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患交际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2015-04-17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会话模糊性医患

赵 茜

(安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一、引言

模糊语在日常交际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可以通过使用模糊性的语言来增强言语的准确性、回避尴尬问题、表示尊重和礼貌等。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会话属于机构性会话的一种,由于两者之间的特殊关系,双方会在特定的场合使用模糊性的语言使交际顺利地进行下去。当医生在告知患者坏消息时,其言语中充斥着大量的模糊语,以达到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的目的;当患者的病情复杂难辨时,医生可以通过模糊性的语言来增强自己言语的准确性,减少诊断的失误率,同时能够维护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权威;当双方谈论的话题比较敏感时,患者通常使用模糊性的语言来保护自己的隐私等。从上述分析可见,模糊语在医患交际中出现频繁出现,而且在这些言语背后隐藏着大量的信息,展现了模糊语不同的语用功能。

二、模糊语和医患会话

模糊语(vagueness)的定义最早是在1902年由美国实用主义和符号学的创始人Pierce提出的,被大家评论为“first and rigorous”[1]。Pierce指出说话者对事物的几种可能状态是否归属于某个命题尽管经过了仔细思考实际上仍不能确定,这种命题就是模糊的。美国控制论专家L.A.Zadeh指出现实世界中所遇到的大部分类别是模糊的——有些是稍微模糊,有些则是显著地模糊。自然语言的语义以及在较小的程度上自然语言的句法——这两者的普遍的模糊性说明语言理论的某些方面是可以用来自模糊集论的方法进行分析的。

模糊现象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模糊附加词,这种词主要是添加在表达明确的词语周围,使得原本明确的表达变得模糊。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数字与模糊语的结合,该使用策略频繁出现在新闻报道中,能够体现新闻言语的准确性,如:“目前,伊军已夺回提克里特市以南约50公里的萨迈拉市北部的部分村庄。”通过使用“约”这个字,使原本精确的“50”变得模糊,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第二种是模糊词语,这种词本身就带有模糊的意思,比如:“loads of”(许多), “a lot of”(许多),这一类词本身就没有表达出一个确定的数目,所以它们与名词一起使用时,表达的意思仍就是模糊的;第三种是模糊蕴含,即某些意义明确的概念里面蕴含着模糊的含义,即用精确的表述来表达模糊的意义。比如:这棵树有10米高。这句话既可以表达一种十分确切的意义,即这棵树的的确确整好有十米高。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把它看成是用省略的办法来表达一种模糊性,即这棵树有十来米高。

医患会话属于机构性谈话,即谈话的内容与言者的社会身份息息相关。如果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会话所谈及的内容是患者的疾病或治疗手段等内容,而且交际双方的社会身份对谈话的展开有一定的作用,那么该谈话就是机构性性谈话。北京大学医学院的研究生通过患者对医院和医生的投诉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在选取的医疗纠纷案件中,对医院的医疗技术本身不满意的案件不足20%,而大约70%的投诉是由于双方沟通不畅引起的。在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年代,文章通过研究医患会话中的模糊语言,使医患双方能更好的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减少话语冲突,为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提供一定的帮助。

三、医患会话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一)增强言语的准确性

在医患会话中,医生对患者忧虑的回答或者对诊断结果的回答通常伴随着大量的模糊语言,表面看似模糊的语言非但没能减少会话内容的可信度,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表述的准确性,减少诊断的失误率,同时维护了医生在专业领域的权威。

例一:

患者:哦,对了,这会不会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之后会不会有后遗症什么的,或者是哪哪功能会受到限制

医生:那要看你的恢复情况

患者:会瘸吗?

医生:哪有,哪有那么严重,不过等拆掉石膏后,你再来医院拍个片子,看看这儿有没有长结实,嗯,有时候韧带偏离一点儿呀,会有一点影响,会受到一点点限制。

患者:哦。

医生:不过影响不大。

患者:哦:

医生:运动什么的都跟以前一样,可能跑起步来呀,时不时还会有一些那个,会感到有点儿抽筋儿。

患者:哦:

在上述会话中,谈论的内容是治疗方法可能引起的风险。在第3句中,“那要看”的使用没能精确地回答患者的问题,但从其产生的效果来看,体现了医生这个职业言语的谨慎性和精确性,维护了医生在专业领域的权威。第6、7和12句中的“一点儿”、“一点点”和“有点儿”通过对词汇外延的模糊从而增强了其语言的准确性。第11、12句中通过对概率性词语“可能”和“时不时”使用,同样也是减少了语言的绝对性,增强其表达内容的准确性。

例二:

01 医生:你最好去做个胃镜:

