是一座冰山,冰山可见部分是知识与技能,这些很容易觉察,不可见部分则是深层特质,如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个性品质、内驱力、社会动机等,这些都是不容易被感知的潜在特质。因此,借鉴胜任力模型中的冰山模型,将职业素养比作整个冰山。把职业知识和技能称为显性职业素养,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个性品质、内驱力、社会动机等就是隐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人所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

显性职业素养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

3 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方法

通过对世界500强企业用人标准的研究,发现这些标准和“冰山模型”有如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9条企业用人标准有7条对应于“冰山模型”的隐性部分,可见职业院校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重中之重。然后再把这7条用人标准转化为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方法。如表2所示。

3.1 职业道德培养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道德普遍地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每天数以百计的各种社会信息通过互联网或手机被学生接收,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影响了他们的观念、习惯和信念,从而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带来了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第一、树立榜样,潜移默化。榜样是一种力量,彰显进步;榜样是一面旗帜,鼓舞斗志;榜样是一座灯塔,指引方向。在校园内设立宣传栏,对学习成绩突出、竞赛获奖、班干部工作突出和做好人好事的学生进行公开宣传,各专业也可根据本专业领域以前及近年来产生的优秀人物事迹作为学习材料,在学生中间传递正能量。

第二、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各抒己见。针对班级学生思想、学生专业学习及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社会问题,充分调动学校、企业及社会资源,建立开放式班会体系,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发言、人人实践、人人受益。使得班会成为锻炼学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舞台,成为国家对大学生职业道德要求与大学生自我发展需要有机结合的载体。

第三、进行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法律是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底线和保证。高校应该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意识,最终使学生在思想上树立法律权威。就像美国著名法学家柏尔曼所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者形同虚设”。

3.2 职业生涯规划

为了克服高职院校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眼高手低的毛病,忽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能自我定位和设定长远合理的目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就显得极为重要。在学生刚入学时就应该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教育,自觉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定位的评价,将职业生涯规划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日常学习中注重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出发点,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专业体系。教育学生以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作为指导,树立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理念,结合自身特长和专业特点设置职业规划,在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这样把社会需要与自己的目标理性结合起来,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3.3 和谐的班集体建设

班集体是高校学生简化的社会,是学习、交流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成长的摇篮,成就理想的梦工厂。一个和谐健康的班集体能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和归宿感,在这样的班集体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对班集体有向往之情。首先,班干部在和谐班集体建设中尤为重要,不应该拉帮结派、勾心斗角、斤斤计较。更不能高高挂起,忽视和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学习有障碍的学生的交流,造成两极分化。其次,多开展班级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们加强彼此了解、团結协作、相互关心,赢得相互的信任和尊重。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真正的集体并不是单单聚集起来的一群人,而是在自己面前具有一定共同目标的那种集体”。

3.4 企业文化进校园

很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后很难适应工作岗位的生活节凑,不能有效的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频繁跳槽,漂泊不定,对学生和社会都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高职院校就有责任承担起使在校学生从“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过度,使我们学生的思想走出象牙塔,走出相对封闭的校园,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我们可以通过校办企业、校办创业孵化基地、订单培养、企业管理人员进校做讲座及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等校企合作活动,让企业文化成为校园文化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使我们的学生不仅是一个“纯粹的人”,也是一个“现实的人”。

3.5 基础课程体系的建设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综合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岗位竞争日益激烈,要求劳动者具备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市场变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不但要体现高等性、职业性,还要体现可持续发展性。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要从“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岗位课程”4个方面入手,公共课程要结合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侧重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基础课程面向要宽,培养学生的发展潜力,侧重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升学打下基础;专业课程要精、深,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侧重学透原理;岗位课程要以岗位技能为导向,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侧重技能训练。

3.6 社会实习、实践活动

社会实习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主动走出校园踏入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体验社会生活,体验整个工作过程,认识社会,认识自己,为毕业后顺利工作,找准方向,找准位置做好准备。首先,在社会实习实践活动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的缺点,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下决心改掉,但这些,以前对于家长、老师的批评他们都置若罔闻。其次,社会实习实践活动过程中还能使学生学会沟通、增进与人之间的交流,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这也大大改善了学生在校时期的个人主义、自我享乐、抗挫折力非常差的毛病,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3.7 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是家庭的希望、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但在当前,受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很多学生呈现出重个人价值、轻社会公共价值,重索取、轻奉献,对自己身边及社会中出现的社会道德缺失事件,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社会责任意识非常薄弱。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发挥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主导作用。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培养高職院校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以提高他们的集体责任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集体荣誉感,强化主人翁意识,融入集体、关心集体,为他人和集体贡献力量,承担自己的责任,在为集体做贡献的同时体验骄傲和自豪。

参考文献

[1] 兰小云.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2] 邓宏宝.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开发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3] 杨玉芹.从职业能力到职业素养: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超越[D].锦州:渤海大学,2009.

[4] 君子.本领升位:世界500强职业素养教程[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
论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