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尔第与莎士比亚的不解之缘(中)

2015-05-05冯珮珺

歌剧 2014年7期
关键词:小莫奥赛罗威尔第

冯珮珺

阿蛮:亲爱的们,在上次聊完了《麦克白》和其他一些故事后,我们要追随着威尔第的脚步,进入到他后两部莎士比亚歌剧之一的《奥赛罗》了。

康康:《奥赛罗》我知道,这和《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一起并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小莫:就是那部男主角由于轻信小人之言而杀死爱妻、最后绝望自杀的名剧吧?

阿蛮:对。不过你们知道吗?在创作《奥赛罗》之前,威尔第已停笔多年没再写过歌剧了。

康康:是吗?那在《奥赛罗》创作之前他写了哪部作品?

阿蛮:是《阿依达》,完成于1871年,之后的15年间威尔第除了创作有《安魂曲》和零星的小作品外,并没有再写作过歌剧,也就是说,两部歌剧作品间隔了长达整整15年之久。

小莫:是什么原因让威尔第这么多年都没再动笔?

阿蛮: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威尔第从小生长于乡村,他非常热爱田园生活,还在圣阿加塔买了一大块土地,在《阿依达》之后悠然自得地过着宁静的乡村生活。威尔第甚至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到自己的稿债已经全部偿清,这辈子再也没有义务去为任何人作曲了。

康康:这听上去有点归隐田园的意思。

阿蛮:呵呵,可以这么说。另一方面,威尔第的《唐卡洛斯》和《阿依达》都被指责有模仿瓦格纳之嫌,令他十分愤怒,这或许也是他暂时封笔的重要原因。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威尔第觉得在达到《阿依达》这一巅峰后,想再超越颇有难度,因此他一直在蓄势待发。

小莫:既然如此,那15年后威尔第又是因为什么再度出山呢?

阿蛮:威尔第从未放弃对莎士比亚的崇敬与热爱,出版商里科尔迪为他成功地撮合了与脚本作者博伊托的合作。有趣的是,博伊托当年在刮起的瓦格纳风潮中,曾激烈地批评过以威尔第为代表的传统意大利歌剧,认为比起瓦格纳来说,意大利歌剧早已落伍,步入陈旧的形式和套路。

康康:那博伊托和威尔第岂不是死对头?他们如何合作?

阿蛮:这就是刚刚说到的,出版商里科尔迪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他的撮合下两人冰释前嫌配合默契,最终完成了《奥赛罗》这一歌剧佳作。

小莫:原来如此,感谢里科尔迪!

阿蛮:但不可否认的是,博伊托也确实是位出色的歌剧脚本作家,虽然他作为一名歌剧作曲家来说并不算成功。

康康:博伊托还是位作曲家?他有什么名作?

阿蛮:歌剧《梅菲斯托菲勒斯》算是博伊托谱曲的最有名的作品了。你们想,如果他的脚本写作才能很平庸无奇,那威尔第也不可能在停笔了十几年后。再度有动笔创作新作的欲望了。

小莫:也是。那威尔第的《奥赛罗》与莎士比亚的原作相比有什么不同?

阿蛮:博伊托的剧本被认为最出色的地方就是对第一幕的改写。在莎士比亚原作的第一幕中,有威尼斯街道的对话和奥赛罗在威尼斯议事厅的辩白,这大量对白明显是不适合歌剧舞台的,于是博伊托直接删除了原作的第一幕。

康康:这会对剧情和人物关系的交待造成不良影响么?