02 我怀疑你的胃部有点异常,

03 可能是胃炎,也有可能是胃溃疡,

04 做那个胃镜, 就是那个插到胃里的小内镜,

05 通过内镜我们才能确切地判断是炎症呢还是溃疡呢,

06 看得比较清楚点,

07 不过患者做胃镜时经常出现呕吐之类的反应,你要做好思想准备

例二中医生讲述了胃镜治疗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优势,第02句中的“有点”, 第06句中的“点”,第08句中的“有点”都是通过对词汇外延的模糊来增强其言语的准确性;第06句中的“比较”本身就属于模糊的概念,增强了话语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二)对于敏感话题的回避

敏感话题,一般是指涉及到病人的隐私,不愿意向别人提及的一些事情,比如一些传染病、妇科疾病、婚姻状况等。当医患会话中涉及到这些情况时,病人大多不愿意配合医生的诊治,从而通过一些模糊语言、拖长音、重复字词、犹豫和沉默等方式尽可能回避这些问题,而本文主要从对模糊语言的使用来体现其语用功能。

例三:

05 患者: 额,刚开始吧:有点那个:那个::

06 尿的时候,

07 有点那个:有点儿:灼热感。

08 医生: 灼热感。

09 患者: 之后呢,就是:有的时候,有的时候没有。

10 医生: 嗯。

11 患者: 之后就:是,发现:也就是前两天,

12 发现红起来了:就是: 就是:那个:红起来了。

从模糊语的角度来看,患者多处使用“那个”来取代会让他尴尬的词语,并且从对该词语的重复使用和拖长音体现了他对这种病感的不好意思,对敏感话题的回避从而达到减轻尴尬的目的。

例四:

医生: 我们医院的肝功能只能检查一项,抗- 和转- 的检查。

母亲: 我听别人说可以检查好几项呢。感觉哪里不舒服,自己跟医生讲讲。

女儿: 我也不知道,就觉得难受。

医生: 你是觉得哪里难受?这些天哪里难受?

女儿: 就想检查检查。

医生: 只是想检查一下?可以检查的项目很多,你是哪里难受呢?(此处省略3行)

母亲:这可以检查好几项呢,你想检查,你想检查肝功,还是想检查别的什么?

女儿:我也不知道。

这是第三方陪同患者去医院就诊的会话片段,即:母亲陪伴患病的女儿去就诊会话的一部分。从该会话片段中可以发现母亲很配合医生的发问,由于问题牵扯到病人的隐私,作为病人的女儿试图通过模糊用语“我不知道”来回避这些揭露自己隐私的问题,尽管这种消极回应不利于医生对患者的病症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但起到了保守本人隐私的目的。

(三)表示尊重和礼貌

礼貌原则可以看作是对合作原则的补充,其中包括以下六条准则(Leech,1983:81),分别是策略准则、慷慨准则、赞扬准则、谦逊准则、赞同准则、同情准则。在医患交际中,由于医生的社会身份和专业知识,使得医生在会话中持有话语的主动权。在给患者诊断的过程中以及在给出诊断结果时要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使自己的言语在传达信息的同时又能够维护患者的面子,尊重他们的隐私。医生通过使用礼貌性的提问或回答来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以便从患者那得到更多的相关信息,增加对病情的了解,有利于确定相应的治疗手段。为此,医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通过一些模糊语的使用来弱化语气的强度,营造和谐氛围,给患者一定的心理安慰。

例五:

患者:我前段时间得了肺炎,但我认为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医生:恐怕你最好再进一步的检查一下。

在上述会话中国患者自己觉得肺炎已经治好了,但是医生不这样认为,为了避免给患者带来直接的打击,通过使用模糊语“恐怕“,既表达了自己对患者病症的看法又减轻了语气的力度,减弱了双方意见的分歧,减少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能让患者慢慢接受疾病尚未治愈这一事实。

四、结语

模糊语在医患交际的会话中被广泛使用并且在不同的场景下发生着不同的作用。在医生作出诊断的语境下,模糊语的使用能增加表达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在患者回答医生对敏感话题的发问时,模糊语的使用能减少患者的尴尬感,维护患者的隐私;在医生给患者建议和表述专业看法时,模糊语的使用能营造相对和谐的医患环境,减少医患间的话语冲突,为患者接受诊疗结果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1]Channell, J.模糊语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9.

[2]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London:Longman,1983:81.

[3]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36.

[4]于国栋.会话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1、244.

[5]于国栋.医患交际的会话分析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10-283.

[6]张梅.医学英语中模糊语的功能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4:5-8.

猜你喜欢

会话模糊性医患
我国传统色名的模糊性
《刑法修正案(十)》中“公共场合”的教义学理解——兼论刑事立法语言的统一性和模糊性
有意冒犯性言语的会话含义分析
汉语教材中的会话结构特征及其语用功能呈现——基于85个会话片段的个案研究
网络语言的模糊性特征初探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冲突语的会话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