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麝香保心丸对原发性反杓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2015-04-08王旭东夏曙光赵晓艳汪艳侠孟庆慧赵彦慧

河北中医 2015年11期
关键词:麝香纤溶二聚体

王旭东 夏曙光 赵晓艳 汪艳侠 孟庆慧 赵彦慧

(河北省平泉县医院内科,河北 平泉 067500)

原发性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已成为我国常见病和多发病,且逐渐趋于年轻化[1]。研究证实,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失调是导致内皮细胞损伤的原因之一,同时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也可加重靶器官的损害[2]。但由于多种原因,血压变异性异常未被人们所重视,治疗亦缺乏针对性。2011-06—2013-12,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原发性反杓型高血压52例,并与常规治疗48例对照,观察麝香保心丸对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影响及临床意义,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3]中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反杓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4]。

1.1.2 纳入标准 入院前未使用或停用麝香保心丸4周以上;心电图及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除外冠心病,头颅CT平扫及血糖、血脂检查无异常。

1.1.3 排除标准 患有急性感染,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慢性血液病,近期有外伤、手术、活动性出血等病史者,年龄均≥75岁、吸烟≥10支/d、高血脂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100例均为我院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38~74岁,平均(60.7 ±7.4)岁;病程4个月 ~8年,平均(5.2±0.8)年;体质量指数(27.8 ± 0.8);收缩压(162.8 ± 10.9)mmHg(1 mmHg=0.133 kPa),舒 张 压 (108.1 ±7.2)mmHg;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9.8 ±3.7)%;甘油三酯(TG)(1.79 ± 0.78)mmol/L,总胆固醇(TC)(4.78±0.76)mmol/L。对照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40~74岁,平均(62.7±4.8)岁;病程 6 个月 ~7 年,平均(5.1 ±0.9)年;体质量指数(27.9 ±0.9);收缩压(160.4±12.8)mmHg,舒张压(106.8 ± 8.7)mmHg;LVEF(59.7 ±3.7)%;TG(1.78 ±0.86)mmol/L,TC(4.97±0.77)mmol/L。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常规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上海天赐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4123)5~10 mg,每日1次口服;叶酸片(天津亚宝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597)0.8 mg,每日1次口服;辛伐他汀片(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593)20 mg,每日1次口服。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麝香保心丸(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31020068)2粒,每日3次口服。

1.3.3 疗程 2组均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患者于入院后次日和治疗4周后空腹12 h于清晨6:00~7:00采空腹肘静脉血3 mL,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y浓度,正常值为0 ~15 μmol/L,理想值为 <10 μmol/L,>15 μmol/L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参考值为2~4 g/L)。D-二聚体采用Clauss凝固法通过日本SYSMEX全自动血凝仪测定(正常范围:定性为阴性;定量<0.5 mmol/L)。所有试剂盒均由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严格按试剂盒说明操作。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 (瑞士Meditech-ABPM204无创性 ABPM仪)监测血压,进行昼间(6:00~22:00)及夜间(22:00~6:00)24 h监测,每30 min自动测量1次,期间日常活动不限。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治疗前后各检测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各检测指标比较±s

表1 2组治疗前后各检测指标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Hcy(μmol/L) 38.52 ±7.62 30.65 ±8.71*△ 39.43 ±7.54 35.57 ±8.53*FIB(g/L) 9.52 ±0.67 6.89 ±0.76*△ 9.24 ±0.65 8.54 ±0.73*D -二聚体(mmol/L) 0.89 ±0.25 0.68 ±0.20*△ 0.87 ±0.28 0.75 ±0.12*收缩压(mmHg) 162.8 ±10.9 148.1 ±6.2*△ 160.4 ±12.8 153.8 ±5.3*舒张压(mmHg) 108.1 ±7.2 93.2 ±5.5*△ 106.8 ±8.7 99.5 ±5.4*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各检测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我国常见、多发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研究证实Hcy与原发性高血压密切相关[5],Hcy是人体内含硫氨基酸的一个重要的代谢中间产物,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Hcy水平升高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独立的致病因素,血浆中Hcy含量与遗传因素、营养因素、雌激素水平、年龄因素等有关。研究表明,Hcy每升高5 μmol/L卒中风险升高59%,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升高32%;Hcy每降低5 μmol/L卒中风险降低24%,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16%,Hcy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呈正相关[6]。引起血浆Hcy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代谢辅助因子如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缺乏,而其在Hcy代谢过程中是必需因子,这些代谢辅助因子长时间缺乏,即可导致高Hcy血症的发生。Hcy增高可直接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研究已证实高Hcy血症与心血管性疾病关系密切,高浓度的Hcy可损伤冠状动脉及其他血管内皮功能,最终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及叶酸通过参与Hcy代谢,可以起到调节与减少Hcy的作用,并由此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7]。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是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活性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8],其水平的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是血液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特异性指标,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纤维蛋白原是体内重要的凝血因子,其浓度增高致血液黏滞度增加,血小板集聚性增强,促进动脉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增加[9],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增高,提示患者存在内皮功能损害及微血栓形成[10]的不稳定因素;血管内皮参与凝血、纤溶、维持血压等多种重要功能,所以内皮细胞功能的异常与原发性高血压、血栓形成密切相关[10]。

