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2016-10-17刘文超

2016年27期
关键词:发展水平旅游产业沿海地区

刘文超

摘 要:在综合分析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量化测算了沿海11省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依据结果对其进行了等级划分,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量化测度

一、引言

旅游产业是综合效益很好的产业,不仅资源消耗低,而且可以创造很多的就业岗位,是需求潜力很大的产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各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涵盖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三大区域,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较高的开放程度,因而经济是我国较为发达的区域,且具有广阔的海域面积,因而具有巨大的资源开发空间,发展旅游业的良好经济、资源等基础条件均具备[2],因而我国沿海地区是我国旅游业的先行发展区,并且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2013年我国沿海地区旅游总收入达到39837.7亿元,其中,国际旅游收入为705.79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为35461.82亿元;旅游总人次为34.54亿人次,其中,国际旅游人次为14164.67万人次。2013年,我国沿海地区旅游总收入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的10%左右,由此可见,旅游业是沿海地区极为重要的产业。

但是,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无论从旅游产业规模、产业服务水平还是产业的配套设施等产业化发展水平均有待提高。沿海各省(市)旅游产业在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基础不尽相同,需要扬长避短。因此,本文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旨在客观、全面、清晰地评价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从而为解决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出现的诸多矛盾与问题,实现旅游产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沿海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2001到2013年间我国沿海地区旅游总收入从5604.37亿元上升到了39837.72亿元,增长了7.12倍,其中国内旅游收入从4739.69亿元上升到了35461.82亿元,增长了7.48倍。2001到2013年间沿海地区旅游总人数从63275.59万人上升到了345427.9万人,增长了5.46倍,其中国内旅游人数从60868.98万人上升到了331263.23万人,增长了5.44倍。2001到2013年间沿海地区人均旅游收入从885.71元/人上升到了1153.29元/人,并且广东省、上海市、天津市的人均旅游收入一直居于沿海地区十一个省(市)的前几名。

(二)沿海地区旅游企业蓬勃发展

2001到2013年间,沿海地区旅游企业个数从9218个增长到了18708个,增长了2.03倍;沿海地区旅游企业固定资产从14808838.71万元增长到了29589853.83万元,增长了1.998倍;沿海地区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从8374851.27万元增长到了33992261.74万元,增长了4.06倍。其中,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河北省的旅游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大,旅游企业固定资产和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也相对比较高。

(三)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地位较高

沿海地区旅游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与海上交通、海洋渔业、港口、商业等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开发游艇旅游、休闲渔业、港口旅游等,拓展或直接替代了某些传统海洋产业,直接带动了其交通、农渔业、通讯、建筑、商业等多个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这些产业的结构调整[3]。沿海地区旅游业逐渐发展成为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的主导产业,尤其是入境旅游为沿海地区带来了极大的外汇收入,从而大大提高了沿海地区的创汇能力。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沿海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提供了大量的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大大降低了失业率,部分缓解了沿海地区的就业问题[4]。

三、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一)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前,虽然国内已有较多学者对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但是他们在认识上均存在一些差异,尚未形成系统、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在借鉴国内外比较权威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按照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全面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5],本文选取国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人次、国内旅游人次、旅游企业固定资产、旅游企业营业收入、旅游企业从业人数、旅游企业个数8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与量化评价,力求能够客观反映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其中,国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分别反映了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综合经济实力,国际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人次则分别反映了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游客量,旅游企业固定资产、旅游企业营业收入、旅游企业个数反映了旅游企业的综合经济实力,旅游企业从业人数则代表了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数。

本文以我国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上海市、江苏、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广西省、海南省11个沿海省市为研究区域,指标数据来源于2014年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二)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的测算——因子分析法

1、数据标准化与相关性检验

由表1可知,国际旅游收入与旅游企业固定资产、国际旅游收入与旅游企业营业收入、国内旅游收入与国际旅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与旅游企业固定资产、国内旅游收入与旅游企业营业收入、国内旅游收入与旅游企业从业人数、国内旅游收入与旅游企业个数、国际旅游人次与旅游企业固定资产、国际旅游人次与旅游企业营业收入、国际旅游人次与旅游企业从业人数、国内旅游人次与旅游企业固定资产、国内旅游人次与旅游企业从业人数、国内旅游人次与旅游企业个数、旅游企业固定资产与旅游企业营业收入、旅游企业固定资产与旅游企业从业人数、旅游企业固定资产与旅游企业个数、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与旅游企业从业人数、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与旅游企业个数、旅游企业从业人数与旅游企业个数这些变量之间均存在显著地相关性。由此可知,所选择的八项指标之间的多重共线性比较严重,即存在比较多的重复信息,具有相对较差的指标独立性,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降维处理。

