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心定志团队行

2015-04-29仓定志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活动数学老师

教学主张:

教育之乐,在于行思;行思无涯,御风而举;行方思圆,游刃有余;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行,为促进教师发展而思。

【人物简介】

仓定志,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盐城市实验小学校长。“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省“333”工程培养对象,中学高级教师。致力于“行思数学”的探索与实践,出版个人专著《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形成策略》,研究成果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八年转瞬即逝。时间的背后,是和一群有着共同教育理想的人的遇见和经历,是一个数学团队静心定志的行走与思考。

相约,缘于同一种教育追求

2007年,一次常规教科研活动中,有老师提出:似乎越来越无聊了,除了上课、批改作业外,我们还可以做点什么?

的确,在不紧不慢的时间流逝中,我们常常会逐渐忘记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豪情满怀,在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中变得漫不经心起来。或许课还是认认真真地上,作业还是仔仔细细地改,但是,总觉得有一些对教师来说很重要的东西,比如教育的价值、前行的姿态等等,被我们忽略了。许多老师对这个话题感想颇多,有的坦言自己并不是没有追求,但总敌不过日常琐碎的侵蚀,如果不只是一个人在行走,而是一群人在竞走,或许劲头就会不一样。

于是,“智慧树俱乐部”成立了。这里聚集了一群热爱数学、享受数学的教科研的实践者与领跑者,我们一起教研、读书,用思考交换思考,以激情点燃激情。大家定期同读一本书,交流自己的心得,辩论起来毫不含糊;同构一节课,切磋彼此的构思,为同伴课堂中的独到之处喝彩或者斟酌;有人出去进修,听了专家的讲座,回来必定要“卖弄”一番;有人要参加教学展示或比赛,大家一齐痛并快乐着;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更为大家的研讨提供了“用武之地”,看到自己的思考变成文字,再印成铅字,老师们别有一番欣喜在心头。

不知不觉中,俱乐部的人数在增多,每周两次的集体活动时,不大的会议室渐渐坐不下了,同读、同构、同评、同研,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渐渐成为大多数数学老师的“快乐成长之约”。

不久,又有老师开始“抱怨”:人数渐多,俱乐部的常规活动中,自己根本没有发表见解的机会,只能当“听众”,想问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提出,想亮的观点还没有来得及亮出,时间就到了,这样下去,活动会渐渐流于形式。

作为俱乐部的部长,我陷入了思考之中: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我们想要的绝不是表面的“热闹”,每个有价值的问题都值得真研究、真思考,每个老师都应该是主角,有充分发表意见与展示自己的机会与平台。

于是,我们给“智慧树俱乐部”另置了新家,将原来的“仓老师小数网”更名为“智慧树小数网”,进行了新的功能定位与结构的调整扩充。在网络平台上,研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使得探索主体性思维活动教学模式、建立比较完善的校本资源库成为可能。对老师而言,教学中的问题、阅读中的思考常常产生于偶然,搁置几天在研讨中提出为时稍迟,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即时呈现;对学生而言,数学绝不仅仅存活于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数学文化、数学故事、数学背后的东西也不是做几道题、回答几次问题就可以简单地领悟到的,数学无处不在,我们要给那些喜爱数学的孩子一个尽可能延展的舞台,也给学力不足的孩子一个自在提问与自我补习的空间。

不久,“智慧树小数网”就成了师生们研讨与互动的重要阵地,设有“课题乐园”“教师频道”等版块,更开设了“数学擂台”“数学文化”“在线辅导”等学生们喜欢的频道。“学生频道”的版主以学生为主,兼顾教师同行,意在通过有别于课堂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提升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俱乐部每年举办一次为期一周的数学节,这是师生共同的盛会,让学生走进数学、亲近数学、挑战数学、玩好数学是活动的宗旨。为了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在数学节中一显身手,我们增设了融趣味性、益智性、应用性于一体的大型数学活动“数学嘉年华”,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经历从设计到评价的一系列过程,以体会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的价值,感悟数学文化。从当初开展的有趣的拼搭、魔力七巧板、数学家的故事演讲、自办数学小报、数学知识擂台赛、数学嘉年华等活动,到现在的网上冲浪、e学习、主题单元实践,从面向部分学生到关注全体学生,从课外活动走向课堂教学,从一个校区辐射到集团的每个校区……

一个提问,点燃一个梦想;一个思考,共建一个新家。为了同一个追求,我们相约而行。

行思,坚守同一段教育旅程

2012年初,盐城市成立了首批名师工作室,其中之一是由我领衔的“仓定志名师工作室”几经筹划,最终形成了一个以“4333阵型”(4名特级教师、3名名教师、3名学科带头人、3名教学能手)为主,辐射全校130多人的数学教师团队。

