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导学案在普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几点反思

2015-06-02石秀秀

教育界·中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导学案反思高中数学

石秀秀

【摘 要】导学案是经教师研究制定,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编写,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案。目前,导学案教学已经成为很多学校大力倡导的教学模式,部分学校、部分学科通过导学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此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导学案 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 反思

导学案是经教师研究制定,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编写,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案。时下,用导学案教学成为教师们比较钟爱的一种教学模式。很多学校都在推广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分类,衍生出课前预习案、课上导学案、课后巩固案。应该说,导学案的产生是广大教育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探索的成果。部分学校通过导学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绩。但是笔者认为,导学案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学科还有一些不足需要反思与改进。

根据笔者所教的数学学科,以实施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分析为基础,进行反思,以此分析出导学案的不足,期待进一步地改进,使导学案教学的发展趋于完善,能更好地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导学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和偏差,特此也做了反思:

二、弱化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疏于思考

我们制定导学案的初衷是以学生为本,配合教师的评价,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学生是怎样完成导学案的呢?是否达到了我们要求的目标呢?他们一般通过导学案设置的问题直接在书上找到对应的答案填上,而对于问题产生的数学过程缺乏思考,他们关注问题的结果多于对问题推理探究的过程。

案例1:选修2-2 中《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的教学,是以沙袋竖直上抛运动这个具体实例引出,从而利用函数的导数来判断单调性。笔者曾听过某一节导学案教学,在预习内容及学法指导中这样写:一般地,设函数y=f(x)在(a,b)中可导,如果在这个区间内f'(x)>0,则y=f(x)在此区间是__________;(a,b)为f(x)的___________。如果在这个区间内f'(x)<0,则y=f(x)在此区间是__________;(a,b)为f(x)的___________。笔者通过与导学案的设计者交流,得到的回答是:学生通过自己看书学习得到结果比较耗费时间,这样直接把知识点罗列出来,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印象。

我想持有此观点的老师不在少数,想通过较短的时间提升效率,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是这样的导学案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呢?学生只能通过问题迅速找到对应的答案,对真正需要思考的地方不留意,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究能力就弱化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课程理念: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我们的好心可能夺走了学生最重要的东西。

二、脱离教材,局限了学生的成长空间

据笔者所了解,大部分学校由备课组长统一组织编写导学案,一个年级使用同一个导学案 ,受地域、学校、学科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学案的呈现形式各不相同。有些导学案成为一些教师追求“课堂效率”的利器,在编写时,导学案直接沦为练习题精缩版或者本节知识点高考题“一统天下”。学生对于解题的关注已经远超于对思维能力的拓展,从而使数学课变成解题课。我们都知道解题的思维能力远远比会解题本身更重要,这些现象应值得我们反思。

案例2: 选修2-1教材中的《二面角及其度量》一课,课标的要求是需要学生掌握二面角的定义及用向量法解决面面角的计算问题,让学生体会向量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笔者曾看过这节课的某版本的导学案,这篇导学案基本就是一张求二面角的高考题汇总。试想这样的一节课是不是就是一节解题课?给学生带来怎样的收获?笔者认为这节课最好的习题就来源于教材,书上的例题2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例题,这道题的精妙在于可以用不同的解法去求二面角,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拓展解题思路。第一种就是利用二面角定义找到两面的交线,通过垂直做出二面角平面角,体现了定义的优选性;第二种方法就是利用一个图形与它在某个平面内的正投影面积之间的关系求解。这道题的巧妙就在于所求二面角就是所在的两面中的三角形面积之比,由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体现了转化思想。第三种方法就是书上重点详细给出的建立坐标系求两面法向量,通过它们的数量积公式求出余弦值,进而得到二面角,让学生体会到运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的妙处,让学生体会向量的工具性。

笔者认为,教材是众多专家的智慧结晶,课本才是经典学习材料,课后习题的设置也都有其精妙所在。所以导学案不能脱离教材。怎样定位好导学案与教材中的例题、练习题的关系,充分利用教材这个源头教学资源,值得我们思考与反思。

三、 导学案流于形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部分学校为了推行导学案,所以就制定了统一的导学案模板,但是这并不适合所有学科、所有课程内容。高中是学生逻辑思维发展最快的时期,数学课堂教学并不是每节课都适合预习,有时不预习恰恰能让学生感受知识生成的快乐,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3:笔者自己曾上过《椭圆的几何性质一节课》,这通过椭圆方程来研究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这一系列性质。通过观察椭圆方程,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得出几何性质。而导学案的设置无论怎样,最后都要归类于表格的形式给学生总结。与其这样,还不如不用预习,直接通过课上教师的问题引入,层层递进,在学生的质疑、学习、解惑中生成知识。通过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固然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了大致地把握,但是如果能在质疑解惑中自主获取知识岂不更妙?

以上几条,是笔者在导学案教学中反思的几点问题,目的在于引起广大教师思考如何通过我们的导学案编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真正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让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研究出更加完善的导学案。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学案反思高中数学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