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穿刺注射聚桂醇治疗单纯肾囊肿35例效果观察

2015-04-16姜建军刘庆大丰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江苏224100

交通医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抽液聚桂醇肾囊肿

姜建军,刘庆(大丰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江苏224100)

经皮穿刺注射聚桂醇治疗单纯肾囊肿35例效果观察

姜建军,刘庆
(大丰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江苏224100)

目的:探讨单纯性肾囊肿经皮穿刺抽液,分别用聚桂醇注射液和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对比。方法:将单纯性肾囊肿6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注射聚桂醇注射液)35例与对照组(注射无水乙醇)32例。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肾囊肿抽液,分别将聚桂醇注射液和无水乙醇溶液注入囊腔内,对照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明显腰部不适的8例,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有15例,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16.975)。分别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组治愈30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4.28%,对照组治愈21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8%,两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0.262)。结论:单纯性肾囊肿穿刺抽液后,分别使用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硬化治疗时,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比较接近,但是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更少、更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肾囊肿;经皮穿刺术;聚桂醇注射液;无水乙醇;介入治疗

单纯性肾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通常在进行常规检查时被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肾囊肿发病率也会增高。当囊肿直径小于4cm并且没有临床症状,通常无需治疗,定期复查即可,当囊肿直径大于4cm或者患者有明显的症状时,则需要治疗。以往治疗方法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我院引入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抽液,使用聚桂醇注射液和无水乙醇作为硬化剂来治疗肾囊肿,取得一定效果。我科2010年9月—2013年9月期间共收治单纯性肾囊肿患者67例,在超声导引下对肾囊肿进行穿刺硬化治疗,由于使用两种硬化剂不同,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也不尽相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单纯性肾囊肿患者67例,男41例,女26例,年龄20~78岁,平均47岁,将67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5例(注射聚桂醇注射液)和对照组32例(注射无水乙醇)。观察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38.1±15.5岁;对照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40.6±16.9岁。所有患者在穿刺治疗前行影像学检查,明确为单纯性肾囊肿并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前常规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

1.2方法使用PHILIP-非凡实时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选用18~22G细针或EV导管针,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严格无菌操作,根据囊肿位置,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铺巾,用彩超探头实时扫查,避开重要脏器、血管,制定最佳路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穿入肾脏囊肿内,退出针芯,将囊液尽量抽吸干净并记录总量,囊液常规送检,根据囊液性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恶性肿瘤出血或者尿液可能。为了保持抽液的通畅,抽液过程中要动态观察穿刺针的位置,使针尖始终保持在囊腔中央[1]。当肾囊肿囊液抽吸干净后,观察组患者立即将聚桂醇注射液缓慢的注入囊腔内,硬化剂的使用量根据囊液量的多少,控制在囊液量1/10~1/4。对照组患者则在囊液抽尽后注入无水乙醇至囊腔内,根据囊液量,每次使用的总量为囊液量的1/2~2/3,分多次冲洗并抽出。分别观察并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和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1.3判定标准和不良反应分别于囊肿硬化治疗后3个月、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复查随访。判定指标如下:(1)治愈:超声检查经过治疗后囊腔基本消失并且原部位没有复发。(2)显效:经过硬化治疗原囊肿直径缩小为治疗前的直径的1/2以下,囊壁明显塌陷。(3)有效:经过硬化治疗后肾囊肿直径略有缩小,直径介于原囊肿的1/2~2/3。(4)无效:经过硬化治疗原肾囊肿的直径明显的变化,甚至略有增大。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腰部疼痛、酸胀不适、醉酒样反应(面部潮红)、心悸等。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差异性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7例肾囊肿患者在超声引导下一次性穿刺成功,抽出囊液量40~480mL;其中62例抽出囊液呈透明淡黄色,5例轻度混浊;观察组35例患者中仅8例在治疗术后并发轻微的腰部胀痛不适,能忍受,静卧24小时后症状消失,未出现严重反应;对照组32例患者术后12例出现穿刺一侧的腰部明显胀痛不适,另有3例还合并出现面部皮肤潮红、心悸等不适感,静卧休息24小时后症状消失。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尿血等并发症。在术中腰部胀痛不适及术后面部皮肤潮红等醉酒样反应出现率方面,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16.975)。分别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组治愈30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4.28%,对照组治愈21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8%,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0.262)。