站在名师工作室这样一个新的起点,思考接踵而至:名师工作室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谁来做?问题的背后是理性而深刻的思考,是对未来教育深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结合之前智慧树俱乐部的经验,我们把工作室的室风定为“行思”,要求每一位工作室成员“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行,为促进教师发展而思”,践行行思课堂、打造行思科研、引领行思阅读。进而从这三个层面切入,拟定了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行思主题活动。

层面一:行思课堂,促学生真生长

课堂,是师生们生活的地方,也是我们工作室的扎根之处。课堂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众说纷纭,而我们更为认同叶澜教授的看法:“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旅程。”课堂作为一段旅程,其美丽更在于已知中的未知,其魅力更在于同路人在且行且思中收获的经验、能力与情感。几经讨论斟酌,我们将转变教学方式、打造行思课堂作为工作室攻坚克难的着力点。

行思课堂,要让学生充分地思考。数学教学主要关注的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更应重视如何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形成素养,而后者不可能通过反复的实践简单获取,更多的是在反思性的活动中得以实现。学生思有所得,可以通过是与非的讨论,促使他们悟出道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反复思而不得,则抛出一些适切的问题,激发思考,引导探究。

行思课堂,要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信任的姿态来对待学生提出的疑问,要留给学生生成的时空。教学上要多给学生一些动手“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验证,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

行思课堂,要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数学学习,最终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现实和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表达。在一次次大胆的猜测、合理推理与主动的交流中,使学生散落的语言更加精准,零乱的思路更加融通,借助优美的文字、直观的图形、形象的符号、生动的语言、优秀的作业全面地解决实际问题。

为践行行思课堂,工作室开展了“走进我课堂,一睹我风采——魅力数学”“不一样的课堂”“为学生的生长而教”等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并依托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基本功大赛、观摩课、示范课等,多层面、多角度践行着行思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层面二:行思科研,促团队真研究

一个除了上课还会积极思考、参与教学研讨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他的课堂会渐渐多出一些数学的底蕴。因此,伴随工作室成长的还有我们的“工作室博客”、围绕“新课程、新教法、新学法”展开的各级各类课题研究。

“工作室博客”作为日常网络教研的平台,开设了名家说教、课件荟萃、经典设计、教学随笔、论文精选等专栏,并建立论坛进行互动,旨在丰富研究内涵,拓展研究外延,开阔研究胸襟,增强引领功效,构建学校之间联片教研群体,促进校际间的优质均衡发展。

我带领我的团队在完成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青年专项课题“创新思维培养与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和“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学科兴趣活动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的基础上,2012年又主持了盐城市“十二五”教育教学规划课题“促进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目标实现的案例研究”。“基本活动经验”是新课标修订以来专家和一线教师都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很多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提出了多元的见解。我们将2003年开始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继续作为工作室研究的主题,集中了团队的智慧,展开了基于课堂教学观摩的深度探究。在学校,听课、评课、议课成了工作室和课题组成员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之外的主要工作;回到家,思索整理,形成文字,再反思沉淀,为了同一个关注的中心——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基本活动经验实现的内容、策略和方法;为了达成同一个目标——通过有效的教学预设和引导,帮助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和大家一起孜孜以求,“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研究”在2013年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我的教学专著《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形成策略》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除此之外,工作室还针对作业的布置和处理开展了常态下的“优秀作业展评”活动。科学适度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拓展所学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但是,何为科学?何为适度?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如何体现?我们从各教研组定期提交的作业设计,以及不定期随机从学生那里收集的作业样本出发,和老师们一起研究、思考,力求让作业不仅着眼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关注学生发展的远景。

层面三:行思阅读,促教师真成长

石中英在《教育哲学导论》中阐释:“人的发展,就其根源来说,不是一个外在的规训或控制过程,而是一个内在的觉醒或成长过程。”而这个过程,一定离不开读书。我们总是提醒老师们别忘了读书:“读书,是另类的备课。”

于是,工作室引领着老师们进入了品味书香、深度阅读、触摸灵魂的行思阅读世界。大家一起重温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和黄爱华一起捕捉《大问题教学的形与神》,和徐斌一起《追寻无痕教育》,和贲友林一起行走在《现场与背后》,聆听郑毓信讲述《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细想着《我就是数学》,欣赏着《第56号教室的奇迹》,提醒自己《不做教书匠》,在教学中来一场《静悄悄地革命》,明白了《教师,做个思想者》的意蕴……渐渐地,读书成为了老师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像呼吸一样重要。

为了进一步创设氛围,引领阅读,工作室还成立了“行思阅读教师共同体”,大家把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写成文字放在博客上一起共勉,把读书中产生的困惑、不解带到读书沙龙上一起思考、商榷,在文字中获取继续前行的力量。

