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及相关羡余现象——以消息导语为例

2015-05-14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主位导语平行

李 杰

(南通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新闻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及相关羡余现象
——以消息导语为例

李 杰

(南通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语篇的主位结构是对句子进行实义切分所得到的一种组合形式。从功能角度考察,句子由主位和述位两部分组成。实际语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它们各自的主位述位之间会发生种种联系和变化,通过主位之间的推进,形成不同的固定模式,这就是 “主位推进模式”。新闻语篇的消息导语具有特定的主位推进模式,其复现的成分具有羡余性质,它们的出现频率和方式受到了传播媒介和认知规律的制约。

新闻语篇;主位推进模式;消息导语

布拉格语言学派创建人马泰休斯(V.Mathesius)提出了“主位结构”的理论,即对句子意义进行实义切分的组合分析。该理论认为,从功能角度看,句子由“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两部分组成。“主位”是句子的起始部分,是其余部分叙述的出发点、表述对象和基础,“述位”是对主位进行叙述、描写和说明。实义切分视角下的句子,总是处在具有一定上下文关系的语段、语篇之中,也是语篇编码者为突出一定语境中的某些信息内容所作的一种信息配位。[1]37分析句子的主位和述位,有助于了解句子内部的信息分布格局,探索句子成分各自的具体功能。

每一个句子都有它自己的主位结构。实际语境中的各类语篇绝大多数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构成,它们各自的主位述位之间会发生种种联系和变化,这就是推进(progression)。随着这种句子之间主位的推进,特定的语篇才得以展开,构成一个意义完整的整体。[2]45

语篇语言学认为,各类语篇中的主位推进、变化具有一定的基本模式,即“主位推进模式”(patterns of thematicprogression)。其含义可以界定为“语篇中围绕某一话题展开表述时,主位更换、变化的模式”。不同语言的语篇主位推进模式应是基本相同的,而汉语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类型有“平行模式、链接模式、集中模式、交叉模式、分散模式、交错模式、并列模式”等。[3]125-129

据考察,新闻语篇主位推进模式的研究还比较少。弗西斯认为,英语新闻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以“平行”类为主,社论和读者来信却是多种模式并存。李悦娥等认为,英语广播新闻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多为“平行”模式、“链接”模式、“总分”模式。[4]181而汉语新闻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是否也是这样的几种类型呢,它们出现的频率究竟怎样?不同媒介的传播方式对新闻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是否有影响?就不同模式的新闻语篇来说,其中的羡余现象又有哪些规律?本文将以新闻语篇中的消息导语语段为考察对象,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

一、新闻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

就新闻语篇典型的消息导语来说,其主位推进模式根据其在不同媒介中出现的高频统计,主要有六种。下文我们依次阐述。

1.平行式

这类模式的基本情况是,以第一句的主位(T1)为出发点,以后各句均以该句的主位为主位,分别引出不同的述位(R1、R2、R3等),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主位加以揭示、阐发。这个模式可以用下式表示:

T1——R1

T2(=T1)——R2

……

Tn(=T1)——Rn

请看实际的例子:

(1)新华社哥德堡(1995年)8月7日电 爱德华兹大笑,爱德华兹大叫,爱德华兹兴奋得乱喊乱跳。①例句(1)(3)(11)都是新华社电讯,例(1)(11)选自刘明华等编《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2页、164页;例(3)选自严介生等编《消息精品选评》,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版;例句(8)是广州日报报道的一则消息,选自刘明华等编《新闻作品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72页。

此例导语各句的主位都是相同的,即每句的主位都是同一个对象。而在更多的新闻语篇中,实际情况是,从第二句开始,同一对象的主位或是省略,或是用其它词语替代。例如:

(2)35550部队公化连班长,共青团员龙伟坚持实事求精神,( )主动更正上级给自己误报的战功,( )受到领导的通报表扬。(1984年5月18日《国防战士报》

(3)新华社太原1992年12月8日电 山西省代省长胡富国把大学毕业的儿子送到煤矿去工作。他说:“……让孩子到艰苦的煤矿工作,是煤矿建设、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利于孩子锻炼成长。”

例2括号内均省去了“35550部队公化连班长,共青团员龙伟”,例3“他”指代“山西省代省长胡富国”。

有的导语中,各句的主位之间有上下义、同义、近义、反义或类义关系。例如:

(4)1937年,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60年后,揭露暴行、牢记历史,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请看报道。

(江苏电视台1997年12月13日)

此例的两个主位构成类义关系,形成平行模式。

2.链接模式

链接模式的基本情况是:前一句的述位(R1)或述位的一部分作为后一句的主位(T2),后一句的主位又引出新的述位(R2),该述位又充当下一句的主位(T3),如此延续下去,推动语篇的发展。这个模式可用下式表示:

请看实际例子:

(5)在连云港新浦汽车站,有一辆专门接送旅客的小平车。这辆小平车已有20年的历史……(6)人民日报今天在第一版发表社论,题目是,扎扎实实地迈出“七五”计划的第一步

