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亲子互动式发现的STEAM化教学模式

2015-06-01黄红娟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亲子现象建构

黄红娟

STEAM是一种关于教学目标的建构思维方式,它将教学内容从多个学科侧面实现独立性关注并通过自然集成性的教学方式实现目标的整体性建构和认知,因此是一个体系化的有机整体。作为幼儿园阶段的启蒙教学,针对孩子的阶段年龄特征,朱桥幼儿园在已有的教学探索过程中尝试将STEAM理念融入已有的教学,根据幼儿园自身的特有条件和既有基础,建立了一系列基于运动、生活、游戏的幼儿发现式STEAM教学活动形式和方法。

● 幼儿园阶段实施STEAM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客观理解,幼儿的科学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和技术,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科学现象、知识、规律和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心理安全感良好的孩子,会对外部世界充满兴趣。好奇心和探究欲对于人类发展极为重要,对儿童也是同样重要的,不仅能帮助儿童认识和了解,而且是推动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

所以,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从认知的角度,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方面仅具有初步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因此,我们确定围绕幼儿“观察现象、感知规律、发现方法、体验数量、增进拓展”形成系列教学主题和方案,在每一个主题教学中形成关于主题的科技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初步认知启蒙,兼顾启蒙想象拓展和多向思维。

之后,我们开展了对内容的选择。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来讲,科学更多的是生活中他们不断接触和经验层次的知识。因此,我们将STEAM教学界定为通过幼儿身边的运动、生活、游戏内容来建构STEAM教学内容,将内容与程度界定在观察、感知、体验和发现的层面,最终形成了三个主题内容系列:游戏中的探索与建构、观察大自然的奥妙、运动中的秘密与试验。

在内容选择完成后,我们通过对内容主题的STEAM分解与整合,设计出了一套较为规范和可推广的教学过程方案,建设了一套与教学配套的硬件条件设施,开发了系列教案,由此初步展现出了开放、互动和融合的特有STEAM教学方式,实现了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科技节活动、走进大自然系列活动的STEAM系列教学组织形式。

同时,根据设计的方案,我们利用亲子互动的特性,尝试了增强STEAM教学效果的新方法,主要利用幼儿存在一定的无助性和无向性,通过借用家长的自然辅助引导、同时利用家长的视角形成对幼儿发现的引导性、拓展性发现增强效应,不仅突出了快乐学习和兴趣学习,而且有效增进了孩子人文的育成效果,最终呈现出了明显的STEAM教学效果增强,并形成了我园特有的亲子互动式发现教学模式。

● 我园目前STEAM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1.教学总目标

①让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②使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③使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和发现事物的现象和结果。④使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敏感。

2.主题内容系列

(1)游戏中的探索与建构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参与活动的幼儿与家长按小组进行围绕问题或者现象的试验性游戏,然后引发孩子在家长帮助下的问题或者现象的感知性认识,进而在感知现象的基础上形成关于其中的规律和数量等的初步认知。最后,尝试让孩子与家长形成更为多变的游戏的玩法,尤其是改变其中的游戏变量或者方法,进一步让孩子形成不同的、多向的、趣味的、拓展的玩法,由此形成孩子关于整体性知识与方法的初步建构。

(2)观察大自然的奥妙

大自然是科学教育内容的丰富来源,也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最具可能的对象和途径。“亲近自然,保护好奇心”是我园开展科学活动的核心指向,特别是让幼儿对周围的的花草树木、建筑等进行观察比较中感知STEAM的教学目标,从而达成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形成整体性多学科整合的有益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3)运动中的秘密与试验

运动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感知、观察,并适时引导幼儿探索、研究。例如,在轮滑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铺成的小路,有泡沫垫板路、木质小斜坡、木质小路等,幼儿通过游戏发现几条道路上滑行的速度是不同的。教师引导幼儿想一想为什么不同的道路会滑行速度不同、哪条路上最省力,孩子们在体验中感受着在不同材质路面上滑行的感觉和用力的大小关系。同时,幼儿在区域运动中遇到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大大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探究科学的兴趣。又如,在“滚铁环”游戏中,幼儿会发现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铁环能滚起来,有的却不行?怎样让铁环滚得更稳呢?在不断调整中,幼儿感受着速度与力、平衡等科学现象。

3.主要教学方法与形式

(1)问题引导式

问题是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的核心,若问题设计不当,就会大大影响教学的效果。我们设计问题时要参照幼儿已有的学习基础和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小幅度跨进,降低难度,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和兴趣。需要强调的是给予时间方面的支持,不仅要留给学生课上时间,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课下时间。

设计的问题要具有探索性。一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要认真观察﹑分析﹑比较或者讨论才能回答的比较全面;而一个不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不需要学生进行分析、思考,一看便知,对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也就没有什么意义。

(2)现象发现式

面对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现象,幼儿们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觉得一个个现象是一个个的谜,总想把它解开,总会问“为什么”。现象发现式教学法强调幼儿是知识的主动积极的探索者;重视逻辑思维,鼓励猜测,强调直觉思维,倡导幼儿与教师、教材、同伴不同的见解,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与创新意识。

(3)感知规律方法

教师提供操作材料,通过演示、实验,让幼儿亲身感受事物的真面目,感知变量和结果。还可以通过提供模拟实物形象的感性材料,如图片、幻灯片等,有目的地提供典型的感性材料。言语虽然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点,但它不如实物、图片等鲜明,而且,如果教学中只有言语这一种形式,很难使幼儿始终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如果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将言语与呈现实物或模型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验、演示、操作等形式,幼儿的感知会更精确、全面。

(4)制作、试验等结果后续探究的直接变通性研究方法

我园根据贴近幼儿的自然环境、运动场所等日常生活,将一些自然现象、物理现象、数学现象、化学现象等素材融入其中,控制一个相关变量,给幼儿少一些干扰因素,让他们在亲子互动中发现“为什么”,潜移默化地推动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的发展,推动幼儿发现和了解生活中一些现象背后的秘密,推动家长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现象背后的原理。

(5)亲子互动式发现教学形式

为了实现更好的亲子互动式发现的效果,我们在家长的准备方面建立了一整套的方法,包括:①制定课程框架,明确课程目标。②预先根据主题要求开展家长培训,明确课程理念。③提供实践平台,游戏中感知。在STEAM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努力打破理念上、视野上、知识上的局限,“不把STEAM当标签”,为幼儿创设开放的、低结构的、互动的、融合的自然环境,在与自然互动的过程中带领幼儿寻找与大自然相吻合的规律。

猜你喜欢

亲子现象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