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以康乐自然保护站为例

2015-04-17梁生江,任国玲

防护林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社区居民祁连山生态旅游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以康乐自然保护站为例

梁生江1,任国玲2

(1.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康乐自然保护站,甘肃 张掖 734400;2.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红沙窝林场,甘肃 张掖 734000)

摘要以康乐自然保护站境内的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情况为例,分析了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提出了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措施,从而达到社区经济发展和生态资源有效保护的双赢目的。

关键词祁连山;康乐自然保护站;社区居民;生态旅游

收稿日期:2015-09-06

作者简介:梁生江(1982-),男,甘肃肃南人,大学,工程师,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与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S759.9

生态旅游是以自然风光及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为主要吸引物,通过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收益、积极促进自然资源和当地文化完整性的保护,以及通过增强旅游者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来促进整个旅游业更加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发展生态旅游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保护目的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人类美丽的家园,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将当地社区居民纳入到整个旅游发展过程中,让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业发展中来,实现共同促进、共同繁荣、持续发展,这对促进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共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基本情况

1.1 保护站概况

康乐自然保护站位于河西走廊南侧,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段,地处甘肃省肃南县康乐乡、白银乡境内,地理坐标为99°42′—100°11′ E,38°41′—38°59′ N。东西长38 km,南北宽32 km,总面积98 236.8 hm2。区内气候阴冷潮湿,冬季漫长而寒冷,属大陆性荒漠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年日照时数2 200 h,≥10 ℃的积温1 630.9 ℃。区内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有高等植物1 044种,分属84科399属。因茂密的森林,广阔的草原,为野生动物动物提供了栖息和生活条件,动物种类较多,构成了古生物界青藏生态区系,有陆栖动物229种,其中兽类47种,鸟类169种,两栖爬行类13种,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3种,二类保护动物37种。

1.2 保护站生态旅游资源优势

康乐保护站境内有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乡7个村和白银蒙古族乡3个村,982户、3 787人,居住裕固、蒙、汉、回、藏、土、东乡六个民族,其中裕固族为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人口占44.74%。境内雪山巍峨,森林茂密,草原无际,兽禽栖居,溪水涓涓,不仅有迷人的自然景色令人心驰神往,更有独居特色的民族风情令人流连忘返,是一个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民族风情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已建成的旅游景点有中华裕固风情走廊(康乐草原)4A级旅游景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祁连山国际滑雪场,有待开发的旅游景区有红西路军石窝会议会址、康隆寺藏传佛教基地。

2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甘州、肃南、民乐、山丹、永昌、凉州、古浪、天祝8个县(区)和中牧山丹马场,东西长800多km,区内世代就有居民居住着,80%的社区居民都以放牧为生,很多居民已经认识到多年的超载过牧导致草场退化,资源枯竭,他们也迫切希望能有一种新的产业替代或缓解单一的生产方式对资源的掠夺。因此,随着生态旅游业的慢慢兴起,部分社区居民开始尝试性的参与,但这些参与仅仅是在旅游第三产业中单一的小打小闹,没有真正进入到生态旅游的规划、管理,更没有享受到旅游发展所带来的收益。例如,康乐自然保护站内已建成的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就有两个,一个由甘肃公路航空旅游集团公司管理,另一个直接由肃南县人民政府接管,而社区居民却不能参与到景区的管理建设,只能在旅游附属产业中各自为政参与经营行为,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引导,这些经营行为也不能形成一个产业来发展,也就起不到对其他社区居民示范带动作用。因此,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积极性也不是太高。

3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认知分析

3.1 正面认知

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保护区的社区居民应该是生态旅游的受益者。首先,社区居民参与到生态旅游中后,他们会逐步认识到生态旅游开发对社区经济的积极作用。例如,康乐自然保护站辖区的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景区内,政府投资新修柏油公路数条,并对景区沿线居民房屋进行了维修改造和亮化,使社区居民切身体会到了生态旅游能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能提供多种就业机会,还能创造收入,帮助社区居民脱贫致富,改善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其次,生态旅游可以提供一条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占祁连山保护区70%面积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吸引生态旅游者,提出“山水肃南,裕固家园”的旅游文化名片,不断挖掘和传承独居特色、原汁原味的裕固族民族文化,这样,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当地一些将要被同化和遗弃的民族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重新得到开发和恢复,传统的民族手工工艺品因旅游市场需求又得到重视,它们不仅受到旅游者的欢迎,而且使当地居民对自己的文化增添了自豪感,认识了其价值,从而自觉的和当地政府一道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第三,不同地域游客的进入,使当地居民和外地人有更多的接触和交往,促进了文化的相互交流,提高了居民的社会文化素养。第四,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兴起,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并从中获利后,会激发他们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他们渐渐会从传统的放牧、农作等生产方式中转移出来,一些盗伐、盗猎行为也会得到彻底解决,从而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3.2 负面认知

随着旅游人员的增多,如管理不善,游客不文明现象发生,导致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以及诋毁侮辱民族文化,自然资源有可能遭到破坏;其次,环境污染、噪音污染,可能威胁到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措施规划

