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作业创新设置浅析

2015-05-30蒋紫君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认知规律作业批改

蒋紫君

摘 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对作业进行内容设置和批改两个方向的创新、转变,才能全面保障作业起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作用。联系教学实际对如何创新设置初中数学作业进行讨论与分析。

关键词:认知规律;创新设置;作业批改

作业是巩固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契合学生认知和发展的作业设置能帮学生查漏补缺,也能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展现给老师,便于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作出教学调整。因此,笔者认为初中数学作业改革务必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契合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下面,我们结合一线教学来分析一下如何创新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一、内容创新设置

为了吸引学生主动完成作业,更为了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我们一定要摒弃简单的课后习题作业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参照学习内容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和设置,如此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拓展作业内容设置:

1.设置开放作业,牵引学生兴趣

作业设置只要抓住趣味性和开放性两点,就能有效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和学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迁移能力的目的。这就要求一线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内容,以期使作业以灵活、趣味、开放的形式起到启发思考和延伸学习的目的。开放式作业可能没有固定答案和探索途径,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去收集数据,然后通过整合、猜想、求证来体验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善于联想、敢于创新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譬如,在教学“图形的初步认识”时,我们可以如此进行趣味开放的作业设置:(1)让学生搜集一些由平面图形(如圆、三角形、直线等)组合成的精美图案,并打开思路自己创设几幅拼图。(2)用橡皮泥捏一个金字塔模型,并分別从不同的面和角度进行观察能得到什么图形?(3)三棱柱有几个面?其侧面的形状是三角形吗?侧面的个数与底有什么关系?(4)你能用六个钉子和一条毛线来制作一个棱柱,并让棱柱上下底的形状和大小一样吗?这样设置活泼开放的作业,能打破学生的传统思维,使他们在兴趣的牵引下完成动手实践和深入探索,大大提升了作业效果。

2.巧设实验作业,鼓励观察想象

实验型作业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获取知识和技能。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先设置观察作业,让同学们产生思考猜想,然后通过实验探索验证自己的想法,以此来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比如学习完“因式分解”后,我们可以先让同学们观察x2+4y2-4xy分解因式的解题方法,然后思考假如是这道题:-x2-4y2+4xy怎么分解呢?同学们转换思维得到解决后,我们可以进一步设置 (x-m)3-m(x-m)如何分解?这样一步步引导同学们通过最初的简单解法,逐渐深入,从根本上多角度认识因式分解的各种解决方案,达到迁移知识、生成运用能力的教学目的。

3.结合生活实际,设置课题作业

课题作业是综合性作业。同学们系统学习完一个知识点后,我们就可以整合教学内容截取生活现象,设置课题作业,让学生通过收集数据、分析问题,最终完成作业,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初步学习概率知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询等方式去分析和探索一些常见的概率现象,再和同学们交流。总之,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利用网络的优势,收集有关数学人物事迹、数学常识等都是拓展研究内容的关键。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

二、作业批改改革

1.典型批改

囿于课堂时间限制,我们可以选比较典型的作业设置进行批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1)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阅。(2)收集作业中做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3)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向老师反馈优秀的作业布置内容,有利于老师转变作业布置的方式和内容。

2.互动参与

要想让学生通过作业吃透知识,我们就要让同学们参与到作业批改中来,这样能缓解教师压力,更能引导学生全面地认知知识,弥补漏洞。具体操作中我们要选择班级小组内的一名同学的作业进行批改,然后进行小组间的互相评价和作业修改。当然小组长的任务就是要根据教师批改的“其中一名组员”的作业情况进行作业修改活动的组织。为公平起见,教师应该轮流批改组员的作业,还可以任意抽取一组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作业情况。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作业设置一定要能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能体验知识的要点和发展,这样才能通过内容设置和批改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产生积极效应。我相信,只要以生为本,我们的作业设置一定能起到迁移知识、生成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建东.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形式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6).

[2]赵遍红.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作业设计初探[J].新课程:教师,2010(2).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认知规律作业批改
莫让批改作业成为你的“包袱”
幼儿教育教学中的随机教育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设计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巧用评语,优化数学作业批改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
浅析初中数学作业的作用
基于学生心理的数学概念教学探析
高中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策略研究
数学作业批改中评语使用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