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新闻采编人文关怀探讨

2015-05-30孙吉麟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8期
关键词:采编人文关怀电视新闻

孙吉麟

摘 要:该文基于人文关怀内涵探讨了电视新闻采编人文关怀包含的问题,并制定了电视新闻采编中融入人文关怀的有效策略。对树立电视新闻品牌形象,提升影响力,凸显电视新闻采编人文关怀,赢得受众全面认可,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电视新闻 采编 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244-01

1 电视新闻采编以及人文关怀

1.1 电视新闻采编渗透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关怀理念最早源自14~16世纪人文思想,核心在于肯定人性以及人本价值,对人的个性进行充分的发展。电视新闻采编渗透人文关怀同样如此。由20世纪90年代电视新闻发展改革开始,便开启了电视新闻行业的人文思潮,更多的受众将目光投向电视新闻采编之中人文关怀的有关事件,因此,电视新闻采编如何体现人文关怀便逐步发展成为改革进程中的一个热点内容。其内涵在于,电视新闻采编阶段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注重受众生存状况,符合他们的精神需要,并重视维护其人格尊严。即电视采编过程中重视人文关怀,始终应将落脚点选在人上,不仅要对自己关怀,同时要关怀其他人,该类关怀应体现深入性以及透彻性。

1.2 电视新闻采编体现人文关怀

电视新闻采编同传统的广播以及报纸媒体存在差别,其需要众多文字、丰富声音以及生动画面的有效配合,传递的内容信息以及新闻价值体现了多元化特点,使人们产生了更多元化的体会。因此,电视新闻采编凸显人文关怀更为丰富多彩。

针对电视新闻采编来讲,其最大的特征在于声画同步,因此,该优势也逐步成为传输正能量的有效途径。不论声音或是图像语言、文字材料,均能有效的凸显电视新闻采编人文关怀。例如:一些人们无法通过文字以及声音阐述的信息,可利用画面较好的展现出来。

另外,对新闻采编之中的弱势群体给予关怀十分重要。弱者并非单纯涉及表面层次,事实上是针对某一类新闻事件之中的当事人并没有强弱之分,他们均为事件之中的弱者。例如:一期报道拆迁事件的新闻节目,采编人员恰恰抓住事件本质,以人文关怀视角,将搬迁居民以及钉子户均视作弱者。记者选择已经搬迁的典型代表,报道其由于无法及时回迁而带着一家老小搬迁到较远区域居住,孩子每天只能走很远的路才能上学。钉子户虽不用面对此问题,更大的问题却是缺水断电,老父亲更是两年无法下楼。恰恰由于该新闻采编人员施以人文关怀,令受众了解到拆迁所形成的两败俱伤的不良局面,最终促成各方通过和平方式缓解对峙僵局,形成了钉子户终于成功搬出的良好结果。

2 电视新闻采编人文关怀有关问题

纵观当前电视新闻采编不难看出,其仍旧存在偏离人文关怀、不注重受众承受力、注重事件高于关心人等不足问题。电视新闻采编阶段中,采访双方均应成为关怀对象。即应注重他们的尊严、价值与人格完整性,惯性以及考量其精神层面有关问题。然而现实工作中,却往往与人文关怀的核心本质发生偏离。特别是在报道弱势群体过程中,一些新闻采编工作人员,通过镜头盲目的体现其贫穷的一面,该类过分暴露隐私以及对当事人没有全面尊重的方式有其不可取的一面。

针对受众来讲,往往承受性不足,然而新闻采编人员恰恰在实践工作中没能注重这一层面。特别是在报道灾难事件时,一些人员过分的展现刺激画面,虽体现了一定的真实性,然而却并不适合在广大受众面前展现,倘若尺度拿捏不到位还会导致受众产生反感的情绪。