麝香保心丸主要成分有麝香、蟾酥、人参提取物、苏合香、牛黄、肉桂、冰片等,主要用于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胸闷及心肌梗死,有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管壁炎性反应、稳定易损粥样斑块的作用。其中麝香有开窍、辟秽、通络、散瘀功效;蟾酥有解毒、消肿、强心、止痛功效;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牛黄解热解毒;肉桂散寒止痛,活血通经,通血脉;苏合香开郁豁痰,行气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麝香是中枢神经兴奋剂[11];蟾酥能增加人体单核白细胞的环磷腺苷(cAMP)水平[12];人参主要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率过缓或过快及室性期前收缩、血压失调等症状[13]。麝香保心丸的药理作用主要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完整,抑制血管壁炎症反应和内膜增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同时改善心肌代谢,增强心肌能量储备,促进DNA、RNA合成,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血浆cAMP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心肌细胞膜。

本研究中患者血浆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浓度明显增高,表明患者机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及血管内皮损伤较为严重。由于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 B6与 Hcy浓度密切相关,尤其是叶酸,其代谢状况是影响Hcy水平的主要因素[14],所以在常规降压过程中加用叶酸在医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浆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一致[15]。并且反杓型血压较对照组更趋于杓型变化,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考虑与麝香保心丸有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抑制血管壁炎症作用有关[16]。

麝香保心丸治疗原发性反杓型高血压,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而起到协同降压作用,同时降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浓度而改善凝血-纤溶系统的功能,从而进一步降低血栓栓塞的发生,应用麝香保心丸后的反杓型血压更趋于杓型血压的变化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1] 施琛.凝血及纤溶实验室检验的进展及临床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5):1168 -1169.

[2] 刘涛,范利,李冬云.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血压昼夜节律变异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8(6):370 -372.

[3]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 -708,709 -743.

[4] Fagard RH,Thijs L,Staessen JA,et al.Night- day blood pressure ratio and dipping pattern as predictors of death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hypertension[J].J Hum Hypertens,2009,23(10):645 -653.

[5] Wald DS,Law M,Morris JK.Homocystein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evidence on causality from a metaanalysis[J].BMJ,2002,325(7374):1202.

[6] 王建华.同型半胱氨酸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检测意义研究[J].河北医学,2013,19(5):740 -742.

[7] 李小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0):14 -15.

[8] 宋予苹,王文君,徐泽昌,等.D-二聚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及脑钠肽浓度测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0):801-803.

[9] 李卢军,项美香,陈鹏.血清C-反应蛋白凝血因子Ⅰ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4,20(9):522 -524.

[10] 张卫茹,孙明,罗杰昆,等.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前后血浆NO,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3,28(4):382 -384.

[11] 白静,刘铁军,郝鹏彬,等.GC法测定人工麝香中麝香酮含量[J].亚太传统医药,2013,9(8):27-28.

[12] 张炜煜,张景龙,王艳华.蟾酥膏的临床应用[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4,10(2):40.

[13] 余拥军.人参的功效和应用再认识[J].家庭心理医生,2014,10(5):230.

[14] 岳卫东,郭霞.高血压患者110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10):1380-1381.

[15] 吴剑芸,张韶冈.麝香保心丸与心达康胶囊治疗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2(12):687 -688.

[16] 戴瑞鸿.麝香保心丸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与临床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6,6(1):15-17.

猜你喜欢

麝香纤溶二聚体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麝香保心丸
麝香保心丸
勐腊毛麝香化学成分研究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在脑动静脉中的变化
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在妊娠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