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伦理精神

2015-05-30李春梅

2015年24期
关键词:科学精神

李春梅

摘要:科学精神本质上是一种伦理精神,科学伦理精神是科学精神和伦理精神的融合。科学伦理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升华,是伦理精神的逻辑展开,是现代科学技术活动主体必须遵守的精神和品质。

关键词:科学精神;伦理精神;科学伦理精神

近年来科学技术飞跃发展,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都发生巨大改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物种没绝、生物多样性丧失,个人隐私泄露,以及器官非法移植、非法买卖等,各种有悖伦理的事件都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造成的。这些问题都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的考验,因此在强调科学技术的基调之上更要强调人文关怀,发现科学技术内在的伦理精神,将科学精神和伦理精神在当代的科学技术革命中结合起来,促成科学伦理精神的形成。

一、科学精神的伦理内涵

科学精神生成于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技术活动中,并在文化的彼此交融和发展中成为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科学精神意指在科学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以及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精神和气质,它是科学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科学技术实现其社会文化职能的重要形式。”①“科学精神的定义可以概括为‘科学活动主体在科学活动中陶冶和磨砺中生成的、又经科学共同体组织功能强化而积淀成的一定的价值观、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之和。”

科学精神是科學主题活动的价值,是标准的科学活动主体的内部尺寸,因此它就是一种伦理精神,科学精神不仅仅能提高人们的智慧而且能够指导人们行动,使人类的行为更加文明,我们都知道从事科学活动的主体也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维系好这一部分主体的共同的社会秩序,调整好科学活动主体内部的关系,形成主体共同遵循的一套规范。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在其实现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形成规范的科学主体的价值观,可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道德化,成为人类文明宝贵的财富。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在我们这个时代,科学家和工程师肩负着特别沉重的道义责任,因而要使自己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的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在这一意义上,科学精神实际上已超越了科学自身的视域,进入了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科学与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关系之中。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将科学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将科技体制的创新和经济领域改革统筹发展,真正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科学技术真正成为体制化的社会活动,那么科学精神也就成为了社会规范的尺度和内在要求。

科学主体科学文化素质的灵魂指的就是科学精神,它指导着科学主体进行着科技活动,伦理精神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两者都在人们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改变着人类生存的外部世界,同时也使人们的内心世界发生着改变。对社会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起直接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提供可靠保障。

二、自由:科学精神和伦理精神的落脚点

科学精神和伦理精神分别属于科学和伦理两个不同的领域范畴中,但是都对人类文明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基本标尺,成为现实世界普遍可靠的精神条件;伦理精神是对社会内在伦理秩序体制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科学精神还是伦理精神都同属于一种精神,那么,自由就是每一种精神共同的落脚点。

《辞海》中将精神归纳为: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心神、神志、神采、韵味、精力、活力以及内容实质。它是人的理性、思维活动和外在气质的统一,是人的自我更新和自我生长。在黑格尔哲学中精神被认为是最能体现理性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言而总之,科学精神、伦理精神都是一种精神,精神的本质都在于自由,在柏拉图哲学中,自由是理性支配而不是欲望、情欲所支配。黑格尔认为“自由是人的精神中至高无上的绝对的东西,自由在思维的根源中,它是意志的基本性质和根本规定,而且是精神本身的合理体系。”精神即对自然的超越,对自己自然本性的自我否定,获得个人主体性的自由,通过摆脱自然地控制和个体内心世界的情欲,使个体具有普遍性的自由,获得自由的意识观念。自由是精神生活的核心价值概念,是科学精神和伦理精神的终极旨归,因此成为科学精神和伦理精神融合的基础和落脚点。

探索科学是自由的一种形式,它是为发现人类之未解之谜,以及解决涉及人类的各种相关的科学问题。从科学的目的经过科学过程再到科学结果和科学成果的运用,都在体现着自由的精神。李醒民先生曾说过:“科学具有自由的品格,科学存在的本质就是自由,科学应该是并且是自由的。……科学精神是科学的形而上结晶或科学之道。科学的崇实、尚理、臻美的价值取向,普适、公正、无私的本征操守,以及基于其上的怀疑和批评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鲜明标识,其中都浸透了自由的因子—以外在的自由和内在的自由为条件和归宿,而且,科学精神也顺理成章地担当其撒播自由理念的媒介,致使科学成为自由的象征。”②从人类历史演进的过程来说,史前时代是为了躲避自然灾害,而近代社会是为了摆脱宗教神学束缚,所以,科学在不断突破进步的限制和清理遮蔽真理的障碍。科学的发展在拓宽人们视野,不仅将人们从自然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也使人们的精神从情欲控制和宗教控制中释放出来。科学的进步带领人们从盲目信仰的时代步入了理性思考的时代,极大的提高了人的生存价值、精神境界和生命意义,实现了人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极大飞跃。

