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临床专业中药标本教学方法初探*

2015-04-15王玉凤李凤杨青山谭辉赵军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230038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方法

★ 王玉凤 李凤 杨青山 谭辉 赵军 (安徽中医药大学 合肥 230038)

*基金项目:安徽中医药大学校级教改研究项目(2013xjzc001);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ZG0228);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4jyxm197)。

中医临床专业中药标本教学方法初探*

★王玉凤*第一作者:王玉凤(1974—),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药学、中医医史文献。E-mail:fengwyf2000@163.com。李凤杨青山谭辉赵军(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 230038)

*基金项目:安徽中医药大学校级教改研究项目(2013xjzc001);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ZG0228);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4jyxm197)。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医药分家的教学模式,导致中医临床专业学生对中药饮片的辨识能力薄弱,从而也影响了学生对中药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与效果。对原生态中药的生长习性以及中药饮片炮制前后功效的差异掌握不够,直接影响了处方所用中药的作用效果。因此,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动手动脑与提高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并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药学;中药标本;教学方法

中药是临床中医师治病的法宝,中药质量的好坏及所选用中药的规格直接影响临床治疗的效果,中医与中药之间密不可分,在古代有不计其数的名医不仅精通医术且对中药标本有深入研究,如汉代的张仲景、晋代的葛洪、唐代的孙思邈、宋代的唐慎微、明代的李时珍、清代的赵学敏等。因此,加强中医临床专业学生中药标本教学尤为重要。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卷序例·用药第六中指出:“古之医者,有自将采取、阴干、曝干,皆悉如法,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十得九。今之医者,但知诊脉处方,不委采药时节,至于出处土地、新陈虚实,皆不悉,所以治十不得五六者,实由于此。”由此可见,孙氏非常重视中药的产地、采集时间、药材的真伪等,认为从医者必须对中药的这些知识有所了解,才能很好地运用中药进行治病,否则事倍功半。而当今的中医临床医生也很少有懂得中药材的生长习性,真伪优劣等,这与我们的教学安排有一定关系,中医临床专业大多不开设《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中药炮制学》,只有在上《中药学》课程时有少量时间接触中药饮片或原生态中药,而中药的性能、功效与其生长环境和采收后的炮制有密切的关系,如何让中医临床专业学生在学习《中药学》课程时利用少量时间掌握部分中药的饮片特征、生长习性、炮制前后功效的异同等,是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1对中药标本授课教师进行培训中医临床专业《中药学》课程的讲授主要侧重于中药的功效与临床应用,授课老师要求有较强的中医基础理论功底及一定的临床经验,因此授课老师大多应是中医临床专业毕业。而多数教师的学习生涯中并未系统学习《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等课程,讲授中药标本辨识课有一定难度,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专门邀请中药鉴定学与药用植物学教师对授课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授课教师不仅熟练掌握中药饮片的辨识方法,正确辨识中药饮片,而且也对原生态中药的生长习性、采收季节、辨识方法等有了充分了解,在讲授这些课程时可以得心应手。

1.2授课教师集体备课,加强学术交流,保证教学质量对于中医临床专业学生来说,中药标本辨识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辨识的方法是该课程的关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教研室教师总结以往上课经验及借鉴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以钟赣生、张建军主编的《中药饮片辨识基本技能实训》与于虹主编的《常用中药饮片辨识要点》为主讲参考教材,从中优选出100味中药作为主讲内容,制定教学大纲,统一讲稿与教案,并请中药鉴定学与药用植物学老师给予指导,从而保证上课质量。在编写讲稿和教案时,选择安徽主产(或道地)药材:丹参、辛夷、桔梗、牡丹皮、芍药、霍山石斛、木瓜、南沙参[1]等50味临床常用且特征明显的中药,以及其他地方所产特征明显或伪品较多的中药,如人参、冬虫夏草、海金沙、大黄、三七、鸡血藤、大血藤等为主要内容。我校有部分同学来自山区,在学习时很容易联系实际,也和当地用药习惯密切相关,增强学习兴趣。另外,中药的药性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2],在编写讲稿时还重点突出部分中药的生长习性与药性的关系,如人参好寒冷湿润气候,喜斜射忌直射与高温[3],而三七喜冬暖夏凉,畏严寒酷热的气候,好潮湿土壤但怕积水[4]。从人参与三七的生长习性可以看出其均忌高温而喜凉爽,药性均为温性,与其生长习性有一定关系。通过教研室教师集体备课,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2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中药标本的兴趣