(江苏人民广播电台1983年3月4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86年1月28日)

上述例5是前一句述位直接充当了第二句的主位,例6是首句述位的一部分做了第二句的主位。

3.总结模式

所谓总结模式,实际是链接模式的一种变体,它的基本情况是,语篇中的最后一个句子的主位是对前一个或几个句子的总结而产生的新的主位。至于前几个句子之间的主位衔接方式可以不论。这个模式用下式表示:

T1——R1

T2——R2……

Tn——Rn

T(n+1)【=(T1——R1)+(T2——R2)+……+(Tn——Rn)】——R(n+1)

具体实例如:

(7)安徽省立儿童医院的领导在设备添置中,没有接受外商“邀请”到国外考察,而是用考察的费用换回了医院急需的螺旋CT软件包。此事在该院被传为佳话。

(2002年2月16日《健康报》)

这种模式的结尾句的主位一般多由“这”类代词充当。

4.集中式

第一句的主位、述位做了基本叙述以后,接下去的各句都以第一句的述位(R1)或述位的一部分为述位,也就是各句的不同主位都集中归结为同一个述位(R1)或述位的一部分。这种模式可以用下式表示:

T1——R1

T2——R1

……

Tn——R1

例如:

(8)A昨天,一场纷纷扬扬的春雨,泪水似的撒落在银河革命公墓公安坟场的烈士墓碑上,B令近在咫尺的豪华墓园与黄土一堆的烈士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C扫墓者不禁为之心碎。

上例中的“一场……春雨……墓碑上”是首句的述位部分,后面的两个句子的述位也都是围绕首句的述位展开的,其中第二、三句的述位中都有跟“坟场”有关的内容(“烈士坟”“之”)。这类模式常用代词称代首句中的述位,如“之”等。

5.交叉模式

交叉模式的基本情况是:第一句的主位(T1)成为第二句的述位(R2),第二句的主位(T2)成为第三句的述位(R3),第三句的主位(T3)又成为第四句的述位(R4),依次交叉发展下去。这个模式可以表示为:

例如:

(9)A小行星即将撞击地球的消息,今天在本市引起领导和一些市民的恐慌。B紫金山天文台的专家认为,这种说法毫无根据。

(南京人民广播电台1989年11月14日)

(10)A1吨重的月饼你见过吗?你吃过吗?B临近中秋节,在天津市家乐幅超市南开店里,每天有将近5万人能一堵这个大月饼的“风采”。

(2000年9月4日《中国商报》)

例9中的第二句的述位的一部分(“这种说法”)含有第一句的主位的内容 (“小行星即将撞击地球”),例10中的第二句的述位的一部分(“这个大月饼的‘风采’”)也含有第一句的主位的内容(“1吨重的月饼”)。

6.分散模式

分散模式的基本情况是,第一句的述位(R1)成为后面各句的主位(T2、T3、T4等),即第二句开始的主位(T2、T3、T4 等)都从第一句的述位(R1)或其中的某个部分派生而来。该模式可以表述为:

具体的实例有:

(11)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 一只十脚螃蟹被一位女神牢牢的踩着,女神手托着一把利剑,双目坚定地望向远方——象征我国人民同癌症做斗争的战癌女神铜像今天在北京落成。

此例首句述位中的“女神”,成为后续两句展开语篇的主位。

二、不同媒介新闻语篇主位推进模式比较

新闻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受到了传播媒介的影响和制约。我们将以新闻消息导语语段为例,比较不同新闻媒介中语篇主位推进模式的差异。

不少导语语段实际的主位推进模式往往不是一种类型贯穿到底的,而是几种模式先后相接,如先是平行,后是链接等等。[5]65我们这里只取其中占主导、支配地位的类型作为划分的依据,正如多重复句的分析中划分复句类型时人们只取最高层次的类型一样。

据考察,不同媒介新闻语篇导语语段的主位推进模式,其出现频率的统计数据归纳见下表①对于主位推进模式的比较统计,我们采用了随机收集的方法。具体考察的封闭语料是:《人民日报》2005年11月11日1到2版的消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5年9月16日和23日两天《新闻和报纸摘要》中的要闻,中央电视台2005年9月18日的《新闻联播》中的要闻,人民、千龙、新华和网易、新浪、搜狐等网站2005年7月31日首页新闻中的消息类的典型语篇。:

表1

上述统计数据表明,不同媒介的消息导语语段的主位推进模式出现频率的多少分别是:

报刊:平行>分散>链接>交叉

广播电视:交叉>集中>链接/分散>平行>总结

网络:平行>交叉/链接>集中

分析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媒介新闻语篇主位推进模式的特点:

(1)共同点:“平行”“链接”“交叉”和“集中”模式是使用较多的类型,“平行”模式的使用较频繁,“总结”“分散”较少。

(2)不同点:广播、电视的推进模式种类最多,显示了语篇结构灵活多样的特点,报刊、网络的模式种类较少,显示了语篇结构较为固定的特点;分布频率上,报刊、网络中各模式出现的悬殊较大,而广播电视中悬殊较小,各类模式出现频率不相上下,“总结”模式仅见于广播电视新闻。

