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凝土配合比调整与质量控制

2015-05-30江华雄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8期
关键词:调整质量控制

江华雄

摘 要:混凝土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原材料质量经常会发生波动变化,如水泥强度的波动,粗细骨料级配与含水量的变化等,而混凝土理论配合比又没得到及时调整因此会产生各种混凝土病害影响混凝土工程质量。针对以上问题,该文主要阐述对混凝土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变化后,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方法与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混凝土原材料 质量控制 砼配合比 调整

中图分类号:U45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088-01

砼工程中砼质量的优劣关系到砼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使用寿命,因此为了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提高混凝土的生产水平,必须做好混凝土质量控制,而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管理及混凝土原材料变化后混凝土理论配合比能得到及时调整,下面就此方面进行阐述。

水泥是混凝土工程中常用胶凝材料,水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所以对水泥厂家品牌的选择及储存保管,质量检测控制尤为重要。水泥运至工地应有生产厂家出厂合格证,品质检验报告。不同品种水泥,不同强度等级,出厂厂家和出厂批号,分别储存,堆放,不得混装。水泥仓库应有排水,通风措施,保持干燥,堆放时距地面,边墙至少30 cm,堆放高度不超过15袋。散装水泥1个月应清罐一次,新入罐水泥温度不宜高于15℃。水泥使用应采用先到先用原则。由于水泥会吸收空气中水分,产生结块,使强度降低,一般水泥每天强度损失约为0.2%~0.3%,因此对储存时间过长的水泥必须经过强度检验重新确定标号,方可使用。水泥进厂后检验项目包括: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需水量,细度。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不合格严禁使用。在水泥抽捡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一批水泥强度虽然达标但波动较大,需水量也有变化,那么施工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中水泥用量应根据经验公式:fcu=Afce(C/W-B),在保证配置强度不变情况下调整水灰比,然后在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中用水量不变情况以增加或减少水泥用量,最后调整混凝土中其它料材用量及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如果水泥需水量变化使混凝土塌落度增加或减小时,在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水灰比不变情况下,一般每增加或减小1塌落度,每1方混凝土需增加或减小用水量2.5/m3或1.5%~2.5%的水泥浆体积。

粗细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其体积占混凝土总体积全体3/4以上,主要起骨架和填充作用。粗细骨料应坚实、清洁、不含杂质级配良好,细骨料(砂)表观密度应不小于2.5 g/cm3,粗骨料不小于2.6 g/cm3,在对其进行检验时有害杂质的含量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当粗细骨料运至料场时质检人员应首先用目测法进行宏观检查,如果发现含泥量和泥块量过多,未经处理不得卸料。当检测发现细骨料(砂)的细度模数发生改变时混凝土理论配合比中砂率也应做相应调整,一般细骨料(砂)的细度模数增减0.1砂率增减0.5%。另外施工现场分级堆放的粗细骨料中往往有超径与逊径现象存在。超径就是某一级骨料中混有超过这一级粒径的骨料;逊径就是混有小于这一级粒径的骨料。超逊径的出现将直接影响骨料的级配和混凝土性能,因此必须加强这方面质量管理,并经常对骨料的超逊径进行检验。一般规定,超径含量不得大于5%,逊径含量不得大于10%。如果超过规定含量,有条件项目最好进行二次筛分,否则应调整骨料级配以免对混凝土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粗细骨料超逊径调整方法如下:假定某三级混凝土的理论配合比为:水140kg、水泥230kg、砂750kg、小石380kg、中石400kg、大石520kg。

第一种情况:假定中石超径4%,逊径7%则调整如下:

中石实际配料为400/(1-4%-7%)=449.4 kg

小石实际配料为:380-449.4×7%=384.6 kg

大石实际配料为:520-449.4×4%=502 kg

第二中情况:假定小石超径4%,逊径8%;

中石超径3%,逊径9%;

大石逊径6%,同时假定砂子.小石.中石.大石的实际重量分别为:w1 w2 w3 w4 则级配调整方程组为:

750=W1+W2×8%

380=W2×(1-4%-8%)

400=W3×(1-3%-9%)+W2×4%+W4×6%

520=W4×(1-6%)+W3×3%

对以上粗细骨料调整完,然后根据现场粗细骨料含水状况(每4h检测一次),在保证水灰比不变时将实验室理论配合比进行换算和调整,得出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供施工用。

掺合料是为了节约水泥,改善混凝土性能,在混凝土拌制中掺入的矿物粉末,其掺量一般大于水泥质量的5%。常用的有粉煤灰、硅粉、超细矿渣 及天然的火山灰质粉末(如凝灰岩粉、沸石粉等)。掺合料在运输与储存中应有明显标志,严禁与水泥及其他材料混淆。掺合料的品质应符合现行国家和有关行业标准,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每批产品出厂时应有合格证,主要包括:厂名、等级、出厂日期、批号、数量及品质检验结果等。使用单位应对掺合料进行验收检验,其检测项目有密度、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含水率、三氧化硫等,其质量指标确认符合混凝土质量要求时方可使用。

外加剂是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一般不超过水泥质量的5%,且能使混凝土按需要改变性质的一种物质。混凝土外加剂按其化学成分有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种。外加剂应有专用仓库或固定场所妥善保管, 不同品种外加剂应有标识,分别储存。粉状外加剂运输时注意防潮。外加剂从出厂到运到工地应确保包装不破损不混入杂物,包装上标识清楚,在使用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以及与水泥的适应性。有些外加剂有毒性与腐蚀性应注意使用范围及环境污染。施工过程中外加剂称量应准确并搅拌均匀。

综合以上所述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除了对以上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与及时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外,对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还应包括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计量、 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和养护等施工工艺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以及通过培训提高施工人员,质检人员和现场各工种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有优良的混凝土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亚杰.建筑材料[M].4版.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 李亚杰,方坤河.建筑材料[M].6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调整质量控制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工位大调整
坚决堵住随意调整预算的“口子”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