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策略

2015-04-18陈惠民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材

陈惠民

(泉州市泉港区圭峰中学,福建 泉州 362802)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效益最大化,是指教师在课标的指引下,授课过程中想要达到的理想效果。教育有形,课堂无限。当前思想品德教学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上智慧碰撞、思想交流,而导致思想品德的教学变成为简单理论的灌注、思想伦理的说教。因此,为了追求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学科教师应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引导学生乐学、会学、善学。

一、当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强调“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为追求中考成绩许多老师把强调学生掌握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把衡量一堂课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局限在认知目标的是否完成,从而忽视了能力、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虽然教师知道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但是面对考试的压力,又把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课堂上采用以“灌输”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这样就形成“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的课堂,教学的双边灵活互动变成为教师在课堂上的“单纯解读”和“理论说教”,淡化对学生真正内在的品德修养的教育和情感升华的锤炼,为此,学生的思维将束缚于教材的框框条条,使得学生不懂得内化感悟、自我反思、提炼自己。

(二)存在“目中无学生”的教学观念

现在,一些思想品德学科教师仍然坚持以“教师的教”为课堂的主要传授方法,表现为“学”围绕“教”而转,把教学关系理解成为“我讲授,你听课;我提问,你回答;我板书,你抄写”。从本质上讲,这是目无学生的教学观念在作用,完全忽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阻碍了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

(三)使用“单一和霸权”的教学方法

目前,部分思想品德教师还是用老一套教学方法,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仍然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的使用,靠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一本教案、照本宣科,对于现代化媒介作用认识不足,不能主动运用现代媒体教学和多媒体技术辅助手段,使得学校的现有先进教学设备和资源闲置。同时,没有注重开发学生身边和社会生活的教学资源,从而导致思想品德课堂氛围沉闷,教师“霸权”时有发生,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策略

(一)培养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乐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教师若能在课堂上激发学习兴趣,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适时引经据典,激发学习兴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名家经典名言具有极大的魅力,其教育作用对学生的行为选择具有巨大作用。在课堂上运用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不仅让学生耳目一新,同时让人记忆尤深。例如,在讲授《日新又新我常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要“通过他人评价来全面认识自己”时,道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学生听后顿觉醒悟、兴趣大增,自觉将这些话记在了课本相应的知识点旁。这种恰如其分的运用传统文化中名言经典的教学,将有效撩起学生心灵的涟漪,活跃学生思维,扩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记忆效果达到持久,为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奠定基础。

2.搭建活动载体,鼓励参与课堂。《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要由课堂的主宰者变成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又如,在讲授《善于调控情绪》一文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举例发表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在冲动或低落时的表现,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全方位利用转移、倾诉、换位、宽慰等方法,合理调节情绪。把课堂教学蕴育于轻松活泼的娱乐活动之中的教学,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懂得调适情绪,学做一名有素养有内涵的合格公民。

3.运用语言技巧,熏陶学生情趣。语言,是信息传播、情感传递,知识传授的载体。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做到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目的。如,在讲述《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我国已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体现”这一观点时,教师可以说:“一年来,中国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亚信峰会——彰显中国力量;深化改革——规划宏伟蓝图;嫦娥奔月——科技领航发展;太空授课——激发探索奥秘;整治雾霾——建设美丽中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舌尖安全——维护消费权益等等……欣喜、骄傲、自豪一一写在中国人民的脸上。”教师充分发挥了教学语言的魅力,学生就不再认为思想品德课是乏味的说教。

(二)灵活使用教材,引导学生会学

教材是学习过程的基础性资源,但教材不是唯一课堂学习的内容。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在尊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其它课程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整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重组教材,融会贯通。教师要善于“走进”教材,又要“走出”教材。“走进”教材是指教师把握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的结构体系、单元框架、呈现形式等了如指掌,善于运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教学。“走出”教材是指教师必须重新提炼和审视教学目标,整合各类课程资源,重新设计课堂教学。如,《舌尖上的中国2》第一集《脚步》展示的泉州萝卜饭,这碗饭承载了闽南传统文化的内涵,让观众领略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变迁。教师可以设计三个环节:舌尖上的美食—舌尖上的消费—舌尖上的节约。分别结合“传统文化的影响、消费者合法权益、学会合理消费”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2.课堂内外,资源共享。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要根据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利用课堂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学生从课堂中所获得的学习资是很有限的,为此,教师应该回归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挖掘无限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实践基地、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科研院所、农村、社区、工厂、网络媒体等,对搜集来的课程资源进行选择,创新设计教学方案,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的内容。

3.拓展教材,与时俱进。教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关注的、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重大社会热点联系起来,对教科书的内容、材料、创设的情境以及设计的活动进行加工和改造。教材的内容顺序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但也有其灵活性和开放性的一面,教学不是对教材内容简单的复制,而是在不违背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灵活创新的处理,必要时对教材内容的前后顺序进行适当调整。

(三)回归现实生活,引领学生善学

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困惑,在合作交流中分享中成功的体验,不断激发学习愿望。学生只有参与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在认识与感悟、体验与践行中才能形成正确的意识观念,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发展。

1.回归家庭生活,感悟亲情温暖。教师要多从学生家庭生活中寻找、搜集并积累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让家庭生活情境在课堂中再现。例如,在讲授《我与父母交朋友》中,教师可以举办“爸爸妈妈教会了我_______”的活动,让学生提前搜集“父母说得最多的十句话”,尝试帮助学生理解父母“源于爱”的初衷,鼓励同学之间进行分享,并评选最有用的“一句话”。教师还要顺势引导学生感受家庭亲情的温暖,体会父母抚养自己的辛劳、对自己的悉心关爱和精心教育,理解父母的苦衷,从心底学会感恩,并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2.立足学生生活,体验自我成长。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教师要立足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实际需求和求知的困惑,从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入手组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已形成的知识体系,结合社会实践,让学生有体验求知意愿。如:在讲授《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时,教师可以将教材知识点概括了这样顺口溜:“未成年人经验少,自我保护很重要;自尊自爱做防护,公共场所莫露富;提高警惕是关键,遭遇侵害别慌张;灵活机智用智慧,法律伴随你左右。”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应用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关注时政生活,领悟时代发展。现在的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渴望深入了解社会现实,关心国内外大事。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因势利导,把时事政治融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如,面对当今国家发展形势,教师在讲授“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时,可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这一伟大远景目标展开,分别从“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中国梦的现实意义、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方面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拓展学生视野,从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帮助其树立“励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刻准备着。

[1]刘春美.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数学教材[J].成才之路,2008(26).

[2]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高凌飚.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初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4]廖珊珊.新课改背景下思政课教学中加强时政教育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1(2).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材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