以上现象的存在与由传播媒介决定的语篇结构方式有关,网络、报刊新闻语言接近于书面语体,结构较为固定,常偏于理性的概述和议论,故使用模式较少,且常用“平行”“分散”式;广播、电视新闻接近口头语体,常偏于感性的现场报道和叙述,故使用模式较多,且根据需要随时更换,各类模式的出现概率没有太大的悬殊。例如,广播、电视新闻使用“交叉”模式的目的在于从多个角度引入要报道的事件,而使用 “集中”模式的目的在于描写宏大的场面;“总结”模式的使用,是为了场面报道的收缩自如。

三、语篇主位推进模式中的羡余现象分析

语篇的推进一般是在新旧信息的过渡中进行的。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原理,任何信息的传递都必须建筑在接受者头脑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即在已有知识或已传信息短暂记忆的基础上,接受新的待传信息。[6]79根据上述各类语篇推进模式的不同类型,我们发现,无论是哪一种主位推进模式,都由主位结构中主位或述位部分的信息复现 (语言符号字面重复)、同指(相关词语有称代性的同指关系)或彼此有蕴含成分 (如相关的词语有 “上下义”、“同义”、“近义”、“反义”或“类义”关系[6])。 具体羡余成分的分布情况如下:

一是羡余成分纯粹属于一类成分,如“平行”“集中”模式分别属于主位和述位。二是羡余成分分布于主位和述位两类成分。它们主要由一类成分引申推

36进而下,如“链接”和“交叉”模式分别由首句的述位和主位衔接而来。即前者是依次出现述位和下一邻句的主位成分构成羡余,后者由主位与下一邻句的述位成分构成羡余。[7]三是上述两类的综合,如“分散”类是“链接”和“平行”的相加,只是“链接”类是在次句承首句的述位作为接续主位后,再按照“平行”模式推进下去。而“总结”模式则是在语段的末句承接整个上文作为主位而总结收尾的。从羡余成分来说,前者是先由首句述位、次句主位构成羡余,再由递加的全部主位构成羡余;后者则由末句构成主位的称代词语与整个被称代的前面全部句子构成羡余。

综合上述新闻语篇导语的各类模式数量分布及媒介分布情况,羡余成分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1.主位部分大于述位。如“平行”模式较多,缘于主位复现推进,比较符合认知的规律,接受信息较为容易。[8]

2.复现次数多的类型大于少的类型。除“平行”模式外,“集中”模式的复现率也较高,其余的就要少一些。如“分散”模式,整个语段是承接首句的述位逐个展开,而这个由述位而来、几乎是整个段落的话题很容易被忽视,而难以维持短暂记忆;“总结”模式,因其新传信息太多,羡余(信息)成分太少,直至最后的尾句才在主位部分总结复现,而且也只是称代复制,接受者获取信息的难度较大。

3.传播媒介决定特定的模式。“链接”与“交叉”模式都是沿着一个对象(主位或述位)阶梯推进,羡余成分依次复现,信息比较容易接受,只是前者以主位逐个推进,后者以述位逐个推进。就不同媒介出现的情况看,“链接”和“交叉”模式,电子媒体中是后者的出现频率大于前者,即左向的推进大于右向的,纸质媒体中则是后者大于前者,即右向的推进大于左向的。可能是交叉模式更强调末尾焦点,首尾羡余成分重现可以加深受众印象。媒介的差异也决定了羡余成分复现次数的数量。电子媒体的模式,复现次数必须多一些,如“集中”模式就是,而纸质媒体则不限于此。

[1]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王德春,等.语体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3]郑贵友.汉语篇章语言学[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

[4]李悦娥,等.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朱永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张今,等.英汉信息结构对比分析[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

[7]李杰.新闻语篇使用重复词语的结构羡余手段[J].南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5).

[8]李杰,等.试论新闻信息的羡余现象[J].现代语文,2013(36).

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rn of News Discourse and Related Redundancy Phenomena

LI Jie
(College of Literature,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Jiangsu 226019,China)

The thematic structure of discourse is a kind of combination form based on the notional segmentation of a sentence.From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a sentence is consists of two parts,theme and rheme.In actual discourse two or more than two sentences,their respective theme and rheme usually happen various contacts and changes,through the thematic progression,forming different fixed modes,namely,"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rn".The news leads of news discourse has specific 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rn,shows redundancy phenomena.Their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and ways is restricted by the media and the cognitive law.

news discourse;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rn;news lead

H030

A

1008—7974(2015)01—0033—05

2013-09-0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传播学视野下的新闻语言羡余现象研究”(10BYY024)

李杰,江苏海门人,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章永林)

猜你喜欢

主位导语平行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平行
导语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特征研究
逃离平行世界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主位述位理论在大学英语四级听力中的应用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