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探索

2015-05-30王洪

中国市场 2015年26期
关键词:特色经济服务

王洪

[摘要]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应该主要体现在服务地方上,既体现地方经济发展方向又能满足其发展需要,承担起为地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重担,同时还要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担当主力军。

[关键词]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办学特色

[ DOI]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26. 032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地方高校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超过95%,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推进及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正在逐渐增多,特别是在新建的普通本科高校中,大部分在地市一级城市,地方高校的数量和办学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地方高校起点高、发展迅速,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良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地方高校发展迅速的根本原因,地方高校在各方面取得相当成绩的同时,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如办学定位不准确,学科及专业建设针对性不强,社会服务意识差,特色不鲜明等问题。这是地方高校在良好发展机遇面前所面临的困难,也是制约地方高校更快更好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地方高校特别是新建院校如何解决这些办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准确定位,依托地方,走全面服务地方的道路,在全方位服务地方的过程中明确和凝练出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以此来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及影响力。

1、彰显地方特色的服务内容

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使命,全国普通高校的绝大多数在地方,而地方经济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是地方高校始终应树立的基本办学理念,办出特色是其最终目标,也是其根本出路,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在服务的内容、形式及服务的力度上必须有所创新和发展,真正做到双赢互利,相互促进,这才是服务地方,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办学特色。地方性高校切实为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服务好,起好咨询、论证、决策的参谋作用,不仅是高校自身的功能与职责所在,也是学校实现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学校培养办学特色的可靠出路。

1.1服务地方经济

服务地方经济是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服务的重点。地方经济相对于大城市及省会城市来说要差得多,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国内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城市化水平空前提高,地方经济也取得长足发展,但和成熟的国际化大都市及省会城市相比,地方经济在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这与我国长期的传统农业大国有关,绝大多数地方经济仍然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工业、第三产业相对滞后,经济规模小,缺乏竞争力,虽然许多地方提出了建设工业化城市,但由于信息、交通、人才等因素的影响,发展相当缓慢,甚至是举步维艰,所以地方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地方高校的任务也就显得更加任重而道远。

高校是高层次人才最集中的地方,地方高校尤为明显,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以此作为突破口来搞好服务。首先要在思想上作根本性的转变,高校特别是高校教师要从传统的研究思维及模式中解放出来,搞科研不仅仅是为了评职称,而要以地方经济为立足点,积极参与到地方经济建设中去,关心地方政府的经济决策,直接参与到基本决策研究中去,为政府经济决策的各个阶段提供智力支持。企业作为地方经济的载体及主要支撑力量,在生产及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地方高校科研机构应当充分利用人才及设备的资源优势与企业直接对口解决一些问题。高校、政府、企业甚至是农业生产者相互联系,共同发展,以达到双赢互利,共生共荣。这不仅体现了高校的基本职能,更能体现出其办学特色,这不仅有利于高校的开放与创新,使高校的声誉与地位日益提高,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而地方经济实力的增强,又为地方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建设是中心,可持续发展是关键。服务地方经济既要迎难而上,更要坚持不懈,这就要求高校要在服务的层次和效益上狠下功夫。因为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地方经济总会有它自己的一些特征,地方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要与地方经济的现状特征紧密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研究本地区人才市场的供求变化,在校内专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培养对口的专门性应用型人才。

1.2服务地方教育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服务地方教育,提供人才是关键,地方高校中,有相当数量的是师范类院校,这是服务地方教育的主力军。同时服务地方教育应当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服务,最核心最根本的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是主要对象。

(1)服务基础教育。服务地方教育,其中基础教育是核心,地方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硬件条件差,师资缺乏,再加上观念陈旧等因素,教育水平相当落后。高校肩负着改变农村教育认识的责任,要他们充分认识到搞好教育,学知识才是改变现状的根本出路。当基础教育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徘徊的时候,我们所需要做的就不仅仅是改变他们的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地方高校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发扬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勇于探索,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

(2)服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本身就有地方性的特征,所以服务职业教育首先必须了解地方职业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与高等教育的服务不同,职业教育地方性、行业性更强,最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发展迅速,职业技术人才缺乏,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有许多共同点,所以地方高校为职业教育服务更多地体现在资源的共享,这包括软硬件条件相互利用及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和互补,当然地方高校应做更大的努力。

1.3服务地方文化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重要。要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不能没有文化,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的年代,文化更重要,文化的经济蕴含越来越浓,文化在一个地方,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地方高校应在地方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高校作为高智力人才聚集地,应当引领社会的优良风气,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当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的基地,成为模范。

当市场经济的大潮来临之时,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意识观念正发生急剧变化,服务地方文化也可以说拯救文化成了当务之急,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变革,我们的文化经历着一场洗礼,这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这种尚未成熟的现代城市与传统文化的冲突问题成为了高校服务地方文化的落脚点,地方高校在地方文化的培育,形成及吸收净化过程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及示范作用,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更好的结合,而不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在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中迷失方向。

2、发挥学校优势的服务方式

2.1经济层面的服务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服务意识,了解地方实际,明确服务的任务,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更主要的还是要创新服务的形式,以当前国内外的服务形式结合地方实际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与企业合作,创办研究中心,实现高校研究与地方经济社会及企业间的良性互动,充分挖掘地方经济优势资源形成科研特色与产业支柱,解决企业生产及地方经济发展中一些实际问题。②校企联合办学,实现资源互补,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变。与企业联合办学,可以更直接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③开展校园科技活动,为社会及企业服务。与企业共同开展各类科技活动,使学生、企业共同了解科技前沿及社会所需人才,学生能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并积极参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④成立研究咨询机构,为地方政府及企业决策服务。政府在制订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在制定实施国家经济政策的过程中,会碰到一些突然的这样那样的地方性问题,这些平时没有准备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依靠高校常设性研究机构。

