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短文阅读分析能力

2015-05-09余大聪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审美情趣基石指导

余大聪

摘  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然而它却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学生学好语文,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创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们总是感觉到阅读难、写作难的同时,就应该深入进行反思。经过反思,我认为,首先,应从学生的情趣入手,以情感为基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去感受生活美、自然美、人性美。从对美的感受中提升自己的素质。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感悟、分析、欣赏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对教法的深入反思,注重对学生阅读过程的指导,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培养,让他们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花一定的时间进行熏陶、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关键词:基石;审美情趣;技巧;思路;方法;指导;效率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2--02

语文教学正是为了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而进行读写听说的训练,阅读分析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透过优秀文学作品,品读生活,启迪心智。由于阅读具有基础性和多功能性特点,因而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所占比例最重,所占的时间和精力也最多,其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可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从根本上讲,就是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然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却不容乐观。在很多语文课堂教学中,所谓的阅读训练只是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进行详尽透彻的分析,一言堂的方式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双边互动也只是偶尔的提一提问题。学生只是在老师的不断讲授中听一些只言片语,教师完成一堂课的效果几乎是微乎其微。很大程度上,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没有实际性的提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解答语文阅读分析能力呢?

1、以情感为基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果语文教学专由老师来完成的话,无疑是枯燥乏味的,尽管老师在那儿津津乐道,学生却根本没法从老师灌输的知识中获得很好的情感体验,因而也不可能从中感悟到什么,更不要说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慵懒困无力”是我们常见的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其实,初中语文课本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名篇佳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实,趣味盎然,几乎涉及了人类文化知识的全部领域。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从根本上去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从引导入手,引领学生阅读这类作品,从情感体验下工夫,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让他们去感受生活的美、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从对美的情感体验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获得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语文教学传之以情,以情激情”。学生能够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那他们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对文学作品中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欣赏,他们就会去挖掘文学作品的内涵,从而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阅读是培养学生读书、读报、学习创作的能力。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要读通、读懂、读透,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述的意思。阅读的终极目标是运用、创作。可见,阅读与分析是一个相互交融的,多层次的统一体。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阅读就会独立地在知识海洋里航行。”可见,阅读对于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从阅读中产生情感体验,从情感体验中喜欢阅读,从阅读过程中学会思考,从思考过程中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是教师成功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读”比教师透彻的“讲”更有作用,更有效率。因此,从拓宽思维空间,提高分析能力的角度出发,教师还应注重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增大课外阅读量,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积累阅读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创作成功作品的经验和技艺。

2、从文体入手,明晰分析思路

要学会阅读分析,首先应掌握各类文体的特征,只有弄懂了各类文体的基础知识,才能理清文章的脉络,进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掌握各类问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按照文体的基本划分方法。我们一般将文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章体:即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一类是文学体裁:即散文、诗歌、戏剧、小说。掌握各类文体后,教师要在指导阅读中十分清楚地向学生讲解明晰各类文体专门的提问、考查分析点。之后明晰各类文章的提问、考查交叉分析点。记叙文及小说的交叉分析点:一般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或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以及记叙描写中抒发的思想感情。而小说与散文的交叉分析点则是行文线索及表达方式以及对语句的赏析。诗歌除了赏析外,有自己专门的提问、考查分析点。而说明文与议论文,相对较独立地具有自己的提问、考查分析点。议论文,考查的重点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一是重点检测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一是重点检测对文体知识(论点、论据、论证、结构、语言)的理解。说明文考查的重点是说明方法、顺序、详略、结构方式、语言特点及表达方式,说明对象、特征,或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等。不论是文章体裁或是文学体裁,它们都有相应的交叉考查分析点及相对较为独立的专门考查分析点。教师在讲析过程中或是在指导阅读过程中,一定要系统化地把专门的知识分析点及交叉分析点向学生明晰。让学生在阅读分析的过程中,能透过文章的主要信息抓住本质,分析问题能切入要点,答题时能从容自如,不会相互混淆。

