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探析

2015-05-30黄大金谢新扬

2015年18期
关键词: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农村经济

黄大金 谢新扬

作者简介:黄大金(1964-),男,汉,湖南常德,工会副主席,教授,博士,湖南农业大学。

谢新扬(1973-),男,汉,广东平远,工程师,本科,湖南农业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推进,给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根据相关调查和数据来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是由区域环境、人口比例、农业生产水平等决定的。本文就我国农村经济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进行探析,提出针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应采取的措施,以真正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升。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

一、 引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大环境下,受到人口、地理位置、教育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区域差异,给农村整体经济水平快速提升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于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 我国农村区域经济的相关概念

根据我国农村区域经济的相关研究资料可知,其主要是指农村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情况,通常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存在一定差异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在遵循农村发展规律的情况下,逐步形成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特点,并且在农村生活环境、传统思想、地理位置等方面充分体现出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征,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极大影响。

三、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探析

(一)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评价指标。通常在对区域经济差异进行评价时,需要注重集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的充分体现,才能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合理对比,以有效测量当地的经济统计指标,从而对农村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差异进行全面性的展示。在不断开展农村经济发展活动的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当地人居GDP、当地产业化经营比例、按照百分比计算服务业所占比重、固定单位人均分配的耕地机械工作率、人均社会消费水平、当地建设投资份额和人均工业总产量等。

(二)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结果。根据某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综合评比情况来看,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出现极不平衡的现象,并且,东部地区的发展比西部和中部地区的要好很多。对整个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全面分发展,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各地区之间的距离相隔问题。由于距离较远,区域之间的联系想要更加密切,则必须花费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如汽车消耗产生的费用、公路修建和养护产生的费用,如果想改善这种情况,则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农村经济发展范围等,才能真正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此同时,各地区之间的特色经济存在一定差异,使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出现较强区域性特征。通常企业的规模如果不断扩大,则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投入,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因此,在拥有较好地理条件、自然环境等的情况下,农业生产水平可以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四、 针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应采取的措施

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进行全面分析可知,想要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现有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并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才能真正提升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目前,针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 注重区域之间的往来,加强合作。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加大投入力度、实施优惠政策等的前提下,很多地区的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受到农村经济发展条件、地理位置等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必须注重区域之间的网络,并加强区域合作,才能促进各地区经济不断发展。例如:我国河北省的保定市、安国市之间的区域合作,需要注重工业和中草药种植业的协调发展,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是促进保定市、安国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区域之间的频繁往来、经济合作等,不仅可以解决不同地区的特色经济产物问题,还能增强当地农民的经济来源,从而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是促进各地区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缩小差距的重要保障。

(二) 加大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力度。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可知,社会主义体制下各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并采取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相符的扶持政策,才能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真正发挥政府部门宏观调控的作用,最终促进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升。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加大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力度,切实搞好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各地区农业生产水平,注重现代生产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并加大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力度,才能真正改变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最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结构不断优化。与此同时,注重高新技术的不断引进和利用,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强技术转让、人才之间的双向流动培训,不断完善农村经济发展管理机制,快速转变农村地区的传统思想和观念,让他们充分认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优势,才能不断增强我国农村经济的市场竞争力,最终推动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三) 注重特色县域经济的有效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地大物博,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而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也各不一样。根据相关调查和数据分析可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由农民综合素质、地区教育水平、农业生产水平等共同作用产生的。因此,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必须注重特色县域经济的有效发展,根据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注重距离问题的有效解决,并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信息技术等,才能提高农产品的加工速率,从而推动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发展、现代化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科技技术不断推广和应用的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必须不断缩小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才能真正改变全国经济发展现状,最终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因此,根据不同地区农村经济水平发展的区域差异,加大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才能真正提高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聂鑫.探讨农村经济发展问题[J].科技展望,2015,18:236.

[2]吕保惠.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质[J].中国集体经济,2015,21:11-12.

[3]姚云云,邱心凯,曹隽.资本的培育:我国农村社区多维贫困治理路径[J].江汉学术,2015,04:39-48.

[4]徐婉心.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状及改进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5,06:104-106.

[5]程瑞芳,卢晓宾.河北省旅游业与旅游交通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关系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02:83-86.

[6]坎拜尔尼沙·托乎提.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思路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15.

[7]郑恩芝.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18.

[8]贺志武.论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公共管理[J].科技经济市场,2015,06:152-153.

[9]张慧.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展望,2015,15:75.

[10]刘希章,李富有,南士敬.民间投资运行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分析——基于区域差异视角[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07:12-18.

猜你喜欢

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农村经济
我国城乡居民财产分配现状及区域差异研究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区域差异分析
论南北朝时期制瓷工艺的发展水平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河北省“新四化”协调水平实证研究
城镇化、商业化与农村金融
基于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的中国区域差异综合指数的构建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