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手法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70例临床观察

2015-04-08范小利朱丹阳

河北中医 2015年11期
关键词:颈型压痛治疗仪

卢 山 范小利 朱丹阳

(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中医科,上海 200336)

颈型颈椎病又称局部型颈椎病,是指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退行性改变,但可有颈椎生理曲线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临床上极为常见,也是最早期的颈椎病[1]。2009-01—2012-01,我们采用推拿手法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70例,并与采用辣椒碱乳膏治疗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20例均为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中医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男38例,32例;年龄20~56岁,平均(38.57±6.05)岁;病程1 d~3个月,平均(5.56±1.79)d。对照组 50 例,男 29 例,女21例;年龄20~56岁,平均(37.54 ±5.34)岁;病程1 d~3个月,平均(6.54±1.57)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颈型颈椎病诊断,表现为头颈部不敢转动或歪向一侧,颈项部肌肉可肿胀或痉挛,有明显的压痛,颈肩部及上背部痠痛。

1.2.2 纳入标准 符合前述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年龄在20~56岁之间;自愿接受试验方法治疗。

1.2.3 排除标准 合并有其他类型颈椎病者;发病后接受过其他治疗者;由颈部急性扭伤、落枕、肩关节周围炎及风湿性肌纤维炎等引起的颈肩痛者;合并有心脑血管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辣椒碱乳膏(长春普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031)挤出2~3 cm长,涂抹疼痛最明显处,用大拇指及掌根揉擦2~4 min,每日2次。

1.3.2 治疗组 予推拿手法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仪治疗。

1.3.2.1 推拿手法 寻找到疼痛明显或者有痉挛的颈部肌群,确定部位后施术者以右手对患处进行扌衮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及拿法等手法进行治疗,同时施术者的左手置于患者头顶,配合右手的手法对患者颈部进行被动的转动动作。每日1次,每次10~15 min。

1.3.2.2 低频脉冲电治疗仪 使用日本 Nihon Medix公司SD-21V干涉电流型低周波治疗仪,寻找到疼痛明显或有痉挛的颈部肌群,确定部位后将电极吸头吸附于被治疗肌群表面皮肤,输出电流:20 mA,治疗时间:20 min。每日1次。

1.3.3 疗程 2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相关内容对2组治疗前后疼痛、压痛及功能障碍量化积分变化进行比较,并统计疗效。疼痛:轻度疼痛,时作时止,计1分;疼痛可忍,时常发作,计2分;疼痛难忍,持续不止,计3分。压痛:重压时疼痛,计1分;中等力度按压时疼痛,计2分;轻度按压即感疼痛,计3分。功能障碍:受伤部位功能轻度受限,可从事正常活动,计1分;受伤部位功能中度受限,生活可自理,但不能从事劳动,计2分;活动功能丧失,生活不能自理,计3分。

1.5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总积分减少≥95%,X线片显示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总积分减少≥70%,<95%,X线片显示明显好转;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改善,总积分减少≥30%,<70%,X线片显示有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总积分减少不足30%,X线片无改变[2]。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2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疼痛、压痛及功能障碍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2 组治疗前后疼痛、压痛及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分,±s

表22 组治疗前后疼痛、压痛及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疼痛评分 2.20 ±0.65 0.57 ±0.74* 1.63 ±0.68△ 2.02 ±0.62 0.86 ±0.69*1.16 ±0.71压痛评分 2.17 ±0.68 0.56 ±0.62* 1.61 ±0.64△ 1.94 ±0.59 0.82 ±0.72* 1.12 ±0.52功能障碍评分 1.94 ±0.61 0.89 ±0.80* 1.06 ±0.61 1.80 ±0.64 0.96 ±0.94*0.94 ±0.60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疼痛、压痛及功能障碍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明显降低,且治疗组疼痛及压痛评分治疗前后差值较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功能障碍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无差异(P>0.05)。

3 讨论

颈型颈椎病是各型颈椎病的早期阶段,大多处于颈椎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开始时,表现为髓核与纤维环的脱水、变性及椎间关节局部张力降低,进而继发引起椎间隙的松动与不稳,不仅可引起颈椎局部的内外平衡失调及颈肌防御性痉挛,且同时直接刺激分布于后纵韧带及两侧根袖处的窦椎神经末梢,引起颈部局部疼痛、颈部不适感及活动受限等[3]。辣椒碱乳膏具有良好的镇痛止痛效果,其主要作用于神经末梢系统,选择性兴奋初级感觉神经元,控制P物质的释放,P物质是一种重要的神经传导介质,可把疼痛由外周神经系统传入脊髓神经系统和高级中枢神经,辣椒碱通过减少P物质的释放而起到镇痛作用[4]。

颈型颈椎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素问·痹论》有言:“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认为本病多因感受风寒、潮湿,或枕头不适、卧姿不当、头颈部长时间单一姿势,导致颈肌劳损、关节屈伸不利所致。推拿手法是一种优良的物理性刺激,通过适当的手法作用于机体特定部位,可以改变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使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是治疗颈椎病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5]。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如下[6]:①纠正筋出槽、骨错缝。中医学认为,急性和慢性损伤均可引起颈椎的筋出槽、骨错缝,与现代医学所指的椎体失稳、小关节紊乱或者半脱位等类似,而筋出槽、骨错缝又是颈椎病的病理环节之一。推拿手法具有理顺筋经、整复错位之功,《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言:“其中或有筋急而转摇不甚便利,或有其筋纵而运用不甚自如,又或有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者,唯宜推拿以通气血也。”有节律、轻重交替的推拿手法刺激,可使血液、淋巴液的回流加快,消除局部软组织的水肿、瘀血,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②舒筋活络,松解粘连。颈项肌群使颈椎保持稳定可认为是外平衡,而韧带、关节椎间盘的稳定可认为是内平衡,内外的动态平衡使得颈椎有正常的生理功能,颈肌的变化可以使颈椎正常应力发生改变,导致颈椎失稳。推拿手法具有舒经活络、松解粘连的作用,通过轻柔的扌衮、揉、按、拿等手法及被动旋转可缓解颈肌、韧带的累积性劳损,重建颈肌对颈椎的支持和保护,恢复颈椎的生理功能,同时可以松解因损伤所致的局部粘连。③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素问》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滞血瘀于脉络,导致不通则痛,久之筋脉失养,不荣则痛。推拿手法治疗具有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从而改善颈椎局部循环,缓解临床症状。《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言:“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积聚,以散郁结之肿,其患可愈。”低频脉冲电治疗仪是通过电流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局部肌肉紧张或痉挛,促进损伤所致的血肿或水肿吸收,缓解疼痛症状[7],与推拿手法相结合起到了很好的协同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推拿手法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及压痛症状,改善颈椎功能,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1] 陈复贤,何鸣超.中医治疗颈型颈椎病综述[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10):878 -880.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6-349.

[3] 罗建平,欧阳松,李先樑.颈椎病常见的病因病理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08,27(5):35-37.

[4] 张凯.辣椒碱治疗骨伤疾病疼痛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8):2086.

[5] 尹之江,陈新民.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理研究进展[J].按摩与导引,2000,16(3):70 -71.

[6] 范炳华.推拿优势病种诊疗技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3-14.

[7] 刁建生,朱越华.低周波、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2,6(6):867.

猜你喜欢

颈型压痛治疗仪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36例的临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