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新样本——英山县百丈河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纪略

2015-04-20程贤良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整村河村建设

□ 邹 青 程贤良

▲中共英山县委书记陈武斌、县长田洪光在基层调研

英山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地处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这里是毕□故里,丝茶之乡。是华中地区著名旅游胜地。近年来,英山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业,着力推进绿色富民工程。全县茶园面积已超过22.3万亩,已成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县,湖北第一茶业大县;“英山云雾”茶被认定为“大别山生态名茶”和“湖北十大名茶”。百丈河村就是因茶而变、因茶而富的生动写照。

隆冬时节,记者走进英山县温泉镇百丈河村,映入眼帘的是呈梯形状错落有致的茶园,一栋栋造型美观的楼房与青山绿水相辉映,山村处处呈现出“楼在林中,人在绿中,生活在幸福之中”的美好景象。行走在百丈河村,亲身感受了百丈河村的发展与变迁,深刻体验了新阶段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给山乡发展引来的巨变。

喜看山村新变化

温泉镇百丈河村地处鄂皖两省三县交界,全村6个村民小组,210户,748人。过去,这里70%的村民散居在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是一个出了名的偏远穷村。人们对该村以前的贫困状况作出了如此精辟的形容:“山高石头多,出门便爬坡,手里无钱花,缸里米不多,姑娘难外嫁,小伙愁老婆”“山路弯弯真难走,肩挑背驮真难受,老少爷们下城关,从早走到晚饭熟”。有谁知道,就是这样一个大山深处的贫困村在经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以后,竟然迅速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贫困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崭新变化。昔日的一个贫穷落后的“空壳村”,一跃成为“黄冈市十大秀美山村”,成为鄂东有名的生态文明新村。近年来,该村先后获得“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省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全省五好村党组织”“湖北省旅游名村”“全国生态家园”等荣誉称号。2011年11月,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3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现如今,这里以茶叶为主的产业经济生机勃勃,社会事业发展迅猛,生态建设绿意盎然,百姓生活幸福美满。当地的新民谣:“走进百丈村,茶叶绿茵茵;楼房如林立,富裕又文明;村姑不远嫁,小伙选爱人”,就是该村群众现在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

特色产业富农户

为推动农民脱贫致富,该村坚持“产业兴村、多元化开发、集约化经营”的产业扶贫思路,让特色产业成为了村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真正富庶了一方百姓。

打绿色牌,发展高山茶产业。该村每年拿出上百亩的好田好地,连片发展高山无公害生态茶叶基地,多年发展到现在基本形成了“片片茶园绵延不断,绿色景观串点连线”的茶产业带。全村无公害茶叶基地面积已达到460亩,其中无性系优质茶园100亩,户平达到2.2亩茶,仅茶叶一项,每年户平增收5000余元。全村年产干茶40万斤,产值240多万元,已成为全县有名的茶叶专业村。

走特色路,发展畜禽养殖业。该村利用整村推进项目,新建畜牧养殖小区,大力发展牲猪养殖业,涌现出了年出栏500头以上养殖大户3家。充分利用无人居住的山场面积,以村民投股的方式,新发展一座优质黑山羊养殖场,养殖基地规模达到1000只。投资1500多万元,新建一座标准化、规模化的万头养猪场,已全面投入生产。养殖业的发展,使村民收入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唱组合戏,发展林、果、药。在海拔750多米的高山远山,新建林果基地300亩,药材基地200亩。每到林果、药材成熟的季节,村委会就联系县林果批发市场、县中药材公司集中收购。三大发展举措的全面推进,使特色产业成为了百丈河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基础环境变新颜

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该村大力推进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致力建设文明新村,优化发展环境,使山村环境面貌发生了大变化。

修建通村通组道路。利用整村推进项目和“村村通公路”项目,修通了全长13公里的环村水泥公路,修建通组沙石路8公里,修建通组桥梁5座,基本使垸垸组组畅通无阻。昔日“出门就上山,走路就拐弯,吃饭就望天,运输全靠肩”的情景一去不复返。

推进扶贫搬迁建房。村集体出台激励政策,采取每户补贴建房款5000元的办法,鼓励和扶持零散居住在偏远山头的128家农户搬迁到畈下建房或自愿搬迁到小区落户。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布局”的要求,高标准建设百丈河新村小区,沿街面新建整齐划一村民小康住宅区。目前在居住小区落户的农户达到178家,每户房屋使用面积达200多平方米,初步建成了一个“山清水秀、河畅景美”的新村庄。

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在全村范围推行“五小改”工程,建设沼气示范户80户,拆除路边厕所、猪圈200个,改造危房、土坯房178户。实施“五乱”整治工程,对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的现象进行了重点清理,村容村貌得到了根本改观。实施河道整治工程,浆砌小区护河石岸6000米,修建河道桥梁5座,梯次筑起6道拦河蓄水坝,彻底解决了“一河两岸”闹水荒、通行难的问题。小村旧貌换新颜,村民们都自豪地说:“昔日出门无路靠肩驮、有女莫嫁百丈河的山头村,真正实现了做饭不烧柴、吃水不用抬、走路不湿鞋、小车开进来。”

小康家园美农家

为着力打造“生态家园”,该村大力实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推进生态文明新村建设,让家园建设扮靓了农家生活。

加强小区配套建设。沿街面新建花坛60个,栽植绿化带6000米,添置垃圾池(箱)48个,安装路灯75盏,整治小区河道6000米,修建村部办公楼、水泥篮球场、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打造“小桥流水人家,山青水秀如画”的靓丽新村。

开展绿化家园建设。注重引导广大农户在房前屋后种植花草树木,倡导“湾比绿,院比树,户比居,公益活动比参与”的四比活动,基本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绿化格局,呈现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建设绿意盎然的美好景象。

推进“五小园”建设。充分发动农户建设小茶园、小药园、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基本形成了“一户一个景,一院一幅画,一村一座城”的发展态势。如今,全村一栋栋别墅错落有致,一条条小河碧水蜿蜒,青山绿水之间,街面环境整洁,沿街的楼房鳞次栉比,河边的林木绿树成阴,小河的流水常年清澈,门前的护栏一字排开,人们走在宽阔的水泥马路上,处处井然有序,山水风光如画,充满了城市气息。一位从首都北京来百丈河采风的游客看到这里的生态新村后,现场吟诗感叹:“青山绿水小洋楼,天然氧吧人长寿;生态文明现代化,乡村胜似城里头。”

集体经济强实力

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两委”一班人艰苦奋斗、励精图治,投资180多万元,新建了一座标准化的中心茶场,年产值达到300万元,实现利税80万元。此外,还陆续建起了万头养猪场、免烧砖厂、预制厂、田桂花绣品厂等10余个村办民营企业。村办田桂花绣品有限公司建厂投入生产不到一个月,就收到了北京怡莲阳光公司100万元的绣花鞋垫订单,取得了“开门红”。通过招商引资100多万元建设的百丈河村旅游接待中心,各项配套建设已全面完成,正式对外营业。“一花引来百花香”,武汉凯迪控股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500万元新建百丈河有机化肥厂,已与村“两委”初步达成联营协议。2013年,全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2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60元,广大村民步入了致富奔小康的“星光大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坚信,英山县委县政府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将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猜你喜欢

整村河村建设
盂县农商行“整村授信”工程启动
农村商业银行整村授信实践及其问题与对策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吕梁石楼金融扶贫出新招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百姓事,记在笔头刻在心头——记水磨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燕振昌
“老政委”情满崔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