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说、写”一体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

2015-04-18陈云慧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读书笔记课外阅读读书

陈云慧

(南平市教师进修学院,福建 建阳 354200)

课外阅读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推行,然而常见的很多做法是把课外阅读孤立推行,只是在布置作业时,多了一项作业——课外阅读,之后便没了下文。要知道“只有确认书上字句的构成模式,我们才能‘读’之有物。学习阅读并不只是单纯地了解字面意义,更要能把握其中的叙述模式。[1]”因此,课外阅读要形成一个由接受、内化到输出再到输出、接受、内化的良性循环。“读、说、写”为一体的课外阅读教学便应运而生。

一、“读、说、写”一体的课外阅读教学指向

课外阅读教学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阅读是唯一的办法,唯一能同时使人乐于阅读,培养写作风格,建立足够词汇,增进文法能力,以及正确拼字的方法”[2]。在《阅读的力量》一书中,作者(美)克拉生通过大量研究资料,揭示了一个残酷事实——直接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功效。也就是说,大部分老师花了大量时间,在课堂上教字词句、语法、阅读方法、写作知识等,远不如让孩子自由阅读成绩更突出。笔者非常认同这个观点。为了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效率,语文教师的工作指向更为明确了——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并使之有效。秉着这个理念,笔者以为“读、说、写”为一体的课外阅读教学便能很好地落实让学生有效阅读——使之“读之有物、有感而发、集思广益、活跃思维”。

二、“读、说、写”一体的课外阅读教学实践

1.读——同孩子一起读书吧,滋养心灵

挪威儿童文学作家乔斯顿·伽德尔的话耐人寻味:“在幻想文学中充满镜子的小屋里,我们受到感召擦去现实中的灰尘,这样我们就可以再次体验像儿时一样纯净的世界——那是我们变得‘世故’之前的世界。我们所有人都还有希望。”也因此“渐觉尘嚣远遁,杂念皆消,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3]12……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对我们疲惫心灵最好的滋养,也因此能常常回想起湮没已久的童心。

我们提倡老师、家长要经常与孩子共同阅读。与孩子们在安静的环境中共同阅读后,我们还提倡高声诵读。实施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分为三步走:

(1)我读你听。“我读你听”这一环节比较适合年龄小的孩子,抑或初学阅读的孩子,抑或不爱阅读的孩子。在孩子们的识字量还未充裕或不喜欢阅读时,老师或家长用读书给他们听的方式,让他们渐渐爱上阅读。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常常创设条件为孩子们朗读,朗读一些童谣、童话等,“这些故事都是用很简单的话语讲述的,让我们在会阅读文学作品前先通过声音来认识它们。这些童谣、童话让我们习惯于语言的自然音调,并给予我们无限的想像空间。它们就像一个个装着蓝图的小盒子,储存在我们的心里,帮助我们了解故事的结构,并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4]68

为孩子读故事正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位真正读者的必经过程。因此,读故事这个活动,对于所有在学习阶段的孩子们而言,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与必要。

(2)你我轮读。当孩子的识字量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应该放手让孩子自行阅读,但“放手”绝不是“放羊”,而是由孩子们之间轮读或家长、教师与孩子轮读(这都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开始,他们只会读认识的字,其他的字就由我们老师或家长或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协助朗读,或许刚开始时大部分的字词都是我们老师、家长读,但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我们要读的部分越来越少,慢慢地,词汇累积越来越多之后,他们就能自己阅读这个故事了。孩子们在“你我轮读”中,找到相依相伴的心里保障,而逐渐有了勇气、有了激情,有了希望……当逐渐养成了阅读习惯后,便可开始实施第三步——你读我听,并可慢慢调整加长他们的自行阅读时间。

(3)你读我听。当孩子已可完全独立阅读时,教师或家长轻松不少,但偶尔的倾听,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记得孩子已能独立阅读了,一回到家,孩子的第一件事便是阅读,时而无声无息,时而高声朗读。但时常会兴致盎然地站在厨房门外抑或跟在你的屁股后面,你走到哪儿她就跟到哪儿,不辞辛苦地读一些她认为最精彩、最令她感动的片段。每每此时,我都会认真倾听,听后必给予充分的肯定,而每每此刻,你会看到孩子一脸的满足感、幸福感和成就感。这些感受,悄然无声地流进了孩子的血液中,已成为他们自行阅读强有力的推动剂,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也不再是一句空话。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创设多个时间、机会,让孩子读他们想读、感兴趣的东西,达成共享。

此外,我们引导孩子重读书籍,仍然能从中获得许多感悟,许多乐趣——“或是重温第一次阅读时的心灵悸动;或是发现新大陆似的注意到之前没有注意到的一些细节,因而对同一本书有了新的领略与观点。”[4]62另外,如果想让孩子更主动地去重读一本书,那么就让孩子交流、讨论、分享不同的人对作品不同看法,他们便会有重读书籍的冲动。因此,除了指导孩子们读书,还要与他们多交流读书体会。

