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职与本科“3+2”现代职教体系的研究

2015-04-29周鹏鹏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27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周鹏鹏

摘要:高职与本科“3+2”培养模式是实现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3+2”分段培养的实践,从招生质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及转段要求等方面探究分段培养的新思路,为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现代职教体系;分段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9C-0014-03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创造更大人才红利,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要求从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出发,积极组织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研究制定试点方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与江苏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结为试点专业,以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为模式合作办学。5年学习期间,由双方合作共同制定对口专业的理论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整个教学体系,从而培养本科职教层次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必要性

(一)贯彻终身教育理念的需要

国家《教育规划纲(2010—2010年)》要中指出,“要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发展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的明显问题是,职业教育对社会开放度不足,在教育过程中偏重学历教育,忽视了教育中的非学历教育,缺乏继续教育、再次深造的观念。比如以常州为例,普职比多年保持在1∶1左右,约有一半的学生不能进入高等教育学校接收高等教育,因此大量的学生只有进入当前的高职教育中进行学习。在当前的高职教育中,虽然具有足够的实际技能的训练来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但其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足,进而影响了其学历教育的发展。现在推行的“3+3”分段培养、高职与普本“3+2”分段培养、中职与普本“3+4”分段培养、高职与普本联合培养等形式,通过先加强技能训练,然后进行理论知识的补充,弥补其学历教育的不足,从而为中高职毕业生提供了其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

(二)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校企全面合作,共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协同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常州市“十二五”规划决定实行科教兴市战略,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导,因此产生了很多与高新科技相关的职业岗位。这些岗位需要的人才就需要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都掌握比较好的人才来担当。但是,当前普通高校培养的学术性人才以及中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都无法单独适应这些新的职业岗位。另外,近年来,第三产业如金融信贷、商品物流、交通运输等都得到飞速的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职业岗位群。它们都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较大的操作难度、较高的技能要求,这时,传统中高职院校培养的工业流水线工人就不能适应这些新的职业岗位的需求,这对培养一大批相应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提出迫切要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转变观念,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而高职本科3+2的衔接方式成为开辟通道之一。

三、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3+2分段培养实践

(一)全面提高培养平台和招生对象的质量

根据2014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要求,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模式中,高职院校必须是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2008年前立项建设的省示范高职院校、2011启动建设且2014年列入验收的省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才能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开展试点。通过这一系列的要求保证了学生的培养平台,确保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到现代化标准,实训设备配置达到现代技术实际应用水平。

试点项目专业招生对象为省内应届优秀高中毕业生,由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择优单独编班。为保证项目人才质量,高职院校应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和分数(原则上招生规模不得超过50人)。同时,本项目录取的学生名单需及时上报给江苏理工学院。

(二)创新培养模式

学生在三年制高职校学习期间,由项目牵头院校与合作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重要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及基本要求由高职院校主导,并经双方院校共同考核,从而保证在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实现双方院校理论知识的无缝衔接。重要基础课程为英语、数学和计算机类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方式与标准由双方共同协商制订,教学质量由双方共同进行过程监控。

在校期间,学生完成合作院校的三年制高职阶段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并达到合格标准,累计至少获得135学分才可获取大专毕业证书,准予毕业并就业;也可在自愿前提下,于第5学期参加“专转本”报名活动,符合转段要求且两年后完成牵头院校两年本科阶段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并达到合格标准要求,累计至少获得216.5学分即可获取“专科起点本科毕业证书”,准予毕业并就业。毕业生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三)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与本科之间的衔接尚处于探索阶段,学生在校期间的课程采用以“工作过程导向”的培养策略,着重培养的是能适应现代化生产、管理、服务、建设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而本科院校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培养的是能从事生产工艺操作控制及管理、技改、研发和工程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两者培养目标不尽相同,故教学的侧重点、难度以及组织形式均有所不同。经过合作院校的共同协商,正在探索一种校企合作、专本一体、共建共管的高职与本科分段人才培养模式。[1]

笔者所在学校以实践教学为例,结合精细化工企业生产经营运作的实际需要,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拓展和知识结构构建为中心,根据实践教学的项目以及学生自主选择和发展的需要,开设了实践环节授课计划,如表1所示。

在这些课程中,通过化工生产概貌了解化工生产的基本情况,通过化工制图测验、设备拆装与维护了解化工生产中的设备情况,通过在化工厂中进行生产性实训,切实了解化工操作的实际过程,这些都对学生的技能训练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其理论知识的薄弱,通过相衔接的本科教育来实现。

与该专业相衔接,江苏理工学院在高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开设了相关的理论延伸课程,通过化工物料输送与控制、化工传热过程与控制、精细化工产品分离精制与控制加强了化工厂单元操作过程中的理论知识,通过化工产品合成与开发、高等有机化学等课程加强了有机反应过程的原理知识,通过精细化工反应设备、化工工艺设计等课程对于有机化工反应过程的总体理论知识进行了有效扩展,达到工程技术学士学位所要求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

通过高职阶段的技能型训练,与本科阶段的技能与理论的结合,从而有效加深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既满足了学生技能的训练,又促进了其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

(四)严把转段质量关

“3+2”分段培养从表面上看是时间的叠加,即高职3年,本科2年,办学时应避免走入使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升学教育或变相精英教育的误区。否则既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还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对参与高职与本科院校分段培养的学生应设置必要的转段要求,保证一定的淘汰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为后期的选拔提供依据。英语、计算机的转段要求是,通过本科学校组织的转段考试。专业课程的转段要求:在保证技能型训练要求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转段要求。技能型训练的成果为拿到化工总控工高级工的证书。理论课程达到总评合格要求。

四、“3+2”衔接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时,应由高职阶段专业核心课程的任课教师和牵头单位相关专业的教师共同成立联合课程研究小组,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同备课。其次,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以及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安排课程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原则。再次,倡导采用项目化教学法、任务驱动模式、案例教学法等能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建议应用模型、投影仪、多媒体等多种教学资源,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最后,建议改革原有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注重过程考核、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采用提问、作业、测验、实训操作及考试等多元化的评价模式;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上有所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水平,全面评价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朱云峰,季本山.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4(5).

(责任编辑:曹鸿骅)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