3、从阅读过程入手,注重方法指导

阅读一篇文章,教师总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怎样阅读一篇文章,阅读过程学生该做什么?答题时如何切入问题?传统的做法是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教师讲析,至于如何预习,预习过程学生该做什么,思考什么等,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去关注,更没有作出具体的指导和要求。这种做法收效甚微,根本没有什么教学效果,至少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学会阅读,提高阅读水平,教师的阅读指导就必须具有系统性、指导性。阅读要有明确有目标性。一是课前达标;二是课堂达标;三是课后达标。不论是课前预习、课堂引导、课后巩固,教师的要求要明确。这样做的作用就在于:一是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要完成什么,怎么完成好,他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他的目标明确。二是完成效果怎么样,有利于检查完成效果,课堂指导才会具有针对性。三是对学生知识较薄弱的环节,课后训练巩固才具有实效性。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根据上述要求,设置好课前预习,课堂讲析,课后巩固的相关问题及内容,备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情景导入式的开场白,悬念设置式的PPT素材,推导式的备课设计,公式化的答题技艺,情景化的讲析方法等。这样上好阅读课才可能得心应手。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并用语言文字简练地回答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情境教学,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展开讨论,注重师生、生生互动以及教师的点评等等,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不能轻易忽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点评过程中,不要一味地去作好和不好的评价,而要在稍作评点的过程中去明确每一个知识点,来达到指导阅读分析的目的。在分析完每篇文章的最后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布局安排,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疑难及课堂中学生的提问和要求,教师要做到有重点的释疑。

4、整合细化,指导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既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考试中阅读分析题目量大,难度高,学生容易失手的地方。从学生平时测评及近几年来学生中考阅读主观性试题的解答情况看,造成主要失误的原因表现在:(1)在理解上出问题,没有读懂文章;(2)、在阅读和解答程序上出问题,违反认知规律(阅读和解答程序:速读浏览—精读研究—规范答题);(3)在能力上出问题,不能快速高效地筛选整合信息,不能用通顺简洁的文字全面、准确、鲜明地答题。造成考生在阅读分析过程中产生很大难度的原因在于当前学生的阅读阅历浅,人文底蕴欠缺,语言表达能力低。(4)读题抓不住题眼,无法从题目中反推文章信息,把问答和文章割离开来,做不到从题眼——内容——内涵——文章主题的反向联系。因此,答题技巧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关于答题技巧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整体把握,感知文章。

教师在平时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强调整体阅读。分析问题时,要从整体出发,通读全文,弄清线索,理清思路,进而把握文章主旨,局部服从于整体,主旨弄清楚了,部就明白了,思路清楚了,才知道每一段,第一句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

2)、细化归类,知识点明晰。

在平时的指导阅读中,教师要根据各类文体,将知识点细化归类,那一类文体会涉及到那一类题型,要进行具体的指导训练,要让学生头脑中有十分明确而系统化的知识点。对于各类文体相交叉的知识点,要进行整合训练。这样,学生在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时才不会答非所问。

3)、细读题干,理解题眼。

要让学生学会把握题干里所传达出来的信息。阅读分析,一般都是考查学生把握作者在文章产、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特别是现代文的阅读分析,大部分是一个由总而分,由局部到整体的相对完整的测试系统。综上所述,从题干中读到题眼,从题眼中获取信息,依据作者的写作意图,结合相关的阅读分析系统知识,把信息进行整合或细化,就可以得出相对完整的答案。

4)、语言简练,深入浅出。

简洁明了的语言更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人说:“老师,请把语文讲得简单些,”这句平实的话告诉我们,讲课做不到语言的简明,讲析内容的深入浅出,是没法引导好学生完成好学习任务的。学生听不懂,不明白,老师在那儿干吼也无济于事啊。没有交流,没有互动,一堂死气沉沉的课,会有收获吗?学生感到乏味,枯燥,老师生气、无奈。还有人说,其实教语文很简单,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因为教语文其实很简单的另一种现象是:有的老师讲一节课,主次不分,本末倒置。一堂课,海阔天空的大吹大擂,然后下课,这样简单的课,固然会使学生听得着迷的,但从课余反思下来,学生又真正学到了什么。如果要说有作用的话,也仅仅是增添了一点见识而已。

5)、把握重点,精讲巧答。

一堂语文课,备课时就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整合性,重点要突出,难点要深入浅出。师生互动交流要把握主线,学生讨论推进要注重成效。指导语言要简洁明了,指导方法要简明易懂。课堂总结要落到实处。课后练习要做到巩固提高。

总体来说,阅读分析并非一日之功,教师的教学应从初一抓起,一步一个脚印,每一个步骤,切不可忽视每一个环节。抓好、抓细。从整合化、系统化、分类化入手,重视各个环节的指导,假以时日,学生一定会学有所得,学有所成。阅读分析、运用、写作不再会让学生感到难以入手,我们也不再会感到力不从心。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材》

[2]《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研究》

[3]《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素养培养》

[4]《考试周刊》

[5]《教育研究》

[6]《中国教育报》

猜你喜欢

审美情趣基石指导
立足三个突出 奠定安全基石
核 安全基石
用爱做教育的基石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论赏识教育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浅谈花鸟画中自然格调的应用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