伦理精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但是都体现理性和现实的统一。黑格尔说:“在考察伦理时永远只有两种观点可能,或者从实体性出发,或者原子式的进行探索,即以单个的人为基础而逐渐提高。后一种观点是没有精神的,因为他只能做到集合并列,但是精神不是单一的东西,而是单一物和普遍物的统一。”③由此可以看出自由是伦理精神的本质,是唯一的真理。“伦理精神是一种自在自为存在的意志,主体必须承认伦理精神的客观本性,并顺着这种本性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一种自在自为的自由存在;伦理精神是一个自我运动的自由生长过程,个体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实体性的自由;伦理精神实现了个体与共体的统一,从而使个体提升为主体,实现了真正自由的意义。”

由此可以看出,自由既是科学精神的品格也伦理精神的品格,科学主体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解放、自我超越。这个过程中规范着人的道德行为和价值评价标准,实现着科学活动主体的臻善的需要和现实要求,促進科学—人—自然—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

三、实践:科学精神和伦理精神的融合

如今,科学技术倾向一体化,科学活动的主体由开始的个人逐渐的转化为社会共同体,各种科学成果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于现实社会中,开始成为巨大的生产力,成为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不断超越的重要的力量。同时科学技术在实现社会中的运用也造成很到的负面影响,如,电脑的大面积使用,网络购物的便利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电脑又面临这大面积的冲击波病毒,个人隐私暴露于大众媒体之下。在实践的背景下,科学运用和伦理道德的评价如何很好的结合,形成一套符合于大众的价值观。“现在的科学已经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不再只是取得知识的方法,也不再是获取知识体系,现在,实现社会的全部命运基本是靠科学的运用,它是直接决定了文明的生活方式,间接地决定了文明对价值的陈述和价值系统。”人作为科学主体中的重要部分,人是具有两重性的,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从自然属性来说“人直接是自然存在物,”自然界是人存在的前提,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必须依赖自然才能生存和发展,“生产的原始条件表现为自然的前提,即生产者生存的自然条件,正如是由他本身创造的,而是他本身的前提”。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特性,它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

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在古代社会时期,人们早已在探索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中开始运用到科学实验。近代实验方法的运用,科学实验有长足的进步,现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运用科学实验的成果,大大的加强了科学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在科学实验的运用和帮助之下,人类文明取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丰盛的成果。但是也带深重的危机,如以生态破坏、潜在核战争的生存危机,科学技术理性偏离人性轨道,人类失去终极关怀的精神危机。在这种实践背景之下,科学伦理精神在实践中实现融合将是必然的历史的。科学伦理精神“并不是对原来业已形成的科学精神的摒弃,而是一种辩证的扬弃,即保留了原来业已形成的科学精神中的合理因素,打破了自18~19世界以来形成的固守求真(真理)而排斥其他向度(价值等)的疆界,……保持了求真、臻善、达美向度的差异性的统一,不是无差别的趋同,进而使它们形成一定的合力,相互依存。”⑤

科学伦理精神是在科学精神和伦理精神的共同品质自由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中形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科学、技术由分立性到一体化,加快了科学技术成果相社会生活的各个领略的渗透。以此同时,科学活动由个体发展为科学共同体,形成错综复杂的科学伦理关系。这不仅导致科学伦理化,也导致伦理科学化,”科学活动主体在技术活动的过程中要“伦理为本性,以臻善为核心,以责任为激励,以完善人格为宗旨,以协调发展为依归。”重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科学发展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将科学技术成果的运用,自身的伦理道德的修养以及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统一于主体,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更是要将科学伦理精神作为人的科学技术文化的灵魂。科学伦理精神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主体,实现科学技术活动的真相、臻善、达美向度,是科学技术真正的造福人类。(作者单位: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解:

① 薛贵波,倪前亮.《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第23卷第5期。

② 李醒民.《科学的自由品格》[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年。

③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④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⑤ 刘大椿.《人文背景下的科学精神》[J].哲学动态,1995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薛贵波,倪前亮.《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第23卷第5期。

[2]杨怀中,熊英姿.《科学伦理精神: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融合的必然走向》[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第42卷第1期,24页。

[3]陈爱华.《科学和人文的契合:科学伦理精神历史生成》[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科学精神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探析
试论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育
例谈小学阅读文本解读的角度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理科教学养成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研究
探析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渗透
电大教务管理中科学精神的应用
化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克服急功近利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浅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兼具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