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行动研究中改进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方案

2015-05-30赵奕民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行动研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我校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中,为了考查制定的数字图像处理能力培养课程方案是否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采用了行动研究方法进行检验、反思与改进的过程。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  课程方案  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06-02

我校在开展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中,选择了平面设计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为研究内容,利用三轮行动研究对课程方案进行了检验与改进。

在行动研究之前,我们做了如下一些工作:

1.构建了数字图像处理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图如下表1-1和1-2所示:

表1-1数字图像处理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图

表1-2 模块一 photoshop CS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操作

其余略。

2.以一体化、程序化为原则开发教学材料,如下所示:

3.开发网络教学支持环境。

4.设计利于技能形成的模仿操作、技能形成和技能内化三段式教学流程。

在第一轮行动研究中我们主要检验图像处理能力结构的合理性、教学材料结构是否满足教学需要、开发的教学网站是否能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技术支持:

1.仍有大部分学生只能做到模仿教师的操作,在完成拓展练习时对教师和其他人的依赖是显而易见的。

2.教学材料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教材对我们期待的学生三维能力目标培养教学几乎起不到作用。

3.开发的教学网站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学生们更倾向于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网络教学环境只起到了书本知识和操作步骤传递的功能,因此在这一轮行动研究后期,教学网站基本停用。

针对这一轮行动研究所暴露出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讨论:

1.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对专业技能的能力目标理解不够,缺乏与工作实际和个人能力发展阶段的联系;

2.开发的教学材料缺乏实际工作情境的创设,知识与技能没能有效联系;

3.对于全日制中职技能教学,本研究开发的教学网站几乎没有存在的实际意义;

4.教学活动通过怎样的设计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在开展第二轮行动研究之前,我们对第一轮行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如下一些改进:

1.将中职学生数字图像处理能力划分为:一般能力——单项技能——綜合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个层次。

层次1是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一般能力;层次2包括基础知识、操作知识和操作技能三部分内容;层次3是对层次1、层次2内容的概括和整合,相当于通常所讲的技术专家的经验,属于心智技能的基础部分;层次4是调节学生对数字图像进行诊断活动的内部组织起来的心智技能,相当于通常所讲的认知策略。

2.按照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确定教材结构排序。见下表1-3所示:

表1-3教材的能力结构排序表

3.教学过程中不再开发使用教学网站,学习资料以本研究开发的教学材料和教室中设立的“资料柜”形式提供给学生,学生作品通过教学平台和QQ上传。

4.设计以数字图像处理职业活动为导向,适合学生小组讨论,体现学习自主性的教学活动。

在第二阶段研究中,我们在试验过程中多方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不断地进行反思,并与被邀参与研究的教师共同讨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出如下结论:

1.学生可以顺利地模仿并完成专项拓展练习,但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仍然表现出能力的欠缺。

2.由于能力目标的进一步明确和教学材料的工作情境化设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目标性明显提高。

在这轮行动研究中,解决了学生在专项训练中遇到的定向知识不明确的问题。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需要重点解决如何促进学生形成专家技能的问题。

因此,在开展第三轮行动研究之前,我们又做了如下的工作:

1.我们对诊断数字图像处理问题进行定向内容归类(如图1)。

图1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能力结构系统模拟图

图2 数字图像处理活动的心理诊断程序

2.将数字图像处理心理诊断程序的形成作为中职学生数字图像处理能力形成的最高层次。

3.补充和整理以培养学生数字图像处理心智技能为目标的学习材料。

4.每到单元结束时提供反馈-矫正评价。

这一轮行动研究后,我们通过观察、讨论与反思,得出如下结论:

1.心理诊断程序的建立和反馈-矫正评价手段的实施帮助学生们建立起完整的心理诊断程序,从而实现了专家能力的养成。

2.在教学反馈—矫正环节中提供更多的帮助使得学生的反馈—矫正环节进展顺利。

通过三轮行动研究,我们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中,基本确定了有效培训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数字图像综合处理能力培养的课程方案。

参考文献:

[1]冯忠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2]时勘.心理模拟教学的原理与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10月.

[3]时勘.现代技术培训心理学——心理模拟教学·原理·方法[M].云南教育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3月第一版.

[4]潘菽.教育心理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3.

[5]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6]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作者简介:

赵奕民(1975-),女,汉族,山东滨州人,现任职于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高级教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教学设计。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培养行动研究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大气探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