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石油供需矛盾及其解决思路

2015-05-30赵洁黄秉杰

2015年25期
关键词:需求

赵洁 黄秉杰

作者简介:赵洁(1989.12-)女,山东潍坊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黄秉杰(1962-),男,河南平舆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摘要:我国是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的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对石油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但是产量的增加远不及消费量增加的幅度大,导致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石油供需矛盾逐渐成为我国的焦点问题,同时,石油资源供需矛盾也是制约我国石油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石油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不断增长的现状以及我国石油供需的矛盾,并结合石油供需缺口分析了我国经济的潜在威胁,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我国石油供需矛盾的解决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石油供给;需求;供需矛盾;石油策略

一、引言

能源是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原动力,石油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之一,是当代各国经济发展的血液,被广泛用于炼油、化工等国民生产的各个领域,其产量不但是确保国家石油安全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石油的储备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石油的供需现状及其供需矛盾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之一。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成长期,是石油消费大国,自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石油消费量占世界石油消费量的比例不断上升,石油对外依存度也不断提高,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放大了石油供需矛盾。相关部门预测,未来15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将维持在7%以上,对原油的需求至少将以4%左右的速度增加,但同期国内原油产量增长速度难以超过2%[2]。因此,国内原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尤其是国际原油价格不断变动,中国原油的生命线变的更加脆弱,石油供需矛盾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我国石油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现状

(一)我国石油供给现状

(1)国内产量现状: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截止到2012年,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33.3亿吨,仅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1.3%,在全球石油探明储量排名中位居12位,但是人均石油探明储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7.8%[3]。我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西部和近海区域,且集中分布在几个大型的盆地中,在地域上明显分布不均,东部的油田主要有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辽河油田,开采的时间较长,石油储量逐年下降,开采的难度不断加大;西部的油田主要有新疆油田、长庆油田和塔里木油田,西部油田开采的时间虽然较短,但是西部的自然和地理条件比较复杂,勘探的难度较大;近海区域,主要有南海海域油田和渤海海域油田,近年来,海上油田的产量有所上升,但是对技术的要求以及风险较大,我国2000年到2014年石油产量及同比增长率如2-1所示。

从表2-1中可以看出,我国石油产量在2000年到2009年之间产量低,同比增长率较低,并且在2009年时产量回落,同比增长率出现负值,我国石油产量增长的主力军主要集中在大庆、胜利、渤海、长庆、延长、新疆和辽河这七大油田,其石油产量均超过了1000万吨,尤其是我国的第一大油田—大庆油田,大庆油田石油产量已经持续12年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但是国土资源部负责人高键表示,2016年,大庆油田将会减产,预计减产150万吨,到2020年预计将减产到3200万吨,年均减幅达到130万吨,这对我国国内原油产量产生较大冲击,说明我国石油的产量上升空间较小,产量不能满足经济的增长,石油的供给状况不容乐观。

(2)进口状况:1993年我国由石油出口国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单纯的国内石油产量已不能满足自给自足的需要。1993年我国石油进口量仅为3.6157×107t,而到2013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已经达到2.82144×108t(约为1993年的7.8033倍),到2014年,我国石油的进口量已经高达3.1亿吨,进口量持续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地实施多元化的战略,原油进口国已达48个。但是中东地区是我国原油进口主要来源地,石油进口量占我国进口石油一半的比例,非洲地区是我国第二大原油进口来源地,2014年从该地区进口原油约6469.9万吨,约占进口总量的比例为23.9%。我国10大进口来源国中,中东占有6个,非洲的安哥拉、俄罗斯、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及中亚的哈萨克斯坦都是我国海外原油供应的重点来源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对石油的依赖性不断增加,但是国内石油的生产与供应增速却增加的较为缓慢,因此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从表2-2中可以看出,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从2000年的28.2%上升到2014年的59.6%,已经超过美国成为石油消费大国中对外依存度最高的国家。

(二)我国石油需求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世界石油消费增长率为1.5%,而同期我国石油消费的年均增长率高达7.0%,2003年起,我国的石油消费量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从表2-3中,这14年内,我国石油消费增长率高达130.56%。

三、石油供需矛盾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石油供需矛盾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2014年的对外依存度高达59.6%,并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中国的国内石油市场与国际石油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国际油价的波动,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强大的冲击作用。而且,石油资源过度依赖于进口,国内的能源企业会产生较大的冲击,而且国际范围内的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油价的波动还会增加经济增长中的不确定因素,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的发展时期,城市化、重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对能源的依赖性很大,石油价格的上涨会导致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必将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四、我国石油供需矛盾的解决思路

石油的供需缺口不断上升,石油供需矛盾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我国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能够以稳定合理的价格持续不断地获得石油供应,满足石油消费需求,防止世界石油形势发生不利于中国经济、国防和社会的变化。现从石油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探讨了我国石油供需矛盾的解决思路。

(一)供给策略

(1)调整供应结构,开发使用新能源:开发新型替代能源,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而且还可以增强中国能源系统的抗风险能力,目前,我国替代能源的研究与开发还处于薄弱的环节,对可再生能源的研究资源基础雄厚,但是研发成本高,规模小,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因此,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行能源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新型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同时,可以通过提高石油消费税、对清洁能源实行税费减免等政策提高企业对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使用的积极性企业和居民多使用清洁能源,从而减少各产业对石油的需求,缓解国内石油供需矛盾,实现我国能源的可持续供应。

(2)增加石油储备,减少国际石油价格变动对我国市场的冲击:石油储备是减少油价冲击、缓解石油供需矛盾、应对突发事件的最有效的手段,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我国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石油资源状况、国家财政承受能力、未来经济发展对石油的需求等,循序渐进、有计划分阶段地建立起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战略性石油储备体系,并尽快出台石油储备法,监督和保障石油储备体系的建立。

(二)需求策略

(1)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不仅石油资源相对短缺,而且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十分严重。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取粗放式的增长方式。近几年,国家已经逐渐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节能水平正在稳步提升,但能源效率总体仍然偏低。控制石油消费量的主要手段就是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的管理方式,为此,必须积极促进技术进步,节约能源减小消耗;改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取缔耗油高的产业,淘汰高耗能设备,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同时,国家也要高度重视对石油的消费,鼓励节油,加快制定优惠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和消费者使用其他清洁能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1.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以蓝黄战略打造区域发展优势对策研究(13CGLZ06);2.东营市社科年度课题:东营市打造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研究(DYSK2014-15)

参考文献:

[1]Chandler M.Buckley.The Next Shock.The Economist.1999,3,6,23-25.

[2]Sam Fletcher,Senior Writer.Oil Market Turning Point Seen in 2000.Oil&Gas Journal.2000,2,14,26-27.

[3]国内外油气资源简明数据手册[Z].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2013.

[4]张在旭,徐钰.未来我国石油供需矛盾及其解决对策[J].中外能源,2014(3):9-13.

猜你喜欢

需求
大学生群体使用手机App的主要需求与满足分析
浅谈国际油气能源格局
基于老年人使用需求的界面体验设计研究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基于云端的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的研究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