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的提问”点亮小学语文课堂

2015-04-18何少叶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鲁滨孙种树本课

何少叶

(漳浦县官浔中心学校,福建 漳浦 3632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把目标导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精神上的交流,它是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统一的一个过程。教师应创设一种和谐、民主、主动发言的课堂氛围,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变“老师问”为“学生问”,让学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会被大大激发。

二、立足文本,抓关键字眼,调动学生质疑的主动性

以往旧的教学模式都是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问题,几乎看不到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更少看到学生向教师提问题的。即便是现在要有意识地注重让学生自主提问,学生也往往会不知所措,不知道应该从哪儿入手,不知道要提什么样的问题。因此,教学中要事先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在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的前提下,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学会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引导学生在旧知迁移到新知的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比如,在教《桃花心木》一课时,教师可抓住“我越来越感到奇怪”这一关键字眼,激发学生提出疑问的欲望:“同学们,你们也感到奇怪吗?”你们是否有什么问题要问种树人的?”这样一来,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提问题的匣子就被打开了:“老师,我们有问题要问!”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此时,教师相机加以渲染:“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把老师当成种树人,有问题,你们尽管提吧!”于是,同学们提问的积极性就被调动到了极致,争先恐后地要给教师这个“种树人”提问题:“老师,您为什么?”“不是老师,是种树人!”为了让气氛更为融洽,应立马矫正学生对自己的称呼。学生听后,恍然大悟,接下来的提问就更加自然了:“种树人,请问你为么不每天都来给树浇水?你是下是想偷懒?”“种树人,你为什么浇水的量不确定?”“种树人,难道树苗枯萎了,你不会心疼吗?”……

学生提了很多千奇百怪的问题,虽然只有一部分有探讨的价值,但学生把心中的疑问用他们的方式毫无保留地很自然地表达出来了,这正是我们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

上一环节的提问已经把课堂气氛推到了高潮,本课的问题生成就这样的顺理成章了。接下来的释疑也就水到渠成了: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而应鼓励学生提更多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从课本中找到答案,阐明他们对此问题的理解。这样,既有助于生生互动,又有助于营造师生平等的交流氛围。在释疑之后,教师可安排一个拓展环节:“同学们,你们此时又想对种树人说些什么呢?”同学们的发言又掀起了课堂的第二个高潮,在这环节,学生都能畅所欲言,不受教师思维的约束,把本课的知识拓展到了一个更深、更广的领域,课堂效果颇佳。

三、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在教学中,要注意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力求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提问题的兴趣和欲望,锻炼学生敢问的勇气。

在教学《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时,笔者根据本教材的特点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富有挑战性、能启迪智慧、学生又特别喜欢的“智力竟赛”的形式,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促使学生为问题而思,为问题而问,为问题而学。本环节的实施办法是:(1)把班上同学分成两大组:“客家民居组”和“傣家竹楼组”;(2)让同学分组充分地自习,彻底了解两种民居的特点;(3)根据本学习小组学习的本组民居,由同组同学合作设计一些问题,以备向对方学习小组提问;(4)两个学习小组派代表向对方小组宣布本小组制定的评分规则,再提出问题,由对方小组作答。由于“智力竟赛”这种形式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这堂课学生至始至终都保持十分兴奋的主人翁状态,积极主动性被充分调动。学生不但能深入文本,而且能借助手头的工具书加以钻研,不但提出了教师预先设计的问题,部分学生的问题竟然设计得十分巧妙,让教师始料未及。如:“请问‘傣家竹楼组’,我们客家民居为什么不把客家民居建成‘三角形’或者是‘六角形’,而要建成‘八卦形’的呢?”还有“请问‘客家民居组’,你们了解了我们傣家竹楼后,是否有过心动?是否也想搬到我们傣家竹楼来住住呢?”……

学生的问题很多都在教师的预期之外,当然,也不能排除一部分没有讨论价值的,但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也尽可能不要一票否决,保留学生提问的热情十分重要。这样,学生的提问带动了他们理解欲望,而恰恰深入的探索、理解会使学生发现和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提得越多,就说明理解越深,学生学会了质疑、提问,也就学会了思考,从而也就学会了知识。

四、以新鲜的角色体验,激起学生提问的欲望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意识,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提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尽可能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产生提问的欲望。

比如,在教学《鲁滨孙漂流记》一文时,笔者先组织学生了解本课的故事背景,然后让学生带着任务充分地自学。这个任务就是:成立一个记者团,穿越时空隧道,与鲁滨孙来一次零距离的接触——召开“记者招待会”。结合课文内容,由扮演记者的同学设计问题,采访鲁滨孙;扮演鲁滨孙的同学则做好“记者招待会”前的准备,接受来自各方的记者提问。对学生来说,无论是扮演记者,还是扮演鲁滨孙,都是全新的体验。全新的角色带来的全新体验,让学生们兴致高涨,明确了各自的角色后,学生们都主动地根据各自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深入的学习、合作、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只需稍加点拨,无论是“记者”还是“鲁滨孙”,都能很快进入各自的角色。

“记者招待会”开始了,先是“记者们”一系列的发问。如:

1.鲁滨孙,你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事实上,你在恶劣的环境下,有没有想过要放弃?

2.如果船上没有那些食物,你会不会一开始就被饿死了?如果船上没有留下麦种,你有可能种出粮食来吗?没有粮食,你可能存活下来吗?

3.你会否认“星期五”的出现是天在帮你吗?对那条狗和“星期五”,你最想对它们说什么?

4.回到英国后,你会不会留恋孤岛?还会再故地重游吗?会不会再到孤岛上去住一段时间?……

学生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课堂亮点一次次被点燃,气氛达到空前的热烈,教师教得尤为轻松,学生也乐在其中。

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质疑、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一个快乐的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海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J].考试周刊,2012(86).

猜你喜欢

鲁滨孙种树本课
拯救火星“鲁滨孙”
书评:《鲁滨孙漂流记》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成功在于什么?
种树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一起来种树
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