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2015-04-04李凯晴付雪聪刘亚梅谭万初成都中医药大学03级硕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0075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沙拉溃疡性结肠炎

李凯晴,付雪聪,刘亚梅,谭万初(.成都中医药大学03级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 6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0075)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李凯晴1,付雪聪1,刘亚梅1,谭万初2
(1.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变累及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1],临床上常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痢疾”、“便血”、“泄泻”等范畴。一般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中医以辨证论治为主,既往的医学临床实践可知,单纯的应用中药、针刺、艾灸、穴位埋线或西药均达不到理想的远期效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UC较为理想[2]。

1 单味中药联合西药治疗

徐幼飞[3]将84例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口服丹参酮胶囊、美沙拉嗪肠溶片)42例和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42例,疗程均为8周。同时选取同院健康体检者40例作对照。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D-D、CRP、FIB、PLT均增高,APTT降低(P<0.05);治疗后4、8周D-D、CRP、PLT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4、8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症状积分、肠镜下黏膜积分及结肠组织病理积分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CRP及肠镜下黏膜积分、广泛结肠病变是影响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表明丹参酮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优于单用美沙拉嗪。

张君儒[4]将86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联合三七粉灌肠,2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60.46%、治疗组83.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结肠镜检查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表明美沙拉嗪联合三七粉灌肠治疗UC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刘彦平等[5]将8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予静滴黄芪注射液联合口服美沙拉嗪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73.81%、有效率21.43%、无效率4.76%、总有效率95.24%、随访稳定率69.05%、复发率13.79%,对照组分别为56.41%、20.51%、23.08%、76.92%、53.85%、47.6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黄芪注射液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优于单用美沙拉嗪,且不良反应较少。

2 复方制剂与西药联合治疗

武颜荣等[6]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两组均用口服美沙拉嗪片、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及康复新液、庆大霉素、利多卡因保留灌肠,另据病情选择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加服固本益肠片。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IL-10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5.24%、对照组68.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应用固本益肠片能提高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且可降低结肠炎性反应水平。赵劲枝[7]将64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口服美沙拉嗪联合参榆结肠康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15天为一疗程,随访3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8%、对照组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参榆结肠康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单纯口服美沙拉嗪疗效好。魏国丽等[8]将辨证为脾胃气虚型UC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和观察组(口服参苓白术散联合口服美沙拉嗪)各23例。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6.96%、对照组69.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17、TNF-α、IL-2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IL-17、TNF-α、IL-23水平均降低,而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

3 辨证用药与西药联合治疗

杨俊波[9]将100例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柳氮磺胺吡啶、马来酸曲美布汀、鞣酸蛋白片等口服。观察组加用中药复方乌梅汤加减,药用乌梅60g、细辛10g、干姜10g、黄连10g、当归10g、附子10g、花椒10g、桂枝10g、党参20g、白头翁15g、地榆15g、炒枳壳10g。腹胀者加荔枝核20g、乌药10g、木香10g,腹泻甚者加芡实20g、诃子10g,脾气虚者加莲子肉10g、山药10g、党参10g,脾肾阳虚腹泻者加五味子10g、吴茱萸10g、肉豆蔻15g、补骨脂20g。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次100mL。疗程1个月。根据临床症状及肠镜检查肠黏膜情况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23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治愈14例、有效2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西药常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乌梅汤加减治疗UC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西药。

郑丽红等[10]将3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两组均口服美沙拉嗪片,治疗组加用脏连丸口服。药用猪大肠200g[10],黄连10g,当归10g,白及10g,薏苡仁30g,白术10g,白芍10g。便血多者加地榆10g、槐花10g,脾虚甚者加苍术10g、砂仁10g、党参10g,滑脱不禁者加诃子10g、乌梅10g,肾虚者加补骨脂10g、菟丝子15g、山茱萸15g,虚寒者加干姜10g、肉豆蔻10g。制成丸,分2次服用,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11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94%、完全缓解率61%。对照组完全缓解7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89%、完全缓解率39%。两组总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应用脏连丸加减能提高病情缓解率,取得满意疗效。

郑培奋等[11]将84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口服,观察组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基础上用连理汤加味。药用炒白术15g,人参15g,当归15g,白芍15g,干姜10g,槟榔10g,木香10g,白头翁10g,秦皮10g,黄连6g,炙甘草6g。脾胃虚寒者加制附子、肉桂且干姜加倍;脾虚气陷者加用升麻、黄芪、葛根及柴胡;腹胀食少者加陈皮和神曲;湿热较重者加黄芩、薏苡仁及马齿苋。每日1剂,用水煎煮2次,取药液4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均治疗3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78.6%、治疗组9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中IL-33的含量均较治疗前出现了明显上升,且治疗组IL-33含量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辨证使用连理汤加味治疗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可影响IL-33的表达,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

4 益生菌制剂与西药联合治疗

张建立等[12]将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片)40例和观察组(口服酪酸梭菌颗粒联合口服美沙拉嗪片)40例。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00%、对照组7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血Hb、ESR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酪酸梭菌颗粒联合美沙拉嗪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优于单用美沙拉嗪片,降低炎症反应及改善预后更有效。

