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方向

2015-05-30杨雁娇

2015年25期
关键词:发展方向国有企业改革

作者简介:杨雁娇(1994.12-),汉族,女,河南焦作人,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2012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摘要:国企改革于上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推行,但是直到今天国企改革的发展方向却依然没有明确。本文试图从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和问题入手,寻求解决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途径,从而探讨国企改革的发展方向,以期对国企改革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提供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方向

20世纪初建国之际,为了恢复生产,国有企业为国民经济恢复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恢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国有企业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否则将会面临经营难以为继的问题。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历程,我国国企改革从岌岌可危的企业转型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现代企业,下面我们首先简要回顾一下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程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主要分为国有控股和国有独资两种类型。而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全体公民(委托人),其具有多层委托代理关系,我们按照国企改革的历程是否涉及产权的划分可将国企改革历史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放权让利为重点,实现国企经营权的改革(1978-1984年)

此前国有企业主要是在涉及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实现垄断经营,从而导致国有企业长期处于低效率运行。而且由于我国学习“苏联模式”,固有的行政集权体制对于国有企业影响重大,导致我国国有企业出现了政企不分的桎梏。由于建国初期,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上交国家是为了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而20世纪60年代后期,国民经济已经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如果再将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上交国家,必然会影响国有企业的生产者的积极性。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削弱了行政集权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利,从而推动国有企业经营权的改革。在这一阶段上,主要是进行国企经营层面的改革,企业的经营者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剩余产品的控制权和索取权。

第二阶段: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重点,实行两权分离(1984年-1992年)

承包经营责任制度的推行,使得实行承包制的国有企业也必须将利润的一部分上缴国家。此时改革的重心转变为改变企业经营体制,实现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即企业的所有者不再自己管理企业事务,而是交给管理层,其实这就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第三阶段:主要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实现公有制形式多样化(1992年-2005年)

何为现代企业制度,即政府逐渐退出行政权体制管理的舞台,而是精简行政,实行政企分开。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全体公民,而全体公民由政府来进行代表,政府又由少数政府官员来代表。因此,纵观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政府的意志是逐级递减的,充分让企业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

第四阶段:重心在于深化国有资产体制改革,实现管理科学化(2005年至今)

从2005年起,我国国有企业股权分置制度的改革开始起步,标志着中国国有企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立足于中国经济的特殊性,调整所有制结构,实行从单个企业改革转向整个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

二、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国有企业现代产权制度尚不完善

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但是我们必须明确国有企业现代产权制度发展的方向。即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全体公民,全体公民委托政府代表人民意志,政府委托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实现管理。但是现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仍然有以下缺陷:第一,表面的产权多元化。由于采取分立改革的形式,大量的不良资产(甚至是有毒资产)遗留在母公司,没有实现母子公司的良性互动。第二,股权分散化。大部分国有企业实行改革过程中,将产权分散到员工,不仅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反而造成了产权主体虚置。

(2)管理体制缺陷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一些代表政府利益的政府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贱卖国有资产,与内部人合谋,企图侵吞国有资产。从而国有企业股东的利益完全操纵在“内部人”的手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由于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让这种合谋行为大行其道,管理体制的缺陷让国有资产流失。

(3)重量轻质的战略布局

我国国有企业以中小国有企业的数量居多,而且分布分散,格局也不完善。同时,国有经济分布行业分布分散,并且国有企业依法规范有序退出市场的机制也不完善。大量国有企业的成立加重了国有资产管理委员的负担,仅仅重量轻质,造成国有资产分散。应该朝着战略集团的发展方向演进,比如中国南车集团和中国北车集团的合并,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让国有企业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1)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

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全体公民,更具体化是为争取自由发展而进行社会变革的劳动者。他们具有强烈的认知和解决中国经济矛盾的愿望,将其个体意识概括成为街机意识,并对中国矛盾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2)加快顶层设计方案的出台

顶层设计方案包括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国资委的职责、央企的划分等内容,而中央企业深化改革,加快企业重组整合步伐的思路或许也有新的变化。我们应将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按照分类进行监管,具体可分为公益性和竞争性国企。同时在遵循市场化原则的基础上,将在国企分类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特别是竞争性国企将进一步向民企等多种所有制资本敞开大门;另一方面,国企的并购重组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仅国内市场上的兼并重组加速,海外布局也将循序推进。

(3)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择机制

以往以行政集权体制选择国有企业经营者,是国有企业发展中的毒瘤。我们应该完善以市场方式配置经营者的国企经营者选择机制。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市场。坚持和完善以市场方式配置国有经营者的机制,就应建立经营者市场。同时,实行市场准入和优胜劣汰机制。第二,以竞争方式选聘经营者。政府应根据国有企业的实际状况,分门别类地制定一系列可操作性的经营者选任制度。如,任职资格证书、评价体系等。第三,取消国企和经营者的行政级别。要把经营者作为职业经营者来看待和管理。同时,充分发挥董事会的权力,让其发挥管理者的作用。

(4)有效化解产能过剩

那些快速推进国企改革的地区和行业值得关注。例如,决策层正在推进石化行业的国企改革,能源行业(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可能紧随其后。随着产品和能源定价机制日益市场化,民间和外资资本有望在石化和能源领域迎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在铁路等交通设施和公共事业领域,改革的重点可能是调整价格以及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在竞争性行业和存在过剩产能的行业,改革的重点可能集中在出让和重组国有资产。到目前为止,上海和广东等地区已公布国企改革的具体方案,并已开始推行,其他省市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陆续敲定最终方案。(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其君.探析我国国企产权制度改革[J].经营管理,2011.

[2]张云梅.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与展望[J].观察视界,2010.

[3]王飞博.浅谈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改革[J].实践与探索,2011.

猜你喜欢

发展方向国有企业改革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改革创新(二)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