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2015-05-30黄秉杰汪启岳

2015年25期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对策

黄秉杰 汪启岳

作者简介:黄秉杰(1962-),男,河南平舆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汪启岳(1992-),女,山东聊城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摘要:世界经济复苏疲弱,石油需求增速放缓,供需面进一步宽松,国际油价呈震荡小幅上升后深度下跌态势,我国石油产业将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本文依据钻石模型理论从6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现状,且按照竞争实力指标、竞争潜力指标、竞争环境指标将埃克森美孚、壳牌、BP国外三家石油公司与我国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石油公司进行对比,分析出我国石油产业的不足,最后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实现我国石油产业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竞争力评价;对策

一、石油产业的概述

石油产业是包括油气的勘探、开采、运输、储存、炼化、成品油及化工产品的销售为一体的集合产业。石油产业有如下特点:第一,石油资源的稀缺性与低替代性。第二,石油产业的高投入和高风险性。第三,石油产业的规模效益性。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现状。本文以钻石模型为基础分别从6个方面分析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现状。

(1)要素条件: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据国土资源部资料显示,全国油气资源潜力可观,全国石油地质资源量突破千亿吨,达到1037亿吨,天然气(常规)地质资源量62万亿立方米。

(2)需求条件:2013年,中国仍旧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占到了22.4%,然而能源消费量的增长速率正在减慢。2013年,煤炭仍然是主导的能源类型,占到了67.5%,但这是历史最低。石油是第二大能源类型,占到了17.8%,也是1991年来的最低。这表明,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经济发展主要还是依靠煤炭、石化能源。从2005-2014年我国石油产量、表观消费量、对外依存程度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的石油表观消费量一直处于递增的状态。

(3)相关和支持产业:石油产业的蓬勃发展对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带动的效果,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会加大对石油产业的需求,从而刺激石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比如,2014年我国GDP增速为7.4%,一般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定为0.9,那么GDP增长对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贡献为57%。

(4)企业战略结构及同业竞争:我国石油产业主要是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大型企业组成,这三大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结构就代表了我国石油产业管理水平的现状。目前国内较为一致认为石油产业的上游属于寡头垄断行业,下游属于垄断竞争行业。石油行业要求庞大的资金投入、高超的科学技术,并且开采风险极大,这些因素形成了很高的进入壁垒,一般民营企业很难加入竞争。这些因素都保护了三大集团的垄断地位。

(5)政府和机遇:目前我国对石油行业的管理缺乏统一性,不同的部门分管该行业不同的方面,各个部门之间难免存在沟通不畅的现象,造成石油公司对市场反应速度和管理水平的降低,并不利于石油行业的发展。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颁发和国家能源委员会的成立,对我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这对石油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国家能源委员会的成立有助于打造稳定、安全、高效的能源利用体系,在能源管理和能源决策方面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

二、国内外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

IMD和WEF在国际竞争力评价方面的科研成果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重大影响,其开发设计的8类200多个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一直被后世所沿用。因此本文借鉴了上述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竞争实力指标、竞争潜力指标、竞争环境指标这三个方面的指标对我国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评价。本文将选取埃克森美孚、壳牌、BP三个国家知名石油企业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按照上述评价指标做出比较,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

(一)国内外石油公司竞争实力的比较

竞争实力是指从石油产业整体看,把可利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1)市场竞争能力在石油行业可以用以下几个指标来量化:在油气总产量、原油产量、原油加工量、油品销售量、油品国际市场占有率。

在原油产量、炼油能力、油品销售量三个指标上可以分析出公司上下游的规模及结构。国外的三大石油公司在这几个指标上都较为领先,且油品销售市场占有率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其既注重上游产品的开发,也注重下游产品的销售,已形成完善的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条。

(2)资金运用能力

从经营水平看,国内三大石油公司相比中海油公司资本回报率最高,与国外石油公司差距不大,但是国内三大石油公司资产负债率远远超过国外石油公司,高额的资产负债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在劳动效率上看,中石油的员工人数位居世界第一,是外国石油公司的十倍以上,中石化员工人数也是外国石油公司的3-4倍,人均收入和人均利润不及国外石油公司的1/10。

(二)国内外竞争潜力的比较

(1)资源优势潜力:由上表数据可见,中石油公司在油气总储量上与其他5公司相比为最高,说明中石油最具资源潜力。而中海油的油气储量替代率与其他5公司相比为最高,说明中海油公司额可持续发展状况明显优于其他公司,国际竞争潜力较强。而中石化在油气总储量和油气储量替代率上最低,竞争潜力较弱。

(2)技术创新潜力:从上表数据可见,在科研开发投入上,我国三大石油公司明显低于国外石油公司,

其中BP公司对科研投入为15亿美元,在6家石油公司中最多。

(三)我国石油产业竞争环境的分析

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疲弱,石油需求增速放缓,供需面进一步宽松,国际油价呈震荡小幅上升后深度下跌态势。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石油消费增速维持低位,天然气消费增速大幅放缓。石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3.7%,增速较2013年提高1.5个百分点,对外依存度达到59.5%。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比较分析来看,我国的石油产业在资源潜力上具有较大优势,但是在市场竞争能力、资金运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潜力上与国外三大石油公司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这说明我国石油产业的上游业务已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但是下游业务水平仍有待提高。

三、提升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1)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提高科研项目的投资比例,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创新,把科技创新放在石油产业的核心位置;要重视专利保护与成果转化,将先进技术创新与我国石油产业的特殊情况相结合,把科技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才能提高生产力,实现技术的价值,推动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

(2)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水平:从上一节的资金运用能力分析表中可知,我国石油企业的人员总量是国外石油公司的数十倍,人均利润过低,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利用水平过低。而人才的力量不容小觑,因此我们必须要不断调整人才结构,降低非生产性人员比例,控制人员数量,打造一个“高精尖”的人才队伍。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石油产业作为资源型产业,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国际竞争优势。因此,我国石油企业要积极改变能源生产方式,以创新、合作的方式,构建安全、稳定、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拓展国际合作,优化全球业务格局,以更清洁、更环保的方式,做能源供给的主力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立凡,巩在武.我国石油企业的竞争环境及竞争战略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4)

[2]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R].BP公司,2014

[3]高春玲,杨海军.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8,04

[4]高新伟,李振.基于灰色多层次分析的中国石油国际竞争力评价[J].管理学报,2010,09

猜你喜欢

国际竞争力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中国出口结构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中国纸制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
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发展东北地区粮食贸易的对策
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