2.2教育文化层面的服务

文化依靠教育得以保存、传递和发展,教育是传递文化、保存文化的载体,是发展文化的重要源泉和动力之一。教育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既需要教育来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发扬文化,同时我们的教育成果亦通过文化来体现,发扬传统文化,抵制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低俗文化,就必须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这一赋予必须靠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共同的方式改变我们的基础教育现状,提升传统文化,这一途径只有高等教育,所以高校为地方基础教育及地方文化的服务可以通过一个共同的途径来实现。

(1)为地方基础教育和文化行业培养专门人才。由于地方受地理位置、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引进高层次专门人才较为困难,这样就把地方与省会及大城市拉大了距离,既然引进有困难,人才又不能少,那得靠什么,靠地方高校,为地方培养各类所需人才是地方高校的责任与义务,也是地方高校实现其价值的根本途径,更是地方高校凝练办学特色的最强点。

(2)设立专门研究所研究地方文化和开设地域文化的特色课程。文化已逐渐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地方文化影响着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强调的服务是一体的。地方高校处于特定的地理和社会环境,给其研究地方社会文化提供了相当便利的条件,高校在为地方服务的方式上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是可取的,只有专门的机构相关稳定的高素质的专职人员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去,文化服务才有可行性,也才能落到实处。同时开设专门特色文化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品质,这无疑是传承和提升地方文化的一个好方式。

(3)面向“三农”,搞好“三下乡”。高校首先要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向周围社区开放,同时要把“三下乡”活动建设成为有专人负责的、长期性的、稳定的一项活动。服务“三农”,搞好“三下乡”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主要通过以下一些方式来实现:科技方面可以通过建科技示范园区,成立技术咨询服务站等方式来实现,以骨干教师和专业优秀学生为核心,充分利用校内及地方资源,建立科技示范园,在园内实现科技的交流和传接,实现科技下乡的目标。教育文化方面的下乡以短期支教,搞好继续教育为主,定期搞好文艺演出等。高校的青年教师上岗前有计划地到农村学校锻炼一年,这样既起到了锻炼青年教师的目的,又为一些地方学校带去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地方高校既要针对地方中小学教师的学历知识结构搞好教育,又要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及教育思想、方法、技术的等一些教育行业的发展动态进行教育。

大学所具有的科技资源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大学所具有的优秀文化资源,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大学所具有的智力资源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咨询或参谋作用;大学的人才资源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引领作用;大学的精神追求,尤其是对真理的追求,具有凝聚人心、牢不可破地保护着社会良知的作用。如果大学所具有的资源优势能够很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它不仅能提高资源的效用价值,而且能够提升所在地市和地方的知识品味、文化品位、精神品位和环境品位。从大学的社会功能来看,大学的特色可以从育人、科研、服务方面去建设,以大学的组织运行这个角度看,可以从学校定位,学科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去体现学校的特色。搞好服务地方可以建设成为高校的特色,而且是最大的特色。既然是服务地方,就必须从服务和地方出发,要搞好服务还要处理好地方性。特色的形成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形成的,需要长期的,几代人的努力,形成特色,学校的定位首先要准确,因为高校不论是科研还是教学都是围绕着学校的定位和指导思想出发的,特色需要创新,更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默默无闻的奉献,如果学校在服务地方上坚持不懈、勇于创新,那么办学特色的形成就指日可待。(上接P23)力于提升城市的宜居水平,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绿化的覆盖面积,始终关注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如开展炎山水资源保护工程,实现人口饮用水安全的目标,同时加强对整个生态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城市的总体发展实现科学规划,生态优先,关闭或者限制一批矿场,杜绝和限制对环境有危害的产业和行业,鼓励以青山绿水为主的生态建设工程,同时适度建设一批人文景观项目;在村镇管理方面,积极推进绿色村正、生态村镇的发展指导方针,发动群众更多地投入到绿色种植的美化环境的活动当中;提升长乐市的交通状况,改善人们的出行方式,加快建设高速公路项目,高铁项目以及快速路的建设,打造真正的宜居城市,便利于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3.4发挥区位优势,提升整体竞争力

长乐市应该积极利用好其所面临的空港、海港以及河港等三大港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港口物流园区的优势,扩建港口码头,依托与福州的联系,快速推进转港和内贸港的规划建设。在航空港的规划建设当中,应该参考国外在航空港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升航空港的吞吐能力,加快建成国际化的航空港枢纽,针对港口建设的投资,可以积极采取融资的方式,实现国际港的早日建成运营。

3.5科学发展,实现多元化产业之路

发展特色农业,如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走集约化的农业之路,以科技带动农民增收,以科技带动整个长乐的农业经济发展,这是其一;其二,积极改造和升级长乐的纺织产业,通过装备升级、技术更新以及人才引进等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推动,打造长乐的纺织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其三,加大电子信息产业的研发力度,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进行5G、物联网、智能移动终端以及其他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其四,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积极改造目前长乐的能源结构,支持一批新能源企业的改造升级、技术改革和融资需求;最后,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依托海峡西岸经济带的优势,发展动漫产业、游戏产业,做大做强长乐的文化创意产业,并形成一定的国内外知名度。

4、结论

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省会城市的窗口——福建长乐市,其县域经济发展历经数十年的积累,已经有了较为雄厚的实力,并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的百强县行列,这个事实则正好说明了长乐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但近年来的经济放缓,与国际国内的大环境有关,当然也与长乐市本身有关,这就需要长乐市的领导班子能够积极地为长乐经济的发展谋出路,而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则能够有效促进长乐市的县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本文所进行研究正式基于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之时,因此本文的论述将能够为长乐市的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作用。

猜你喜欢

特色经济服务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特色种植促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中医的特色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完美的特色党建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