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乡土资源开发“船文化”校本课程

2015-04-29奚锁福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31期
关键词:乡土资源校本课程

奚锁福

摘要:苏州市相城区太平中学依托水乡地域特色以及当地丰富的船资源,开展校本船文化课程研究,开发校本教材,建设船文化基地,形成校本船文化环境,以船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创新活动,形成了基于船文化的新的校园精神——风雨同舟的工作态度、逆水行舟的拼搏精神、水涨船高的服务意识、百舸争流的争先精神。

关键词:船文化;校本课程;乡土资源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1A-0019-03

2012年底,苏州市相城区太平中学提出了以“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方案。所谓船文化即以船为载体的教育资源,包括船的内涵和船的生活理念、文化环境以及有关的学习模型建构、学习平台建设等。我们期望通过船文化校本课程研究,引领校园文化创新活动。

在近三年中,我们开发了《船模制作与欣赏》《太平船文化》等校本教材,建设了船文化基地,优化了校本船文化环境,并据此开展相关体验活动。我校的船文化课程,实实在在给学生开启了体验生命、体验历史、体验水文化的辽阔视野。

一、校本起点:为什么要推出船文化课程

太平中学为什么要建设船文化课程?为什么要以船文化课程激活校园生活?

首先是基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当年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在校园及周边开展生活体验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生成智慧。他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我校建构船文化课程的启示非常大。我们学校紧靠阳澄湖边,学生们乘坐的、观看的、相遇的、使用的就是“活生生”的船只!阳澄湖边破旧的木船、搁浅的水泥船、锈迹斑斑的铁皮船,随处可见。从文化的角度看,各种不同类型的船只,就是一代代船民的生活史、漂泊史。我们为什么不开发基于湖泊文化的船文化课程,让学生体验一种课程化的“船生活”呢?基于“用生活”教育的思考,2012年,我们着手开发船文化课程。

我们学校开发的船文化课程,是将地域船只文化、船生活文化与学校教育教学有机融合,把现代船模与船模制作文化引进学校课程,不断挖掘太平船文化的深刻内涵,积极引领学生亲自考察、亲身体验、动手制作和大胆创新。我们期望以优秀乡土教育资源与现代船舶文明相融合的方式,促进校园内部综合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素养,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提升。事实证明,在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如果要深化学校教育改革,激活校园生活,给校园增加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船文化课程就是我校最好的选择。

其次,船文化课程基于太平地域水乡优势。

太平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船是乡土文化的基因。太平街道过去家家都有一条船,船是每家每户工作生活的基本家当,造船、修船是老一辈太平男人必备的基本技能。现在还有相当数量的渔民活跃在阳澄湖上,许多孩子仍然家住船上;甚至有些家长借助得天独厚的阳澄湖,利用废弃的船只开设了饭店,形成“前店后湖”的“船餐”模式。因此,开发船文化课程是我们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基于学生对船的耳濡目染,船文化课程建设必须依据“太平人”的地理优势与区域优势来建设与开发。在船文化课程开发中,我们强调,学生是船文化课程教育的主体。教师在船文化课程活动中,都应该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尊重学生在船文化中的生成个性和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理解、信任学生,真心依靠学生,放手发动学生,引导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船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学习,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

第三,“船文化”课程基于太平船模资源的优势。

“太平船模”是“相城十绝”之一。太平民间艺人、船模大师徐海林因在船模艺术创作中取得突出成绩而荣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并被评为感动中国艺术人物。徐海林的船模作品题材广泛、工艺精湛,深得人们喜爱,他的作品为许多船模收藏家收藏。以徐大师领衔的“苏州船模”工作室,以其执著的艺术追求,不断创造着新的船模制品。我校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参观徐大师的“苏州船模”工作室,欣赏精美绝伦的航模作品,听徐大师讲述和船有关的历史典故;进徐大师的工场,实地观看船模的制作过程。为了建设船文化课程,学校专门聘请徐大师为学校的船模兼职教师,同时在学校成立了“徐海林船模工作室”。

二、校本实施:从哪入手建设船文化课程

船文化课程从哪里入手建设呢?对于学生来说,只是让他们“看”他们生活过的船只,他们是不乐意的;对于老师来说,只是讲述如何修建船只,也是不现实的。因此,船文化课程建设,必须“舍近求远”,必须“由古而今”,必须“由实到虚”。

对于学生来说,“舍近求远”即绕开学生非常熟悉的现实的“船只”,从学生感兴趣的船模入手。

苏州水乡的学生,他们是无视自己居住的“船只”的,但课余他们喜欢用各种色彩描绘心中的船只形象,喜欢玩耍船模,喜欢捣鼓各种废弃物件制作小船。因此,我们的船文化课程就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从他们“手中”的“船只”入手。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知识积累与感知能力,我们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逐步深入,使学生由点及面地对船文化形成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初一开设“太平盛世”等校本课程,了解地域文化,认知船的历史,学习船只绘画,学会欣赏船模艺术,激发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初二开设“船模制作”课程,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实践制作船模和海模,整合信息技术教育进行简单的模型设计学习,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初三结合电工实践课程,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开展船模制作,培养创新能力。

基于太平水乡船只原本都为木壳船的历史特点,我们还成立了多个不分学段、年龄的校级层面的木质船模制作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木质船模制作的学习。先让学生用学校购买的素材拼装船模,强化学生对木壳船构造的基本认识;然后,聘请专业教师如徐海林大师教学生如何从一块木头制作成一艘漂亮的船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锯、刨、凿木头等基本功开始练起,直到学习雕刻、打磨、上漆、彩绘等技术。在学校的船模陈列室里,一艘艘精美逼真的船模都是学生们精心打造出来的。

