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语文课本资源 辅助中考作文复习

2015-05-30陈燕香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仿写素材课文

摘 要:新课程的语文课本,所选课文贴近社会生活,富有人文内涵,便于借鉴利用。在中考复习中帮学生理一理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技巧,语文课本一定要好好利用:一是分类整理课文,形成素材网络;二是活用课本素材,充实作文内容;三是学习课文写法,进行仿写练笔。

关键词:课文;素材;作文;仿写

翻阅近年《上杭县中考优秀作文选》,不时看到此类文段:

朦胧中,芳香扑鼻。是满园春色中,那枝出墙红杏所透露的甜美?还是夏日荷塘里,那伫立着蜻蜓的小荷所溢出的清幽?是重阳菊花怒放,所散发出的怡人淡雅之气?还是冬日踏雪寻梅,那凌寒傲雪的山园小梅浮动的缕缕暗香?……

怀揣着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去“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品“荷笠斜阳,青山归远”,忆“黄梅时节,棋子灯花”,便不觉感慨语文的精彩如细雨过后的梧桐,洗去了浮华,透出了新绿,让我的心归于平和,思想得以过滤。(《语文是怎样精彩的》

美在刘禹锡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清幽处,在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中,还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里……这就是美的源泉,叫感受。(《美是怎样产生的》)

在看过许多大同小异的文章后,此类文段令人眼前一亮。在不少学生苦于作文“无米下锅”的困惑中,此类作文无疑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读写要结合,作文可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上的资源!在中考复习中帮学生理一理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技巧,语文课本一定要好好利用。

一、分类整理课文,形成素材网络

素材系统的分类大体上可以参照名言警句书籍的分类,如立志篇、修身篇、美德篇、真理篇、爱国篇、友谊篇、勤奋篇、创新篇、情感篇……例如,对于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我们大体上可以把它们分成以下十类:

1.生活情趣篇:《陳太丘与友期》《童趣》《咏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战争篇:《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学习篇:《〈论语〉十则》《伤仲永》《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

4.治国篇:《大道之行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课本中的古诗词篇目较多,更要进行分类整理。例如,按诗歌的主旨可分为:

1.反抗异族入侵、报效国家:如杜甫《春望》、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文天祥《过零丁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关心百姓疾苦、忧国忧民: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石壕吏》、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白居易《观刈麦》。

3.赞美祖国河山、热爱大自然: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王维《使至塞上》、韦应物《滁州西涧》。

……

二、活用课本素材,充实作文内容

素材分类整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写作时活用其中的名句和事例,充实文章的内容。例如,关于“雨”的古诗词,我们就学过范仲淹的“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张志和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假如把它们归入到素材库中的一类,待要写作跟“雨”有关的内容时,就自然很容易派上用场。特别是写议论文时,学生常常苦于没有论据,这时就可以先想想:曾经学过哪些这方面的课文?这些课文中的哪些事例和名言可以活用?例如,要写一篇关于爱国主题的文章,在语文课本中的例子就有:不辱使命的唐雎、替父从军的花木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僵卧孤村尚思报国的陆放翁、弃医从文的鲁迅、“两弹元勋”邓稼先、上“最后一课”的韩麦尔先生等等。

素材活用的主要方法是引用、化用和改用。请看这篇题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辩》佳作中的如下语段: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疑问可以层出不穷,答案自然也可以丰富多彩。就如同“长安远,还是太阳远”的问题。答曰“太阳远”是因为“只见有人从长安来,却未见有人从太阳来”。答曰“长安远”是因为太阳抬首可见,长安却遥不可及。这虽是儿童戏语,然而却正说明面对事物要敢于想先人之不敢想,才能广开思路,有所创新。古今中外,如此事例举不胜举。

同是针砭时弊,曹雪芹就选择了以悲剧醒人,蒲松龄却选择了以鬼狐警世;同是面对滔滔流水,李煜想到的是故国的残垣断壁,而苏轼想到的是“大江东去”中建功立业的三国周郎……

在这两段话中,作者先化用《两小儿辩日》的故事,然后引用语文课本中曹雪芹、蒲松龄、李煜、苏轼等人物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答案可以丰富多彩”这一观点。读写结合,活学活用,可谓到家。

三、学习课文写法,进行仿写练笔

平时我们总认为没有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写作,其实,一篇篇经典的课文,一个个精彩的语段,就是最好的老师,它教我们怎样观察社会,怎样安排结构,怎样运用语言。这些范文,既应该成为学生加深文化积淀的材料,也应该成为他们提高写作水平的范本。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优势,在中考复习中联系学过的课文,指导学生仿写练笔,达到既巩固阅读知识,又锻炼写作能力的目的。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仿其意(即立意、中心)。例如联系《背影》《我的母亲》《藤野先生》等课文,可让学生写写自己的老师、父母或其他长辈,表达对他们的敬爱或怀念之情。

二是仿其式(即思路、结构)。例如联系《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第二段,模仿其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叙述格式写一段话;联系《春》用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段的结尾方式,模仿着写一个精彩的结尾。

三是仿其法(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例如联系《海燕》《爱莲说》等课,可以仿其比喻象征、托物抒情的手法,写一写周围事物;联系《春》这课,仿其情景交融的写法,完成以《夏》《秋》《冬》为题的写景作文等。

实践表明,学生用仿写法完成的作文,形式上与原文是那么相似,但内容上又不雷同,这不正是读写结合的成果吗?

总之,如果在中考复习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课本资源,引导学生读写结合,相信学生作文内容不充实的问题可以得到较好解决,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得到较快提高。

作者简介:陈燕香,女,1970年10月出生,函授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在CN级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篇,有多篇论文收入市、县级汇编。就职于福建省上杭县蛟洋中学。

修改、推荐者简介:李德邦,男,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龙岩市第一批“名师”,现任上杭县初中教研室副主任、语文教研员。已在国家级、省级CN专业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两篇分别获全国论文比赛一等奖、科研成果二等奖,一篇被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参与编写出版多部教辅书籍。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仿写素材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怎样引导小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德育教学的基本策略
素材与广播电视之节目关系探讨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挖掘阅读教材, 实践英语仿写
探究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