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行在交错的时间中

2015-05-09邢岛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2期
关键词:成长旅行

邢岛

摘  要:本文试图从旅行这一母题和巴赫金的现实主义历史中的教育小说理论分析文本的旅行元素和主人公在旅途中的成长。得出结论:主人公在挣脱了绊住他三十多年的庄园生活后,在他处获得清晰的视野,并在旅行的终点,重新审视过去和现在的自我,获得成长。

关键词:旅行;成长;自长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2-0-01

第一部分 理论阐述

在巴赫金所著的《教育小说及其在现实主义中的意义》一文中,他将长篇小说的历史类型按人物形象的构建划分为漫游小说,考研主人公小说,传记(自传)小说,和教育小说。在最后一个分类中,巴赫金指出,教育小说的核心主题是小说中成长着的人物形象。在大部分此类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是定型的,变动的只是他周遭的环境。 而除过此类塑造定型主人公的小说外,还有一类小说关注成长中的人物形象。“这里主人公的形象,不是静态的统一体,而是动态的统一体……主人公本身的变化具有了情节意义”(230)。巴赫金将这一类小说归纳为“人的成长小说”,在客观的发展的历史事件中,成长的是人。

第二部分 文本解读

在《长日留痕》中,旅行这一母题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构成了文章的整个物理结构,也是将不同时间节点连接起来的枝干,更是主人公重新审视自己的平台。在这段旅行中,史蒂文斯遇见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景色。通过他人的描述,使主人公更接近自我的真实。文章中有很多闪回的时间节点,这些时间点大多都卡在某个触景生情的瞬间或者他人与史蒂文斯相悖的观点。在当下的旅行中,通过现在和过去的对比,差异被放大,真相渐渐浮出水面。例如第三天的晚上,在泰勒夫妇家里,村民同史蒂文斯共同讨论了关于尊严,时局,国家管理等问题,史蒂文斯的发言被大家所尊重。而在讨论结束之后,史蒂文斯回想起在战前达林顿府会客厅的一个夜晚,斯潘塞先生对他的提问。同样是关于政局的话题,史蒂文斯没有发表任何言论,他的“无知”引发了几位先生的“窃笑”(183)。 而对于彼时的史蒂文斯,他的生命在于履行职责,而非思考,并产生自己的思想。而在与村民的对话中,他的声音得到聆听。

在《长日留痕》的故事结构中,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两条时间流。第一条是过去的时间,即回忆中的时间。第二条是现在的时间,即伴随主人公的旅行所展开的时间。故事以史蒂文斯在新主人法拉戴先生的建议下准备出行为原点,沿着过去和未来两个时间轴推进。在向未来不断蔓延的时间轴中,斯蒂文斯经历了六天的旅程。而关于这六天旅程的记录中,文本给予的时间都是片段的,如“第二天—上午;第三天—晚上; 就在不久前”等等。整个旅途被分割成不同的片段,通过这些不同的人,景观,对话的片段性描述,读者可以大致勾勒出旅途过程的全貌。然而在单纯的旅途记录中,我们很难追踪主人公的个人成长。主人公在旅途中仅仅是一个观者,他对于周遭事物的变化只是简单的接受而已。对于向过去展开的时间轴,作者巧妙的运用在某一个瞬间,某一个片段的闪回,将整段对过去的回忆编织起来。过去的时间相对来说是顺延的,从达林顿公爵进行的对德援助会议,到斯蒂文斯父亲的去世,再到主人公与肯顿小姐的情感发展,事件沿着时间平稳发展。

然而单纯的对于过去的回忆也无法看出人的成长。只有在将两个不断向两端发展的时间轴结合在一起,其中产生的变化才更加明确。例如对于“尊严”在过去和现在的不同解读。在回忆中,斯蒂文斯不断的提起他和父亲即同事们关于“尊严”的讨论。在过去的时间轴中,“尊严”对于斯蒂文斯来说是建立在“杰出的技能”和对主人绝对的忠诚上。然而在旅行中,在第三天的夜晚,在泰勒夫妇的楼舍中,村民们对于“尊严”这个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其中哈里.史密斯说:“尊严是这个国家每一位男女都可以为之奋斗而获得的……尊严并不只属于绅士”(石黑一雄, 174)。 在现在的时间里,尊严对于人们来说是“自由”,是“一出生就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你的见解……可以投票选举你所倾向的下议员,或是投票让其下台。”

再如对待肯顿小姐的感情,史蒂文斯从过去的被动、逃离、克制,到现在的主动探访,并通过某种隐晦的方式透露出他希望肯顿小姐回到达林顿勋爵府,回到他身边的渴望。对于肯顿小姐信件的过分解读正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通过肯顿小姐的信,他判断现在的贝恩夫人对现在的婚姻十分不满意,她十分怀旧,希望能够再次回到勋爵府。两者的差异体现出史蒂文斯情感的成长。

当两条时间轴终于混聚到一起时,达林顿勋爵去世,肯顿小姐离开,主人公即将结束旅程,在夕阳下,面对这陌生人,他终于承认了达林顿勋爵的失误,不再刻意避开勋爵的话题。同时,史蒂文斯也开始面对自己过去的错误。“他(勋爵)在生活中选择了一条特定的道路,只是这条道路被证实是误入了歧途……他毕竟做出了选择……可我甚至不敢承认我自己犯过了些错误……”(231)。

在最后,史蒂文斯选择停止不断的旅行,停止“过多地回顾过去”, 他要“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 而且应尽力充分利用生命的日暮时分。”在旅行的终点,史蒂文斯获得了成长。

参考文献:

[1]巴赫金:“教育小说及其在现实主义历史中的意义”, 《小说理论》(《巴赫金全集》第三卷), 白春仁、晓河译,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年。

[2]石黑一熊:《长日留痕》,冒国安译,江苏:译林出版社,2014年。

猜你喜欢

成长旅行
不可能旅行
小黑的旅行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从身体美学角度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有容乃大:学术期刊编辑成长之道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