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管理类专业校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

2015-05-30劳健

2015年2期
关键词:实践基地高职

作者简介:劳健,华南理工物流工程硕士、高级物流师、高校讲师,担任物流教研室主任。曾主持省级课题2部,主持校级课题3部,参与校级以上课题多部;主持建成校级校内重点实训室现代物流实训室;主持完成校级精品课程《物流成本管理》;主持成立现代物流服务中心;主编高职物流教材6本;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荣获广东省物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多个奖项。 研究方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

摘要:高职管理类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强调实践性、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行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高职管理类专业校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加强产教深度融合,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管理类专业实践基地,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高职;管理类;实践基地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1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精神,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的重点。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广东模式,为广东提供智力保障和技术技能人才支持。高职管理类实践教学基地应从校企双共赢的角度出发,在深度合作基础上,建立教学实践教学基地,深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突出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

一、高职管理类校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问题

1、校企合作机制滞后,企业合作动力不足。高职管理类校企实践教学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客观来说,仍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国家出台了系列校企合作文件,但落实到校企合作教学基地上,仍存在责、权、益划分不清等问题,校企合作机制相对滞后,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另一方面,在校企业合作實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参与合作企业,因为缺少利益驱动,从而积极性不高,合作动力不足,校“热”企“冷”现象突出。

2、实践基地经费投入不足,设备简陋。目前,我国高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费来源缺乏法律依据,社会各方的权利、义务有待进一步明确。我国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费实行统一调配准则,办学层次超高,经费越多。受高职办学体制与办学层次的影响,落实到高职校企实践基地建设的经费不多。就现有的高职管理类校企实践教学基地来看,实践基地建设环节薄弱,设备简陋,导致高职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大打折扣。

3、实践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单一。随着高职教育的高速发展,实践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不少学校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但在教学过程地,实践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校内实践教学主要采用案例分析、讨论、模拟等教学方法,校外实践教学主要停留在参观学习上,即使有所谓的顶岗实习,也只停留在工作表层,顶岗的深度与广度有待加强。实践教学模式单一,许多先进的实践教学方法有待挖掘。

4、缺乏“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有待加强。高职管理类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因素。与普通高校教师不同,高职教师要具备较好的理论基础同时具备专业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带领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要求的是“双师型”教师。但就目前高职管理类教师来看,不少老师刚离开学校,即投身于高职教育,缺乏工作经验。任职高职院校老师,受体制的影响,也鲜少获得培训进修的机会。有些学校从企业招聘兼职老师负责学生的实践指导,也主要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指标。“双师型”教师缺乏,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二、高职管理类校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认知

1、高职管理类校企实践基地建设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和各项管理制度,保障实践基地的健康发展。

2、高职管理类校企实践基地的建设必须找准校企共赢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以互惠、互利、双赢为原则,调动企业、学校、学生的积极性,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实践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高职管理类校企实践基地建设目标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实习的地方,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协同,产教深度融合,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改革、课程开发和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切实提升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职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议

1、 健全校企合作管理体系,建立实践基地运行机制。高职管理类实践教学基地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专家委员会,制订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校企双方“共建、共管、共享”合作机制。建立校企实践基地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经费专项专用。完善校企实践教学基地沟通交流与监督机制,确保学生在基地开展的实习、实训与就业顺利、安全、高效。

2、校企均是育人主体,实行双主体育人。高职管理类校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积极探索和寻找校企共赢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实现校企均是育人主体。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力量,探索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借助校企实践教学基地,实行双主体育人,对学生进行共同管理、共同评价。校企合作双方以互惠、互利、双赢为原则,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确保校企合作关系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良好状态,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3、提高双师比例,实行双导师教学。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转变观念,加强职业教育的引导。在师资建设方面,坚持“立足培养,积极引进”政策。有计划地安排专任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老师实操能力。加大高技能人才引进力度,聘请企业能工巧匠作为兼职老师,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优化师资结构。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制度,明确“双导师”教师管理办法,将专任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学生实践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共同承担,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4、依据岗位技能标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管理类人才培养,注重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要求,以岗位技能标准为依据,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分解到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实践项目及实训指导书等教学文件中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有关实训教学前的准备、实训项目设计、实训课教学、实训报告、实训记录等的管理制度。按认知实习、专项实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四个层次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校企实践教学基地展开实践教学,确保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5、丰富实践教学模式,突出技术技能培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与企业共建校内的实训基地,安排学生课程实训。引进生产企业,开展校中厂教学,实现校内实训基地的模拟性、生产性、开放性,凸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成果。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开展校外实训、实习、毕业生就业等实践教学。与企业探索现代学徒制教学实践教学模式,突出技术技能培养。总结、积累基地实习实训项目,建设专业实训项目库中,有针对性的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职特色管理类人才。

6、 建立开放共享机制,实现双赢目标。高职管理类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除承担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类专业实践教育任务外,还应向其他高职院校开放,主动发布实践基地有关信息,根据接纳能力接收其他高校的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学习,形成一批高职教育共享共用的大学生管理类专业实践教育基地。校企合作教学基地不仅具备教学服务功能,还要具备社会服务功能,能为企业员工培训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校企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的双赢目标。(作者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宏涛.高职院校生产性实习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12(04)

[2]何兴国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1)

[3]黄宝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03)

猜你喜欢

实践基地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创新基地建设理念培养卓越专业学位人才
实践实习基地成果推广的政府采购模式探索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
科学利用实践基地 搭建体验平台
论学生校外活动实践基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