2.1将中药饮片或原生态中药带入中药理论课堂任课教师可将部分中药饮片和原生态中药带到教室,利用课前和课间对其特征进行讲解,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也避免了考前突击的弊病。如可将辛夷、薄荷、商陆、香附、马齿苋、地锦草、楮实子、女贞子、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菊花、小茴香等常见中药的原植物采集后带入中药理论课堂,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将部分较易识别的中药饮片带入课堂,利用较少时间同学传看和老师讲解饮片特征,从而对该饮片特征有初步了解,为标本课学习奠定一定基础。

2.2中药标本辨识课学生分组学习根据不同班级《中药学》安排总教学时数,开设12~14学时中药饮片辨识课,按每班60人计算,以10人为一小组,共分6组,每组每次课(2学时)认识10~15味中药。首先,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每个中药饮片的特征,由每组选出代表讲述通过直观感觉中药的特征,包括口尝气味;手摸质地轻重、坚硬与否;表面与断面特征;其次,由老师讲述药材表观特征,并对部分药材进行水试和火试,水试药材在水中的沉浮、颜色变化、膨胀与溶解性等,如车前子遇水膨胀并产生黏液;火试药材能否燃烧与燃烧的气味、颜色、响声与闪光等,如海金沙在点燃时有爆鸣声且有闪光[5],同时对部分伪品较多的中药进行理化及显微镜下鉴别,如甘草粉末加80%硫酸1~2滴,由棕黄色变为橙黄色[5];黄柏粉末在显微镜下可见极多草酸钙方晶[5],这些实验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给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临床应用真品中药的重要性;最后同学重新认识其特征并温习其功效。通过6~7次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较扎实掌握近100味常用中药饮片的特征。

我校药圃种植有400多味原生态中药,对于原生态中药的学习,也采用分组形式,每位老师带10~15位学生,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听到看到老师的讲解。通过对中药原植物的学习使同学切身感受到中药来源于自然界,吸纳天地之精华而为人类所应用,由此也对中药的生长习性,产地、特征等有一定的了解,为临床正确用药奠定一定基础。

2.3开放中药标本室及药圃我校建有中药材观摩室、中药材性状演示室、安徽道地药材馆(含安徽中药资源分布沙盘)、饮片馆(含调剂室)、药圃,学习资源充足,但中药标本课时少,为扩大学生学习视野,同时避免学后忘记,每周定时开放标本室,无课或活动的学生可到标本室自由观看。校园药圃除任课教师在标本课(每班安排2~4学时组织同学观看原生态中药)进行部分中药原生态辨识讲解之外,对一些常见药都插上牌子,注明中药名称,定时对学生开放,便于学生经常到药圃复习。

2.4举行中药标本辨识大赛在全校学生中招聘对原生态中药感兴趣的同学组建中药本草社,在老师的帮助下定期采集部分原生态中药在校园展示,供全校学生学习观摩,并注明药名、生长习性,通过对生长习性的了解,从而加深对功效、应用的认识。同时,中药本草社成员也为中药标本大赛的主要筹备人员,成绩优秀者也可聘为大赛评委,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中药标本的热情。中药标本辨识大赛先以当年开设《中药学》的中医临床专业为试点,视情况在其它临床专业进行中药标本辨识大赛,对于成绩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2.5考试与成绩评价采用趣味考试法,具体方法是以所讲100味中药饮片为考试主要内容,每学期末考试时替换10%的中药饮片,考试内容适时更新,将100味中药编号,随机将5或10味中药分为一组(要求在3~6分钟内写出这5或10味药的药名、归类或功效等),由考生随机抽取试题,犹如抽彩票一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试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10%~15%。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不仅增强了学生辨识能力,而且对中药学理论知识掌握得也更加牢固,理论课成绩也有较大提高。