针对新闻事件,较多媒体更加关注其本身,而较少注重对人的关怀,这恰恰是电视新闻采编人文关怀的瓶颈问题。

3 电视新闻采编融入人文关怀科学策略

3.1 重视提升采编人员道德素质

重视提升采编人员道德素质,从工作人员主体本身来讲,便是应积极主动提升全方位综合素质。不但应强化采编人员针对电视行业有关知识的掌握学习,还应强化有关党政方针层面内容的学习。特别是当前,我党新一届领导班子出击重拳反腐倡廉、关注民生、开展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整党风、树形象。该环境之下,更是需要电视采编人员提升群众意识,形成良好的群众观念,思考受众的真正所需,方能发挥更大的职能作用。当然该类群众观念以及意识的形成,针对新闻采编工作中更加凸显人文关怀,反应大众关心的新闻事件、社会问题,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2 注重新闻参与人享有的话语权以及隐私权

针对新闻事件之中各类参加人来讲,采编工作人员均应对他们的话语权以及隐私权給予保护以及尊重。也就是说,采编人员不应以一种世俗的眼光对待反面人物,对其进行盲目的打击,并将其所有的隐私曝光在大众面前、人人唾弃,不给其丝毫便捷的机会。该类方式无疑是较为偏激的,不利于社会和谐,同时体现了一定的非理性。电视新闻节目之中凸现出来的声画同步特征决定,倘若应用不得当,便会对当事人形成极大的打击伤害。为此,在电视新闻节目采编阶段中,工作人员应做到全面保护当事者享有的隐私权,还应令他们具备说话发言的权利。还是以报道拆迁新闻节目为例,节目之中记者采访已搬迁居民时,提及他们怎样看待留守户被叫做黑社会的,这时较多村民第一时间的反应是转头就走,恰恰体现出了村民们对此称呼体现出来的厌恶之感,因此,并不想接受记者采访。针对这一状况,记者则步步紧追,通过不断的努力就是想给广大村民一个表达自身想法的机会,反映出了采编工作人员充分尊重有关当事人享有话语权的科学做法。

3.3 体现一定深度,确保新闻采编反映真实性

电视新闻节目采编阶段中,为凸显人文关怀科学内涵,便应对相应的事件做深度报道。当然,该种深度并不单纯的表现在我们所要设置节目主题层面,还应表现在采编人员在选择所要采访的人员与表达话语深度层面。也就是说,仅仅单纯的为了提升深度、凸显人文关怀而将新闻事件真实性有所忽略是并不可取的。新闻采编一个重要原则便在于真实性。因此,在新闻采编阶段中应密切把握该原则。

为在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更深入的凸显人文关怀,更加需要我们在深入报道的同时确保新闻采编反映真实性。仅有真实以及深度的良好融合,方能更好的发挥人文关怀。

3.4 采编角度应凸显关怀色彩

针对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来讲,在选择采编角度过程中,应凸显人文关怀色彩。只有如此,采编制作的电视新闻节目方能更佳的令新闻当事人同广大受众体会到人文关怀的核心色彩。例如:采编工作人员在联系当事人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避免提及容易引发对方反感或触动其内心伤口的话语。而应在提问阶段中或是拍摄进程时,令当事人体会到发自内心的关怀以及尊重。仅有当事人真正的感受到被关怀以及尊重,广大受众方能形成感同身受的体会,进而对人文关怀充满期待。

4 结语

总之,人文关怀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电视新闻采编体现人文关怀对缩短采编人员同采访对象还有受众的距离发挥了重要作用。电视新闻采编只有有效融入人文关怀,方能提升生命力、增加影响力,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海鹰.从编前编中编后的管理策略谈电视新闻采编的挖掘[J].管理观察,2014(12):133-134.

[2] 冷晓汀.探讨受众时代电视新闻采编的创新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4(7):16.

猜你喜欢

采编人文关怀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报纸新闻采编技巧分析
新闻采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析突发事件网络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主流媒体:如何以采编经营“两分开”实现“两加强”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