4.1 成立社区共管组织

和当地政府、村社、旅游管理部门,成立社区共管委员会,鼓励社区、企业等相关利益群体参与生态旅游、社区开发、资源保护工作,实现保护区和社区统筹兼顾,共同发展[1]。

4.2 加强社区居民旅游知识培训

对社区居民进行必要的培训是构成社区参与旅游的重要内容,也是社区参与的基础条件[2]。当地政府或旅游企业应该为社区居民提供教育培训机会,提高居民对生态旅游业以及自身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培训他们的旅游从业技能,提高参与能力。培训分为基础培训和技能培训。基础培训针对所有社区居民,包括基础的礼貌礼节、本地旅游资源的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等,为增加社区居民的旅游知识,可将旅游基础知识和规范汇编成小册子,采用各种形式进行学习;技能培训包括导游、解说人员、各种管理人员及多种经营从业人员的培训,以定期开座谈会、参观学习、办讲座、电视教学等方式,主要针对从事旅游行业的社区居民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使社区居民能够更加合理科学地参与到社区旅游市场的开发。

4.3 优先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

聘用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公司管理,是解决社区居民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能有效缓解旅游区社区居民的就业压力和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有利于社区社会稳定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以康乐自然保护站的两个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为例,由于是招商引资外来企业和政府直接投资景区开发与管理,而非社区居民自己控股的集体企业,社区居民只能以应聘为企业员工的形式参与旅游管理。因此,旅游企业可以根据旅游区居民年龄和文化层次,优先提供适合于他们的工作岗位,诸如景区售票员、导游、民族风俗讲解员、保安人员、旅游公交司机以及环境卫生监督员等,这样将一部分社区居民从传统的放牧等生产方式中转移出来,不仅使社区居民获得了额外的收入,为旅游公司降低成本,还能有效地保护辖区的资源环境。

4.4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

康乐自然保护站辖区的生态旅游业发展,是整个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缩影,旅游业所依附的旅游资源均为保护区内世代生活着的居民的牧场,人们来到旅游区所欣赏的便是这种奇特的自然遗址、天然的原始森林和空旷的草原美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企业是在占用社区居民的资源来发展自己,社区居民理应从中分得一部分利益。建立一个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是促进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这种利益分享机制可以是旅游收入的利益分红,也包括投资帮助居民进行旅游产品加工、特色美食制作、居民生活基础设施及生态保护设施建设等。

4.5 发展特色旅游服务业

对大多数社区居民来讲,参与旅游业给他们的最深切感受就是旅游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使他们的经济状况得到改观,这本身也是推动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积极支持、科学引导社区居民发展特色旅游服务业,是实现保护区居民增收、生态保护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4.5.1打造精品“牧家乐”积极鼓励扶持社区居民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发展独居民族特色的“牧家乐”民族风情景点。为游客提供特色餐饮、牧家住宿接待、民族歌舞表演等服务,将保护区特有的裕固族、藏族的民风民俗、生活习俗、传统文化体现出来,增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新鲜感、差异感和满意度。

4.5.2制作销售特色手工艺品一件精美的手工艺品承载着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祁连山保护区内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特别是甘肃独有的裕固族文化更是独树一帜,如裕固族外衣、裕固族荷包、裕固族长靴、裕固族挎包、裕固族腰刀等十多件工艺产品还获得了国家专利,还有许多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气息的刺绣,如披肩、绣帽、香包、烟包、袜垫、挂片、衣绣、桌裙等无不透露着少数民族的率真、纯朴、热烈和狂野。因此,积极参与手工艺品制作销售,也是增加社区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4.5.3做亮生态土特产品销售保护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蕴育了丰富的土特产品,如野生食用菌、甘肃马鹿(圈养)鹿产品、祁连美玉、草原虫子鸡、高山生态细毛羊肉、生态牦牛肉等,这些土特产品都是生态旅游者所青睐的对象,理应指导并规范社区居民参与销售。

4.5.4投资特色娱乐项目建设由社区共管委员会组织管理,设立游客参与收费标准,以祁连山保护区特有的少数民族特色运动会项目为依据,引导社区居民与游客互动参与运动会项目如射弩、摔跤、荡秋千、“顶杠子”,这样不仅使游客能亲身体验一回少数民族运动的豪迈,社区居民也能从中获得一份收入。

4.5.5发展草原马背游祁连山保护区有着浓厚的游牧文化,发展马背游是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又一特色。所谓马背游是指由游客付费骑马,社区居民牵马按规定的路线穿越林间山谷,让游客体验原始游牧文化在马背上的颠簸与愉悦,感受不一样的草原畅游。

总之,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只有真正参与到生态旅游发展中,并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才能逐步使社区居民转型生产方式,从而达到居民富裕、资源保护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改香,张星利.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社区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甘肃林业科技,2012(3):49-51

[2] 蒋艳.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具体操作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6):35-38

猜你喜欢

社区居民祁连山生态旅游
祁连山下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社区居民主动输液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全科医生制度对社区居民就医行为影响路径分析
祁连山草原:如梦如幻近高天
祁连山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
祁连山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遥感探测数据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