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价值取向模式角度分析中西方高中教育模式差异

2015-05-30陈晓敏

2015年2期
关键词:价值取向文化教育

作者简介:陈晓敏(1989.07-),女,汉,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在他们的眼中,西方的教育环境要比中国的环境优越的多。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持有这种观点。因为这个原因,学者应该着眼于东西方教育的差异去进行研究和探讨。尽管我们清楚东西方教育差异是巨大的,但是到底它们之间的差异起源于何处和对之后的教育界有何影响仍然是一个盲区。

这篇文章将通过对文化价值取向的研究去探讨中西方教育差异,并以《绯闻女孩》和《十八岁的天空》为蓝本。

关键词:教育;中西方差异;文化;价值取向

一、中西方教育差异的渊源

中国和大洋彼岸的西方世界自古以来就有深渊的差异存在于此。自远古时期以来,中国就坚守“我本地大物博,无需迎合与外”。中国自开元以来一直妄自菲薄,认为外来之物无一优等。这是古人给后人留下的永远磨灭不去的观念。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世人眼光的扩散,国人逐渐开始发现国外的东西渐渐优于国内。但此时已晚,我们已经和世界开始有了差距。这是中国教育的缺点所在,但是中国教育的优势也来自古代。例如孔子的诗书礼仪,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源于古人的传统。而对于西方世界来说,例如美国,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它的历史传统记载非常短暂。此国是一个欣欣国家,它没有什么传统,历史去追溯和查询。它把创新和发明当做自己国家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开放,创新,不惧权威,不畏惧将来,这些都是这个新国家给世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但是它的缺点在于它不在乎歷史,不为未来着想成了它们自己的缺点所在。

二、文化价值取向

文化价值取向对跨文化交际方面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理论之一。它是由荷兰学者霍夫斯蒂德研究发表的理论之一。在文化价值取向的研究范围之内,文化被分成五个维度去研究证明。这五个维度分别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权力距离,长期与短期主义观,男性与女性权威。用着五个维度去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一个比较关键和准确的理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文化价值取向的第一个维度,它旨在研究人的态度对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的取向。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一个比较核心和重要的点去研究来自于不同国家人们的态度。研究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需要用个人主义值去研究,如果个人主义值较高,证明对自己的利益和权力看的比较重而不太在乎集体权益和他人利益。不确定规避指的是对未来将要发生事情的避免和选择。不确定规避指数越高,证明他们喜欢未雨绸缪,而不确定性指数越低,证明他们越是不太在乎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和所做的决断。权力距离指的是对权威和高层的畏惧感,权力距离指数越高证明对权威的高层的距离感越强,而权力距离指数越低证明对权威和高层的距离感越弱。文化价值取向对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会对中西方教育差异之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文化价值取向在《绯闻女孩》和《十八岁的天空》的表现

《绯闻女孩》是在美国正在风靡流行的美剧之一。剧中的男女主角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剧中的女主角Blair是一位富家千金,生活极其奢华.她生活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参加各种名流的派对和聚会.由于从小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她从来不在乎他人的感受,总是喜欢别人围着她转。男主角Chuck也是其中的男主角,他本人生性放荡不羁,对生活没有太大的追求与渴望。从这两位男女主角我们可以发现在他们的身上不确定性规避指数较低而且不惧权威,权力距离指数也比较低。而在《十八岁的天空》中,男主角石延枫尽管也是出生于富贵人家,但是他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尽管他喜欢捉弄别人,但是在他的内心里。这些都是他对别人的关心和喜欢。他对班里的女主角疼爱有加。而且专心一致,不喜欢出尔反尔。剧中的女主角蓝菲琳是学校的校花之一,但是她在同学面前从来不会表现出居高临下的样子。

这是中西方教育差异在文化价值取向角度下的研究,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没有那个文化是完美无缺的,也没有哪个文化是高人一等的。我们在判断文化教育的好坏和利弊的时候应该从多方面的角度去看问题。观点和决定都不能太过于片面。根据此结果学生以后再决定选择哪种教育的时候,应该谨慎小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即可。不应搞崇洋媚外。(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Bennett, C. Comprehensive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M].Boston: Allyn & Bacon,1995.

[2]Warwick, P. Academic Skills for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Students: An Attempt to Support Overseas Management Studies Students in the UK Retrieved Oct 26, 2005 from http: / /www. fellow ships prelim project articles ept 05

[3]Wang G. F.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of Chinese students in Canadian Universities: A cross cultural Perspective [J]. College Student Journal,l 2001(3).

[4]Ngwainmb, E. K. Communication in the Classroom [ EB /OL]. Retrieved Nov 11, 2005

[5]Lee The Cultural Contex t o f Chinese Learners[A] . Conceptions of learning in the Conf uncial tradition in Watkins[ C] . 19961

[6]王振亚.语言与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方莹, 李春光. 浅析中西方教育之差异[ J]理论学习,2007,(8) 46.

[8]黄河清. 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 J]中国家庭育, 2004, ( 1) : 48- 49.

[9]李亚, 周侠.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J]科教文汇, 2007 , ( 2) : 51- 53.

[10]梅醒斌.珠江三角洲地方高校学生工作的研究与实践[M]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11]刘兆军.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及对策[ J] . 石油教育, 2001, ( 3) .

[12]张晓生. 关于做好高校系辅导员工作的探讨[ J] .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2001, ( 3) .

[13]黄希庭, 郑涌等. 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 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14]朱玉珍. 谈素质教育中的教育者的素质[ J]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 4) .

[15]徐雁平.清代东南书院与学术及文学社[M].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7.

[16]孔德.实证哲学教程[M]巴黎, 1830 ~ 1942.

[17]刘小枫. 拣尽寒枝[M]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7.

[18]纽曼. 大学的理想[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19]贝克莱. 人类知识原理[M]北京: 商务印务馆,1970.

[20]肖尚军.中国传统文化概要[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7.

[21]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2]孟子.孟子卷五·滕文公上[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3]扈中平,刘朝晖.关于中西教育观的比较与思考[J].教育评论,2002,(1):10-13.

[24]徐言行.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5]孙莱祥,周洪林.赢在起点,输在终点———对我国传统教育太重基础的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02,(2):6-8.

猜你喜欢

价值取向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观照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