3增强学生动手动脑,提高创新能力

《本草纲目·第十四卷》:“芍药泻脾火,性味酸寒,冬月必以酒炒用”;《本草纲目·第十六卷》:“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由此可见,李时珍非常重视中药不同规格在临床上的应用。众所周知,火神派的重要代表医家吴佩衡,善于广用、重用附子,在其处方中一般剂量为15~60g,重则可达250~500g[6],附子为辛热有大毒之药,而吴氏却用其治疗厥脱重证,关键在于吴氏倡导久煎,煎至汤液口尝无麻辣感为准。因此,中药的作用效果与炮制方法及程度有密切关系,而在当今,《中药炮制学》课程对于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是必修课,中医临床专业学生则不开设,导致部分临床中医师对于中药生品与炮制品功效的异同认识不够,临床用药选择不够精确,从而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因此在《中药学》标本实践学习时开设少量中药炮制实验课尤为重要。如沙烫醋淬龟板、鳖甲;蛤粉烫阿胶;米炒党参、斑蝥;清炒王不留行、莱菔子、酸枣仁等均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通过学习这些中药的炮制方法,不仅可掌握其炮制方法,也使同学对中药饮片生品与炮制品的由来有切身体会,更重要的是对中药临床应用规格有明确的认识,为临床正确选择用药奠定坚实基础。

4讨论与结语

通过中药学任课教师的集体精心备课,教师的中药标本教学能力与理论教学水平均显著提高,课堂气氛更加活跃。采用眼观、手摸、鼻闻、口尝等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直观生动地了解常见中药的性状特征,能够快速辨别中药标本,并将辨识方法应用到未知中药,自觉主动到药圃、饮片馆观察以及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查阅文献进行考证。通过举办中药标本辨识大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探求中药标本知识的欲望。建立有趣完善的考核制度,督促学生学习中药标本,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改变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的传统观念,提高临床识别中药标本的技能。对中药饮片标本进行炮制的学习,不仅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中药临床应用规格的重要性。另外,通过中药标本实践课的学习,可以启发学生的科研灵感,主动查阅古今的相关文献,积极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如我校中医临床专业学生申报的“中药识记卡片”“关于亳州中药材市场的创新改造”等获批为2013年安徽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通过对中药识记卡的编写,学生积极查阅文献,自觉主动将枯燥的中药词汇转变成有趣、生动、易记的词汇,中药的学习难度有很大降低,可以在学生中推广学习。通过对亳州中药材市场的创新改造课题的研究,学生实地考察亳州中药材市场,不仅对中药标本的真伪有了真实感受,而且对中药材市场运营机制、管理方法等提出了详细的策略,将学习与应用很好地结合,为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总之,通过中药标本的教学,学生对中药的来源、产地、生长习性、炮制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在应用中药治病时游刃有余,灵活地应用中药,而不是对《中药学》教材上中药功效、应用的生搬硬套。通过中药标本的学习,使学生耳目一新,每一味中药都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不再是对古板枯燥的中医药词汇的记忆,提高了课堂内外的学习效果,加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相应提高,为以后进一步深造及工作均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成永.安徽中药产业发展思路探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1):95.

[2]唐仕欢,杨洪军,黄璐琦.论自然环境因子变化对中药药性形成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126-128.

[3]马伟,王振月,张连学.影响人参药材品质的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2012,14(9):44-45.

[4]罗群,游春梅,官会林.环境因素对三七生长影响的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0,9(9):7-8.

[5]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451,40,262.

[6]张存悌.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J].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6-17.

Teaching Method of Chinese Medicine Samples to Clinical Professional Students

WANG Yu-feng,LI Feng,YANG Qing-shan,TAN Hui,ZHAO Jun

Anhu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Hefei230038,china.

Abstract:Due to the Separation of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teaching mode for a long time, recogni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weak for Chinese medicine yinpian,which is affecting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and effect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ourse. Doctors don't fully understand the growth environ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Chinese medicine yinpian's efficacy is different 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prescrip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effect. According to my teaching practice for many years,including improving teachers' ability,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hancing students correctly, and improving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I explored several ways and achieved satisfactory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Chinese Materia Medica;Chinese Medicine Specimens;The Teaching Method

收稿日期:(2014-08-06)编辑:薛铁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中药学教学方法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中药学》教学引入拓展性教学的启示
中药学毕业实习中“创新-节约-环保”教育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