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职农林类专业“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讨

2015-05-18肖姣娣

企业导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农林教师队伍职业

肖姣娣

摘 要:文章在阐明“三师型”教师内涵与地方高职农林类专业建设“三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建设“三师型”教师队伍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三师型”教师;教师队伍建设;地方高职农林类专业

所谓“三师型”教师,是指既能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较好地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同时还能帮助学生结合专业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或职业设计的教师[1]。亦即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职业技术资格证+职业(或就业创业)指导资格证“三证一体”的教师[2] 。

一、地方高职农林类专业建设“三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意义

(一)是培养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的新型实用型人才的根

本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地方高职农林类专业,承担着为区域新农村建设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新型实用型人才的神圣使命,而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使命,必须依靠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来不断推进。 “三师型”教师凭借其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教学能力及实际工作经验,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紧密对接生产一线,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与灵活性,让学生更能够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二)是提升农林类专业吸引力与竞争力的最佳选择。近年来,农林业专业一直处于招生的弱势专业,部分学生甚至对就读农林类专业存在抵触心理或就业职业偏见,使农林业专业缺乏吸引力,通过“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让教师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农林类专业发展前景与国家相关就业创业政策,疏导好学生就业心态,做好相关领域职业定位与发展规划,并提供后续的就业或创业跟踪服务,这对于消除职业歧视,让学生树立立志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良好愿望是非常重要的。

(三)是改善新时期高职农林类专业教师素质结构的必然

要求。随着新时期社会对高职类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不断变化,对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教师的素质结构与岗位职责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除了传统的教书育人外,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国家方针政策,关注相关专业领域内各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与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变化,以便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密切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观与职业理想,给予学生就业、创业或升学方面正确指导和帮助,使其尽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同时获得较好发展。

二、地方高职农林类专业建设“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基本策略

(一)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提高认识。现今,新农村建设为高职农林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时代机遇,但也面临着招生难度大、就业质量不高的双重困扰。要解决好目前的困难,需要各院校、各专业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是地方高职农林类专业发展的生命线,而教师素质与水平是影响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要素。因此,高职院校领导班子和教师自身必须从思想上达成共识,高度认识“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专业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与必要性,把建设“三师型”教师队伍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制订切实可行的“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近期目标和中长期规划,以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深厚、专业技能娴熟且能为学生扎根农林行业提供职业指引与后续服务的优秀“三师型”教师队伍。

(二)构建多样化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平台,强化教师在职培训。地方高职农林类专业主要以培养服务“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技能技术的实际应用性,因此,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必须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一方面,要经常选派教师深入农林行业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把握市场动态,不断更新、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教学计划;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多进行挂职锻炼,可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直接参与到农林行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中去,通过直接参与行业企业的技术革新与技术改造,以切实提高实践工作经验。

(三)聘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库。就现阶段而言,积极推行“引进来”战略,聘请生产一线的行业专家、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不失为一种良策,这样既能弥补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还能把农林行业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等带进来。而要达到这一效果,各学校或专业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严格的聘任制,要求所聘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除承担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指导外必须参与到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中来。

(四)推进校企(或校村)一体化合作办学力度与深度,切实提高教师实践经验和水平。走校企(或校村)一体化合作办学之路,是我国高职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从当前高职校企合作实际来看,企业(或村镇)参与高职教育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合作尚停留于合作协议等文件表面,缺乏一体化办学的实际行动。对于高职农林业专业而言,当务之急就是要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切实推进校企(或校村)一体化合作办学的力度与深度,鼓励教师结合企业(或村镇)实际需求开展课题研究,鼓励教师把“项目”进入企业(或村镇)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走出一条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的发展道路,从而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三师型”的教师队伍。

(五)引入竞争与激励机制,逐步推行“三证上岗”制度。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或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是由学工处来完成的,这种脱离学生专业背景的大众化指导模式明显缺乏针对性与个性化特征,而建设“三师型”的教师队伍就是要实现学生专业学习与职业(或就业创业)指导于一体,通过把学生的职业(或就业创业)指导贯穿于三年的高职专业教育中,让教师在常规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个性、爱好、特长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或就业创业)引导与指导,学生也能够结合专业提前进行就业或创业预体验,以更好的找准自身的发展优势与潜力。当然,职业(或就业创业)指导的责任交由专业教师,无疑是给教师们增加压力与负担,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引入行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把“三师型”素质培养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职务聘任与晋升、福利奖金待遇等挂钩,把高校教师资格证、职业技术资格证、职业(或就业创业)指导资格证“三证“摆在同样重要的位置,逐步推行“三证上岗”制度,以激励与鞭策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

结语:地方高职农林类专业承担着为区域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实用型人才的神圣使命,而教师在实现其人才培养使命方面发挥着的关键性作用。建设“三师型”的教师队伍,将有利于推进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专业吸引力与竞争力,也有利于改善教师自身素质结构与水平。而“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学校、政府、企业、教师、学生等多方参与,密切配合。只有这样,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才能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社会的筛选,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列。

参考文献:

[1] 宋海宁.高职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J].教育与职业,2009(15):42-43.

[2] 王丽丽.高职院校“三师型”教师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内涵[J].北方经贸,2012(10):157.

猜你喜欢

农林教师队伍职业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