王鹏等[13]将36例UC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美沙拉嗪组各18例。联合用药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同时给予口服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美沙拉嗪组单用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疗程均为6周。结果联合用药组临床症状和结肠镜下病变改善程度均优于美沙拉嗪组(P<0.05)。

5 灸、针刺、穴位埋线联合西药治疗

焦建华等[14]将93例UC临床缓解期1周的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采用穴位强化埋线疗法)31例,美沙拉嗪组(口服美沙拉嗪)32例,联合治疗组(采用穴位强化埋线疗法联合口服美沙拉嗪)30例。穴位强化埋线疗法为穴选大肠俞(双侧)、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每月埋线1次。结果复发率穴位埋线组45.2%、美沙拉嗪组40.6%、联合治疗组16.7%,穴位埋线组、美沙拉嗪组分别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时间穴位埋线组(201±8)天、美沙拉嗪组(219±77)天、联合治疗组(260±67)天,穴位埋线组、美沙拉嗪组分别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埋线组、联合治疗组无不良反应,美沙拉嗪组有2例在用药2周时出现皮疹、4例用药早期有轻微腹胀,未影响继续治疗。表明穴位强化埋线疗法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疗效较好,可减少复发,延长缓解时间。

何泽生等[15]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雷火灸组(口服柳氟磺砒啶联合雷火灸)和对照组(口服柳氟磺吡啶)各30例。雷火灸穴选天枢(单侧)、气海、大肠俞(单侧),连续灸疗6天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间隔为1天(双侧穴位交替灸疗)。结果总有效率雷火灸组93.33%、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率雷火灸组43.33%、对照组3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火灸组治疗后活动指数、镜下黏膜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雷火灸组3.33%、对照组23.33%,雷火灸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雷火灸联合柳氟磺吡啶治疗UC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少。

葛飞等[16]将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每次餐后口服1g、每日4次、连续使用1个月,其后改为每日2g,继续服用1个月。观察组在与对照组治疗方案相同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穴选肝俞、肾俞、脾俞、大肠俞、次髎以及天枢、上巨虚、关元、气海、太冲、三阴交两组穴位,交替进行,2日1次。操作方法为选用一次性毫针(28号),各穴位予常规消毒,快速换位捻转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针法,留针30min,然后用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型号G9805-C),连续波穴位刺激30min,5次为一疗程,日1次,疗程间休息2~3天后进行下一疗程,持续2个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0%、对照组6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 讨 论

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西医主张抗炎、抑制免疫反应及对症治疗,能缓解症状,降低免疫指标,但是在提高患者自身免疫能力及改善预后欠缺,中医药及针刺、灸法、穴位埋线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上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可扶正补虚调节机体的免疫力,且辨证灵活,故应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药理研究证实益生菌制剂可改善肠道菌群结构[17],改善UC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进而对UC起到治疗作用。当然,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中西医结合治疗缺乏标准化,中药复方复杂且药理研究不多,针刺、艾灸、埋线机理复杂等等。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既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复发,又拓宽了治疗的思路,增强了患者的依从性,临床应用有较好的前景,值得研究和普及。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85.

[2]丁医峰.美沙拉嗪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 (2):254-255.

[3]徐幼飞.丹参酮胶囊联合美沙拉嗪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高凝状态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5,23(4):245-247.

[4]张君儒.美沙拉嗪联合三七粉灌肠综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8):253-254.

[5]刘彦平,周淑艳.黄芪注射液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2例[J].中国药业,2011,20 (10):77-78.

[6]武颜荣,阚存玲.固本益肠片联合美沙拉嗪片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19例[J].西部中医药,2013,26(1):79-80.

[7]赵劲枝.参榆结肠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2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 (7):61-62.

[8]魏国丽,郑学宝.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其对血清IL-17、TNF-α及IL-23水平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1):143-145.

[9]杨俊波.乌梅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3,8(8):160-161.

[10]郑丽红,王海强,王楠楠,等.脏连丸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3,30(6):114-115.

[11]郑培奋,李希诗,朱琴,等.连理汤加味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IL-33表达的影响及临床疗效[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10):2472-2474.

[12]张建立,卞孝平,辛克北.酪酸梭菌颗粒联合美莎拉嗪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5):92-93.

[13]王鹏,殷莉莎,冯欣.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3):370-371.

[14]焦建华,陆彩霞,孙怡燕.穴位强化埋线疗法联合口服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11):42-43.

[15]何泽生,钟世彪.雷火灸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3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6):1051-1053.

[16]葛飞,季瑜,马小平,等.针药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6):164-165,168.

[17]常有,张苏闽.益生菌制剂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及其可能机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2):194-196.

[收稿日期]2015-07-16

[中图分类号]R256.347.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814(2015)12-1198-03

猜你喜欢

沙拉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能力
水果沙拉
圣诞树沙拉
夏日罐子沙拉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