我们还结合现代科技对学生进行电机原理与电池连接等的教育,帮助学生实现对“手中”的船模“提档升级”。这样,通过师生双方的努力,学生“手中”的船模,由“笨船”变为有动力驱动的“电力船”。之后,举行全校性的船模比赛,优秀选手推荐参加苏州市的比赛。

船文化课程就是这样从学生“手中”的模船制作开始,进入学生的视野。我们还把船模制作当作文化的载体、船文化生成的平台。我们利用《船模的简单设计》《船模绘画技巧》《船模制作与欣赏》等校本教材,对学生开展船文化课程教育,让学生眼中的船模与文化视野中的船模融合,再渐渐地引导学生搜集、整理身边的船只用品、船只故事,这样,船文化课程的“文化性”便渐渐在学生的心中生成了……近三年来,全校学生在船模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学会了动脑、动手;在船模的“提档升级”中,增长了很多“高科技”知识;在船模比赛中学会了借鉴,增加了友谊;在船文化资料的搜集中,形成了鉴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眼光与意识。

教师如何实施船文化课程?从哪里入手?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应该由古而今先从本地船只文化的渔歌、船拳、民间传说的研究入手。

阳澄湖渔歌也是“相城十绝”之一,素有“近听好似音铃声,远听胜似凤凰鸣”的美誉。渔民们用渔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声,描绘水上的劳动生活。2012年,有关部门发掘整理了200余首阳澄湖渔歌,同时也发现了一批擅长唱渔歌的老年人。我们邀请了几位太平街道的老渔人在音乐课上教唱渔歌,学生们纷纷被悠扬的旋律所吸引,想不到平时的乡土俗语经这么一唱,竟是如此地动听。

船拳,最初是渔民们为抵御、打击水上强盗而自创的一门武功。如今会打船拳的人已寥寥无几,且都年事已高。我们搜集了前几年政府部门为抢救这一濒临灭绝的民间艺术而拍摄的录像,在班会课上播放。学生们看到摇摇晃晃的身影,似太极又似舞蹈,忍俊不禁。教师随后讲解:渔民为了保持身体平衡,动作必须迎合不断晃动的船只,这样才能不掉落湖中,攻击强盗。船拳的诞生实质是渔民艰辛生活的真实反映。

太平街道的老一辈人都藏着一肚子的民间趣闻传说。我们发动学生回家收集材料,整理成故事,以故事会的形式在同学中传播。许多民间传说真实地反映了历史上太平人的生活面貌。

本地船文化资料的搜集、学习,大大加深了学生对当地民风民俗的了解,加深了对太平历史的认知。我们借此契机开发了“太平船文化”、“船的历史与传说”等校本课程。其间,我们发现船文化中“渔”、“歌”和“文”是高度关联的,于是我们开始发掘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关于船文化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船文化教育。编制《船与文学作品例讲》校本教材;在《荻溪》校报中设置了“船文化”专题栏目,介绍文学作品中的船文化,刊登学生的习作。

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船舶的发展建造是强国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强化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船模、航海模型等科技体育类比赛,了解中国舰船,加强国防教育,成为新时期“船文化”课程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2015年下半年,我们重新审视了船文化课程,不仅完善了船模制作室,开辟了船模展览室,还与苏州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园合作共建青少年大型船舶模拟驾驶器系统及海战游戏系统,直观地了解舰船,了解航海、了解海防。

对于学校来说,船文化课程的全面实施必将“由实而虚”促进办学理念的提升。

为了营造全面实施船文化课程的氛围,我们不断加强班级、办公室船文化建设,重新设计了学校LOGO。我们还在校园开辟了船只文化系列船型雕塑,整体设计船文化长廊,充分彰显学校船文化的特色。

在课程研究中,我们明白了,在解读“船文化”的教育内涵和理念时,应该把师生关系、教师和学校的关系看作船与水的关系,船文化的精神内涵就是我们学校发展的内涵,船文化中的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就是最好的教育追求。基于船文化课程的开发利用,我们理应形成新的校园精神。

在船文化课程的推进中,教师们以传承优秀的地域文化为宗旨,遵循船文化综合实践课程的创新原则,不断拓展船文化的内涵,建构船文化系列研究活动。通过船文化课程的体验与感知、船模的制作实践,学校形成了基于船文化的积极生动、自主合作的新“船文化”精神——风雨同舟的工作态度、逆水行舟的拼搏精神、水涨船高的服务意识、百舸争流的争先精神。这理应成为太平中学这艘教育之船勇立潮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教育精神。

责任编辑:丁伟红

Local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on Ship Culture

XI Suo-fu

(Xiangcheng District Taiping Middle School, Suzhou 215137, China)

Abstract: Xiangcheng District Taiping Middle School in Suzhou conducts research on school-based "ship culture" curriculum on the basis of local great resources of water and ships, developing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constructing ship-culture base and establishing the environment of school-based ship culture, which guides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on campus. New ship-culture spirit now has been formed positively and cooperatively, that is, working attitude in the same boat, endeavoring spirit against the current, serving awareness with higher floating ship in the rising river, and competing spirit in fighting for the first among hundreds of barges.

Keywords:  ship cultur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local resource

猜你喜欢

乡土资源校本课程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地理教学中的乡土教育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地方旅游资源课堂运用策略浅析
浅谈农村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