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应不拘一格

2015-05-30过玲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游戏活动课堂教学

过玲

【摘要】学生活动充分,是高效的课堂实践活动的表现。发现法就是能让课堂实践活动高效的法宝。发现法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思维力和意志力的培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发现法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29-01

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实践”一词共出现40次。该词出现的次数之多、频率之高,充分强调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形式大于内容的实践,往往是低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活动充分”,就是高效课堂实践活动的表现。笔者认为,发现法就是能够让课堂实践活动高效的至胜法宝。

发现法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思维力和意志力的培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创设支点,提供学生产生好奇、发现问题的平台

课堂提问,设置需集中且有针对性。“主问题”能建构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向深度探究。比如学习《月迹》时,“弟弟、妹妹和‘我对月亮的评价,你最喜欢哪一个?”问题一提出,学生讨论积极热烈,并自然地走入文章主旨的探究,有提纲挈领之用。在这样的创设下,学生的回答积极且内容丰富。施彧同学更是创造性地说,“月亮是个好”中这一“好”字,就是“女子”二字的合并,所以月亮身上也就涵盖了女子所具有的一切美德——纯洁、善良、奉献、美丽、宁静……应该说,有了巧妙问题的铺设,学生的回答也就更具创新性。

二、夯实基础,帮助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习《黔之驴》时,学生迅速疏通文言加点字,不过为了“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中的“乃”字,全班引起大讨论。学生中一派主张“于是,就”,一派主张“这才”。借此契机,我立刻安排两派同学辩论。辩论进行得异常激烈,最终“这才”这一解释完胜,一学生发言精彩,他说:“上文老虎步步为营,‘荡倚冲冒,查探驴子的底细,在纯熟的思考和步步为营的试探后,老虎深刻地认识到驴子外强中干的本质,于是果断采取行动,吃肉剔骨,威武勇猛,干净利落,用‘这才点明了这一充满智慧的试探过程,而‘于是,就只简单表示承接作用,没有这层深意”。此言一出,班级同学自发鼓掌,我的内心也为他们骄傲。这堂课后,我开始致力于帮助学生一起夯实文言文基础,理清一些重要实词和虚词的作用、意义和使用的语境,以本课为例,帮助学生建构起古文学习的知识体系。

三、巧用“游戏”,让原本较枯燥的内容富有趣味性

学生问题的产生需要建立在对知识点产生兴趣的基础之上,学生如何产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呢?“游戏”就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不过,游戏在课堂上的高效实施关键还是在于老师的教学设计。游戏在课堂上虽只有短短十多分钟,但老师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

1.明确教学目标,并将目标细节化、可操作化。游戏的原则及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实现教学目标。

2.控制游戏活动时间。游戏时间不宜过长,以8-15分钟为宜,主要视具体教学目的和内容而定。若时间过长,语文课会变成活动课;时间过短,无法激发学生兴趣,两者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

3.游戏规则和指令,教师要清晰、精准地发出。清晰的规则和奖励机制是课堂秩序的保证。

4.教师要确保课堂开展的有效性。游戏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年龄、性格等因素考虑进去。在游戏设计时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确保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

比如,上《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已经通过解读,把握了皇帝、骗子、众大臣和百姓等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发出游戏的指令,学生兴奋异常,争相扮演各个角色,皇帝、骗子、众大臣、骑士、小孩等角色一抢而空,连本来文中没有出现的侍从、侍女、旁白等都由学生创造性地扮演,并表演到位,人物语言和动作恰到好处,使学生加深了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学习,也使得游戏的设置发挥了极好的效果。这一“课本剧”游戏就是一次高效的游戏设置。这样的游戏,人人积极参与。在游戏中,不仅学生学到了知识,又使生生、师生之间加厚了情谊。

当然,在课堂实践活动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发现”,不拘一格地为学生创造发现的条件,充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平时更要切实提高自身的備课能力、应变能力和课堂掌控力;在学生评价方面,教师也要尽量排除主观因素,客观评价学生;对于一些次要的知识点要及时关注。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中,还可以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只要能够促进学生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就应该不拘一格。

参考文献:

[1]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游戏活动课堂教学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爆笑游戏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