阿蛮:我认为并没有影响,博伊托以第二幕第一场的暴风雨场面作为全剧的开场。威尔第用一连串刺耳的不谐和音来描写这个暴风雨的场景。而且为了在配器方面加强阴郁效果的表现,还特意找到一家乐器制作公司,专门定做了一种低音长号:加上民众的欢呼合唱,奥赛罗就这样在狂风暴雨中凯旋登场。

小莫:哇,这个开场光想象一下都很有气势,在那样的情境下出场的奥赛罗绝对展现出了器宇轩昂的英雄形象。

阿蛮:哈哈,你说得没错。除了奥赛罗的出场外,这一暴风雨场景的开场也可以说奠定了全剧的基调。埋下不安的悲剧种子。另外,这部歌剧对莎士比亚原作的另一重大突破就是雅戈这个人物,在莎士比亚原作中他是一个小角色,到了歌剧中就升级成为了与奥赛罗分量相当的重要角色,博伊托还曾一度想把这部歌剧取名为《雅戈》。

康康:《雅戈》?难不成是以一个“阴谋家”为中心?

阿蛮:对,他是整部悲剧的缔造者,是他一手挑起了所有的事端,也是他推动了情节发展和矛盾冲突。正是他的阴谋诡计,一步步将奥赛罗推向了毁灭的深渊。

小莫:这么说,雅戈确实是这部作品的关键人物,没有他也成就不了这部伟大的悲剧了。

阿蛮:Bingo!正解!

康康:与威尔第之前的作品相比,《奥赛罗》的特色和突破又在哪里呢?

阿蛮:它延续了威尔第“歌剧是人的戏剧”的理念。深入刻画了人性的复杂多变。雅戈的贪婪阴险、狡诈多端与奥赛罗的勇猛正直、轻信多疑、以及苔丝德蒙娜的善良柔弱,构成了巨大的反差,结合剧情的发展与音乐的铺陈。形成该剧强烈的戏剧张力。

小莫:那剧中有什么著名的唱段吗?类似于《茶花女》中的饮酒歌那样。

阿蛮:当然有,比如奥赛罗与苔丝德蒙娜的爱情二重唱“夜幕低垂”、雅戈的“信经”、苔丝德蒙娜的咏叹调“杨柳歌”等,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在《奥赛罗》中,旋律的优美、完整、和谐,都已不是威尔第的追求目标,段落间的界限也变得模糊,宣叙调与咏叹调已交融在一起,比如那首“夜幕低垂”就是如此。

康康:这部作品上演的时候反响如何?毕竟威尔第已经+几年没有创作新作品了,观众的口味也会发生变化,很难保证在空白了这么多年后还能得到极高的关注度。

阿蛮:尽管威尔第多年未有新作,但他在意大利观众中的地位显然是非常高的,得知《奥赛罗》要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上演的消息后,人们激动万分,米兰城还涌入了许多从外地专程赶来看这部歌剧的观众。有许多没买到票的人还会等在歌剧院的门口想碰碰运气,希望能有机会入场观剧。

小莫:特意从别的城市赶来,就为了看这部威尔第的新作?看来威尔第绝对具有强大的票房号召力。

阿蛮:哈哈,这个解释很贴切。1887年2月5日《奥赛罗》的首演获得巨大成功,人们欢呼高喊着“威尔第万岁!”将主干道挤了个水泄不通,整个米兰城都在为威尔第欢呼。

康康:这么疯狂啊?这简直和我们现代粉丝追星是一样一样的嘛!

阿蛮:狂热的粉丝中还有青年的大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据说他在听了《奥赛罗》后。激动地将母亲从床上拖起来,和他一起高呼“威尔第万岁!”,可见这部作品的影响力有多大了。

小莫:哇塞,连指挥大师都激动得坐不住了!

阿蛮:所以说《奥赛罗》这部作品达到了威尔第创作生涯的又一个高峰。美国音乐评论家勋伯格就曾经说过,《奥赛罗》之于意大利人,就像《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之于德国人一样,可见这部作品的地位有多高。

猜你喜欢

小莫奥赛罗威尔第
善意的回馈
《奥赛罗》
威尔第歌剧创作中的威廉·莎士比亚情节
从文学理论角度看《奥赛罗》悲剧
论奥赛罗的“不可靠叙述”
刘海
莎士比亚《奥赛罗》的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