2.说——与孩子多交流,重拾记忆

西方心理研究学者苏珊对我们说:“我们所讲的故事和我们所听到的故事,会决定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每个人都是在听别人的故事、讲述自己的故事中再现、重整和建构自我的。”因此,阅读后与孩子多谈论交流,交流书中的所见、所思、所感,也可交流与生活中类似的内容,“有时思想孕育于沉默,而靠谈话催产……”[3]222。

(1)说来听听

在孩子们阅读一段时间后,教师适时组织孩子们交流、讨论阅读心得,是很有必要的。针对同读一本书进行讨论、交流,让孩子们自由畅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可以是小组式,也可以是全班式的交流。在畅谈中,学生往往会豁然开朗,这是因为当以“减缩形式”存在的内部语言转化为“开展的”具有逻辑结构的外部言语时,原来不很清晰的思路会逐渐明朗起来,从而提高了思维、表达能力。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预设的交流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提供了讨论的方向,让阅读更加深入,阅读感受更加立体、多元化,而且能指导孩子们如何去读一本书。艾登·钱伯斯便提出了问题设置的层次性、方向性。以交流《灰姑娘》阅读为例,在讨论中,一位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些问题。如“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你会怎么跟朋友谈论这本书”“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这位教师从基本问题、概括性问题、拓展性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设置并引导讨论。在教师有的放矢地精心设计下,学生也会衍生出各式的问题,以此为契机,继续对文本进行探索。

同时,我们应提倡由孩子自己做主,别人不予评价,旨在于通过让学生真实、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并与他人分享,在不断的回忆、整理、总结过程中,促使每个人的思考能力都获得提升。如此,使得讨论结果更开放,同时也让孩子得以探索更宽广的领域,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觉。

当然,对孩子帮助最大的谈话模式应该是一对一式的交谈。因此,我们还应利用家长这一资源,指导家长与孩子一对一的搭配,讨论共同阅读的书籍中不同的感受与理解。“当大人与小孩儿共同参与某项活动时,他们极为可能为某些事物所吸引,对当时情境的认知不至于南辕北辙,而且也比较容易达成共识,彼此理解。”

(2)分享故事

在课堂上,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故事,讲自己正在阅读或以前读过的或听来的故事。证据显示,让不再愿意阅读的青少年和五六岁的孩子们一样听故事,很容易让他们有重拾书本阅读的欲望。

在分享故事中,教师可让孩子们自编故事。有时给几个关键词,有时给一个话题,有时自定主题。总之,给孩子一个广阔的遐想空间,孩子们彼此交换着看来、听来的童谣、童话、传说、神话、笑话,以及幻想故事、自编故事,这一切都驱使着他们日后成为一位读者,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一个广阔任其浮想联翩的空间,让其充满想象、梦想与激情。

3.写——与孩子共修笔记,充盈“仓库”

是否做“读书笔记”这一话题,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有的说做“读书笔记”益处多多;有的说无需做“读书笔记”,这样只会增加学生负担;有的说有空就做,没空就不必做……。就笔者实践而言,做“读书笔记”有它的必要性,但要防止流于形式,而且要因人而异、选择适合他们的方式,否则是会有阻碍学生阅读兴趣之嫌。比如:我们布置学生做读书笔记,要求他们阅读后,写几个好词好句。其实这样的作业并不复杂,但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却五花八门:有的学生过于“认真”,他们认为在他目前所读的书中,并没有好词好句,于是花大量的时间到其他书籍中去寻找,得不偿失;有的学生敷衍了事,草草写几个所谓的好词好句……。这样的结果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前者须花很多无谓的时间,而且为了找好词好句,妨碍了看书的投入;后者的读书笔记形同虚设。因此,做读书笔记需要不断研究。

首先,记录自己已阅读的书目及作者,是要坚持的,这样可以让自己及老师、家长及时了解读书状况,有利于提供读物的老师或家长适时提供新读物。

其次,摘录好句好段或写只言片语的读书体会或些许感悟等,可让学生自由选择,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做读书笔记。当然,这其中老师或家长在必要时还需提供帮助,协助完成。这样的简单记录会对书中精彩的情节有更深刻的记忆,更能让学生养成读书思考的习惯,也更能增添阅读的乐趣,而这种过程也是积累的过程。如“每日一句”摘录:每天记下一句或一段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或是使自己感动的事例。“每日简评”记录:每天简要记录一个故事、一种心情、一个观点。撰写“读书心得”: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有了感触及时记录下来。梳理过程也是积累过程。

罗兰·巴特说过:“阅读(聆听)一段故事,不仅仅只是逐字看过,它更是从一个层次进入另一个层次的过程。”所以,穿梭在文字运用的不同层次,泅泳于意义的多种可能,这是一个熟练的读者的阅读态度,这也是教师应该教会孩子们的事情。只要很好地研究和实践以“读、说、写”为一体的课外阅读教学,孩子们就能做到罗兰·巴特对阅读的期待。

[1][美]克拉生.阅读的力量[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

[2]周国平.经典的理由[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3][英]艾登·钱伯斯.打造儿童阅读环境[M].海口:南海出版社,2007.

[4][英]艾登·钱伯斯.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读书笔记课外阅读读书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钱锺书的读书笔记
我们一起读书吧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