3 讨论

随着科学的进步,治疗肾囊肿的方法逐渐由原来的腹腔镜去顶减压术及开放手术去顶减压术,发展为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微创治疗极大的减少了外科手术带来的痛苦与风险。仅仅单纯的进行囊肿穿刺抽液是无法获得满意的疗效,目前多采用抽液完成接着向囊腔内注入硬化剂使塌陷的囊壁固化,达到控制囊肿复发的目的。国内常用的硬化剂是无水乙醇和聚桂醇注射液,无水乙醇使用后,常引起疼痛,恶心、心悸以及面部潮红等醉酒样反应,而聚桂醇注射液可以将囊壁内具有内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蛋白凝固、变性,从而破坏并抑制囊壁细胞的内分泌功能,造成无菌性炎症,使塌陷的囊腔粘连闭合,从而起到治疗囊肿的效果[2]。肾囊肿通过超声引导介入穿刺抽液结合聚桂醇硬化治疗,消除了或者减轻了囊肿对肾脏组织的压迫,保护改善了肾功能,缓解了临床症状。

本文在单纯性肾囊肿的穿刺硬化治疗过程中还体会到以下几点:(1)选取最佳穿刺点、避开重要脏器:选择以离体表皮肤最靠近的点为穿刺点,尽量避开肝脏、脾脏、血管等,以免发生副损伤。如果囊肿位于肾上极,尽量选择第11肋间穿刺,距离囊肿最近,经过肾组织最少,针道也最短,如果囊肿位于肾的中下部分,宜选用肋脊角处进针,避开邻近的重要脏器,提高穿刺的成功率。(2)鉴别肾囊肿是否与肾盂肾盏积水相通:抽出液如果是尿液,说明囊肿与肾盂相通,肾盂肾盏部位绝对不得注入硬化剂。(3)整个穿刺过程离不开彩超的动态监测:抽吸囊液注药过程一定要在彩超监测下进行,调整穿刺针的位置,使针尖始终保持在囊腔中心,避免损伤肾脏组织,从而引起出血,同时防止药物外漏。(4)根据囊肿大小确定注入硬化剂的剂量:囊液抽出后,将硬化剂注入囊腔内,注射聚桂醇注射液时,每次注入量为囊液量1/ 10~1/4。注射无水乙醇时,应分次反复冲洗并抽出,无需保留,注射总量为囊液量的1/2~2/3,遇到肾囊肿体积巨大时,则注入量也要相应适量增加,但无水乙醇的最大量控制在150mL[3]。(5)无水乙醇注射前适当向囊腔内注入利多卡因少许,可缓解注入无水乙醇时引起的腰部不适、局部胀痛感,并且无水乙醇不宜保留。

总而言之,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结合注射聚桂醇注射液或者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两种方法,在治疗的疗效上基本相同,没有差异性,但使用聚桂醇注射液治疗肾囊肿的不良反应少,并发症少,反应较轻,近期临床已报道聚桂醇注射液代替无水乙醇治疗囊肿[4],聚桂醇注射液在临床的硬化治疗方面可进一步的推广。

[1]李蕾,银曾芳.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加硬化剂治疗单纯肾囊肿两种方法的比较(附64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8,23(12):920-921.

[2]杨珊.227例单纯性肾囊肿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硬化治疗的体会[J].求医问药,2011,9(7):92.

[3]郑宁,章健全,陈佳斌,等.改良法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介入治疗肾囊肿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1):1975-1977.

[4]杨文增,王佳荣,张颖.两种方法经皮穿刺硬化剂治疗肾囊肿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2013-2014.

R692.9

B

1006-2440(2015)02-0160-02

2014-09-21

猜你喜欢

抽液聚桂醇肾囊肿
提高地浸矿山潜水泵使用周期的方法
肋骨超声显像在胸腔积液穿刺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复合式胸腔穿刺针在结核性脓胸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胸腔穿刺置管术对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分析
肾囊肿悄悄损害肾健康
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皮肤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肾囊肿怎样调治
经腹与后腹腔途径腹腔镜治疗肾囊肿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
B超介导经皮穿刺引流联合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