2、数据有效性检验

本文利用软件spss19.0并选取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来判断这8个指标数据是否适合做主成份分析。由结果可知,2013年的KMO值为0.683,大于标准值0.5,Bartlett球型检验的显著性小于0.01,表明2013年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指标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是合适的。

3、进行主成分分析

通过软件SPSS19.0的运算,得到2013年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指标数据的主成分初始特征值和方差累计贡献率以及主成分载荷矩阵,见表2。可知,2013年指标数据提取了两个主成份来反映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这两个主成份的特征值都大于1,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3.086%。这两个主成份能够反映全部变量83.086%的信息,因此这两个主成份能够作为评价我国沿海地区2013年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变量。

本文利用方差最大法(Varimax)对因子进行旋转,并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公共因子,结果见表3。可知,第一主成份F1在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次、旅游企业固定资产、旅游企业从业人数、旅游企业个数这五个指标上的载荷系数较大,反映了国内旅游经济规模和旅游企业的规模。第二主成份F2在国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人次、旅游企业营业收入这三个指标上的载荷系数较大,其中,国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人次反映了国际旅游经济规模,旅游企业营业收入反映了旅游企业收入水平。

4、计算主成份与各沿海省市得分

根据回归分析法得到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并以因子方差贡献率占所选取因子总方差贡献率之比作为权重,构造2013年我国沿海省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评价公式为:F=0.5177F1+0.4823F2,其中,F表示我国沿海各省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F1、F2分别表示第一公因子、第二公因子。F指数越高,表明该沿海省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越高,反之,F指数越低,则表明该沿海省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越低。由表4可知,2013年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得分最高的是广东省1.3628,得分最低的是海南省-0.8928,极差为2.2556。主成份F1得分最高的是江苏省1.419,其次为山东省、浙江省、广东省,得分最低的是海南省-1.3623,极差为2.7813,其次为天津市、上海市、广西省。主成份F2得分最高的是广东省2.2625,其次为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得分最低的是山东省-0.8901,极差为3.1526,其次为河北省、广西省、辽宁省。

5、等级划分

把我国沿海11省(市)2013年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按得分大小划分为四个等级:高水平等级、较高水平等级、较低水平等级和低水平等级,可知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属于高水平等级,上海市、山东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属于较高水平等级,辽宁省、福建省、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属于较低水平等级,广西省、天津市、海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属于低水平等级。

四、主要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选取国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人次、国内旅游人次、旅游企业固定资产、旅游企业营业收入、旅游企业从业人数、旅游企业个数8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量化评价我国沿海省市2013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可知:2013年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得分最高的是广东省1.3628,得分最低的是海南省-0.8928,极差为2.2556。具体而言,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属于高水平等级,上海市、山东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属于较高水平等级,辽宁省、福建省、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属于较低水平等级,广西省、天津市、海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属于低水平等级。

(二)建议与对策

通过财政政策和税收,促进沿海地区旅游业发展;拉长旅游产业链,对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全面提升;加强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实施旅游人才战略等优化我国沿海地区基于投入引导的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协调滨海旅游功能区,协调三大旅游圈,协调区际多层次等优化我国沿海地区基于区域协作的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促进沿海地区旅游的全面合作发展。(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滨州惠民一中)

参考文献:

[1] 钟家雨.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4.

[2] 王佳.我国沿海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3] 杨坚.山东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研究[D].兰州大学,2013.

[4] 吴淑玲.基于服务业结构调整及路径选择的就业效应研究——以青岛市为例[D].天津大学,2011.

[5] 张春晖 马耀峰 白凯.旅游流与目的地系统耦合研究——以六大城市入境旅游为例[J].资源科学,2016,38(6):1013-1027.

猜你喜欢

发展水平旅游产业沿海地区
2018年广西北海沿海地区考古调查简报
论我国保险业的现状
北京市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威海沿海地区雾的气候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分析
误区:非沿海地区人人需要补碘
沿海地区主要指标(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