有老师在博客写道:儿童发展的道路很长很长,在这条路上有人走得慢,有人走得快。我们满心希望所有的孩子步调一致,走得整齐,却不可能实现。焦急、催促、以己之心度人之意、恨不能代其而为……漠视现实,是心态出了问题?每一个孩子,他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行,哪怕是一小步,也应该得到肯定——或许那一小步他比别人的一大步走得更加努力。教育是一面镜子,镜子外面是老师,镜子里面是学生,透过镜中人物,可以看到老师的品格在学生身上的折射,可以看到一个或许是你不愿面对,然而却更加真实的自己。”

在今天这个充满了诱惑、很难静下心来读点严肃文字的时代,我们这一群人却矻矻以求,乐在其中,大家用自己的笔及时记录了在行思阅读中的感悟,对教育教学的思考。成长,有时需要很长时间的积淀,有时,又不过是一瞬间。

三年来,我和工作室的成员们一起,引领别人,也鞭策着自己,在行思教育的漫漫旅途中,我们共行了一段,还将继续同行。

引领,播撒同一个教育信念

名师之“名”,不仅仅是擅长于守着一方狭小的天地教书做学问之“名”,还应该走出去,在更宽广的天地间引领、示范、辐射,工作室应该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明晰、坚守、传承教育的信念是我们的份内事。为了这一份责任,我和工作室成员们行走在前行的路上,在行走中汲取更多的养分,在行走中播撒教育的种子。

2012年7月,工作室成员林玉平老师在江苏省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班上做《留心处处有文章》的专题讲座,他围绕“论文选题”这样一个让不少人头疼的话题,深入浅出,睿智而又风趣地为老师们的写作打开了另一扇窗。

同年10月,“名师讲堂”系列活动中,我在盐城市实验小学学术报告厅开设讲座《教育二三事》,着重阐述了我“行思数学”的教学主张:教育之乐,在于行思;行思无涯,御风而举;行方思圆,游刃有余;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和数学关联起来,就是说我们在教学中既要给学生一些动手“做数学”的机会,通过不急不躁的“行”带来水到渠成的“思”,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也要给学生一些动脑“想数学”的时间,以深入深刻的“思”观照卓有成效的“行”,重视技能的形成结果。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威的“在做中学”,陶行知的“知行合一”……这些先哲们无一不是在告诉我们,学习、思考和行动是不可分割的,只有达到学和思的统一,思和行的和谐,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的价值。

为了让“行思数学”更可感、可悟,我和团队的老师们一起,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发掘、提炼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行动要领。2014年5月在连云港召开的江苏省小学数学特色教学经验交流会上,我和工作室的成员周素娟老师一起围绕“行思课堂·数学教学”共同作了“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介绍,重点介绍通过“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引导梳理—反馈矫正—迁移创新”的主体性思维活动“五步”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实践与思考。

此外,2012年10月,张和老师向全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展示了《比较数的大小》的观摩课,并作了题为《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专题讲座。2013年12月,由我主持的盐城市小学数学“与新课程同行”主题沙龙活动在阜宁师范附属小学举行,我作了《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的专题讲座,介绍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过程、困惑与成果。三年来,工作室成员还相继赴常州、南京、苏州、杭州、北京等地参加省级培训,参与了全国第二届教育峰会与“雷夫·中国行”等活动,多次为各级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与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做了大量的指导工作。朱骏、董文歆还先后担任集团教育教学协调部主任工作;王建荣、李开斌主动响应市政府号召积极参加教师交流,担任薄弱校分管教学的校长;周素娟、孙坤、刘龙虎承担了江苏省小学数学教材实验基地学校的工作;陈宏英、张新高、祁正来多次被市教科院聘请担任“校际合作教研”主持人。工作室成员先后在《中国教育学刊》《教育探索》《基础教育参考》《江苏教育》《小学教学参考》《教学月刊》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数学教学论文30多篇。一系列的观摩学习和专题研讨,提升了教师们解读课标、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也为后续的工作室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走出去,辐射一种信念;沉下来,萃取一种思想。教育之乐,在于行思;行思无涯,御风而举。不管是民间任命的“俱乐部部长”,还是组织任命的“工作室领衔人”“理事长”,我和我的同事们始终结伴而行,身边的每一个“我”都可以成为“我们”中独具个性风采的一员,“我们”因为每一个“我”的学习力和发展力而更有凝聚力。为着同一个理想的静心追求,为着同一段旅程的执着行走,这样的同行,让教育之旅充满了无垠的幸福美好与无限的成长可能。

(仓定志,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224001)

责任编辑:宣丽华

猜你喜欢

活动数学老师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